- 論語讀后感 推薦度:
- 最新論語讀后感 推薦度:
- 論語譯注讀后感 推薦度:
- 論語讀后感800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論語有感14篇(優(yōu)秀)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論語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論語有感 篇1
背完這本書,里面的教誨讓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也可以在生活中使用它。例如:子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我以前去同學家做作業(yè),沒有告訴父母,父母很著急。
看完這句話,我心里想:以后到處都要告訴父母,出門一定要有方向。
讀論語有感 篇2
這本書是一個能夠教給我們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的書,當然如果我們直接看這本書的話,有很多是文言文,我們很難理解,所以說我們最好還是看一下那種白話文的書。通過研讀這本書,我們也可以知道,他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事的一些原則。
自古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言論,中國的統(tǒng)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來治理天下,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xiàn)實中有出售的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覺到有很多缺憾或者說不如意,但是呢,我們有的可能無力去做一些改變,但是通過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對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nèi)绾斡闷胶偷男膽B(tài)去對待生活中的不順和缺憾,甚至是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遺憾轉(zhuǎn)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踏實。這些內(nèi)容我們在論語中都能有所啟發(fā),人生百年輸了,武漢人這一生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里面啊,一遍一遍的問天問地,這樣只能會加重你的痛苦。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思想,在論語中孔子談及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還是小現(xiàn)實,所有理想的基礎(chǔ)在于找到內(nèi)心的真正的感受,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感受,永遠要比他在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
在孔子的《論語》中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一件事都經(jīng)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面的世界,只有讓我們的內(nèi)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對自己嚴格要求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shè)身處地的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給你最終的寰宇,別人都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都。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結(jié)晶,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政治太寬容的,又有人因為她可以飲,是我們的道德建造,品行修養(yǎng),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方向。我還要繼續(xù)認真的研讀這本書,不斷進步。
讀論語有感 篇3
學,是孔子教學的首要。每一個人不管他是職位凹凸貴賤,只需他有值得咱們學習的當?shù),他就可以做咱們的教師?鬃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碧搼讶艄痊F(xiàn)在成為一種鋪排。不懂得你問了嗎?如果你覺得像他人討教問題就低人一等,那你這樣的學習情緒永久也學不好。真正的學習是用自己的自動,從容不迫的情緒去討教,達到學習的態(tài)意圖。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常識,接下來就是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常識,把所學的常識落到實處,正處。不要讓常識去分配你!不要做一個被動者,同時也要學會權(quán)變,讓學習的常識,才智,品德融為一體!
還要長于檢討自己,該說的話該做的事,說了沒有做了沒有;不該說的,不該做的是不是也去說了也去做了!要以一個正確的情緒衡量自己,看清自己。我覺得這點對我影響很大!
孔子還有最重要的思維,那就是共享。雨果也說過,你有一種思維,我有一種思維彼此交流就有兩種思維。新東方總裁于洪敏的成果得益于他的眾多朋友的`支撐,而知些朋友的支撐就來自于洪敏在大學時期的樂于共享,所以他需求的時分他的朋友就從國際遍地接連不斷,成果了新東方,成果了俞洪敏。
讀論語有感 篇4
最近讀了《論語》這本國學經(jīng)典,感悟頗多,具體到以下幾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彪S著時代的進步,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患者住院已經(jīng)不再僅僅是滿足于治療疾病、生理健康的需要,同時,他們也希望得到更多照顧,更多尊重,而作為我們護士,我們要擁有嫻熟的技術(shù),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才能使病人放心,特別是在手術(shù)室護理工作中,每天為手術(shù)患者手術(shù)前進行靜脈留置針輸液,這么常規(guī)、小的護理操作技能也能體現(xiàn)出護士的護理技能操作水平。作為手術(shù)室護士,必須不斷加強自己業(yè)務(wù)知識學習,提高自身業(yè)務(wù)水平,才能在各項手術(shù)配合中順利進行,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并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wù)。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痹诨颊哌M入手術(shù)室后,我們要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及身份特征,運用合適的稱謂,同時輔助以適當?shù)闹w語言,面帶微笑,拉近醫(yī)患之間的.距離,使患者情緒保持穩(wěn)定、樂觀。進入手術(shù)間后,在進行麻醉等待手術(shù)過程中,根據(jù)病人需求,做好保暖工作,面帶微笑,態(tài)度親切和藹,告訴患者如何主動配合麻醉,從而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術(shù),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患者擺放合適的手術(shù)體位,身體受壓部位墊好各種體位墊和軟棉墊,充分暴露手術(shù)野的同時,增加患者舒適度,保持功能位,避免壓力性皮膚損傷,在整個手術(shù)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不斷的詢問患者的需求,給予患者持續(xù)的生理,心理及情感支持。例如關(guān)節(jié)置換手術(shù),患者多為老年、高齡,在護理老年患者時,我們除了做好以上措施,更應(yīng)該多些耐心、細心。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記得剛進入手術(shù)室作為器械護士,配合手術(shù)醫(yī)生為患者實施股骨內(nèi)固定物寄留切開取出術(shù),手術(shù)進行到皮膚縫合時,清點手術(shù)縫針,發(fā)現(xiàn)清點數(shù)目與術(shù)中縫合前清點不符,“少了一枚”,當時作為新護士,發(fā)生物品清點不清時,心里的那種自責與內(nèi)疚讓我記憶猶新,最后通過巡回老師的“火眼金睛”發(fā)現(xiàn)在扔紗布時,把縫針帶到臺下,雖然縫針找到了,最后有驚無險,但是這件事情讓我學到了作為器械護士,要忙而不亂,熟練操作技能,有強烈的責任感,尤其是遇到緊急情況,如大出血,心跳驟停意外事件,要臨危不亂,積極配合,迅速準確,有條不紊。每天好好休息,有個積極飽滿的精神面貌,在危急時刻能抓住輕重緩急,迅速做出反應(yīng)。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鳛槭中g(shù)室護士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學會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工作中注重細節(jié),留意每個手術(shù)醫(yī)生的喜愛和特殊用品,例如手套尺寸,習慣用的針線,特殊手術(shù)方式,工作中主動性強一些,也增加了手術(shù)配合的默契感,會使手術(shù)更加順利,為患者增加安全保障,語言是交流溝通中的重要工具,護士良好的語言修養(yǎng)是一種藝術(shù),對護患關(guān)系具有直接影響,我覺得自己需要多加強這方面的運用.
我理解的人文關(guān)懷,護理其實就多一絲溫情,一份關(guān)愛,一滴汗水,一份真情!每天做著平凡瑣碎而繁忙的工作,把每一項細節(jié)做好就是成功。
論語給我的啟示太多、太多,關(guān)于論語的人文精神是我們的永恒追求。
讀論語有感 篇5
從一年級起,我們每天就在悠揚的音樂聲中進行20分鐘的國學誦讀,從《論語》、《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到《千字文》,我們在經(jīng)典中浸潤心靈,在音樂中培養(yǎng)習慣。 《論語》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它的內(nèi)容廣泛,記載了孔子關(guān)于政治、哲學、教育、文學、藝術(shù)和道德修養(yǎng)等各方面的言論。其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焙汀懊舳脤W,不恥下問”是我最喜歡的兩句話。就拿我們這個四十多人的班集體來說吧,我們班有的人是“跑步健將”,有的人是“繪畫能手”,還有的'人是“數(shù)學專家”、“英語博士”、“折紙大師”……大家各有各的特長,只有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才能共同提高。還有一次,語文姚老師給我們講解習題,其中有一道題我認為講得不對,在經(jīng)過查資料核實后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向姚老師指出了錯誤,沒想到姚老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在全班表揚了我。姚老師的年齡比我們大那么多,知識也比我們淵博得多,可她卻勇于在全班同學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件事情在班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論語》需要我精心拜讀、細細品味、慢慢感悟。
讀論語有感 篇6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編訂的《論語》中保存,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璀璨的寶石,F(xiàn)如今在全國上下掀起了再學國學經(jīng)典的熱潮,當然,《論語》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孔子的思想的影響力使我們不容忽視。雖經(jīng)千年,但其中的教育思想、和諧思想、仁者愛人的思想以及君子等各方面的思想不僅對古代的中國還是現(xiàn)代社會,乃至是其他國家的思想文化都產(chǎn)生了極大地影響。
首先,我們來看《論語》中對于學習的看法!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篇)“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薄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篇)“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為文也。”(公冶長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薄爸腥酥希梢哉Z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篇)“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薄叭诵,必有我?guī)熝桑粍t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篇)“學而不及,有恐失也!保ㄌ┎笆耪呷缢狗颍簧釙円!保ㄗ雍逼拔釃L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有教無類。”(衛(wèi)靈公篇)“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篇)“日知其所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子張篇)孔子的學習思想分析要結(jié)合他所處時代背景來看。他之所以被成為偉大的教育家,一方面是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觀點,同時他還認為學習要“時習之”、“不恥下問”,也就是說學習者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要端正。
雖然“有教無類”的概念現(xiàn)在的人們都很熟悉,但是在孔子那個時代被提出則成了我國教育史上的一大突破?鬃訉θ耸种t遜,相傳孔子曾拜比自己小的學者為師,而孔子的弟子顏淵的年紀也比孔子大許多,可見,孔子對于“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睦斫獠]有局限于時代,這一點十分不易?鬃诱驹诎哆吀袊@時間如流水般飛快逝去,告誡自己和弟子們要珍惜時間學習。同時,他認為學習應(yīng)當處于一種樂知的狀態(tài)才會是學習者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一點猶如現(xiàn)代社會所提出的要培養(yǎng)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一樣,很有先見之明。并非每個人都是“生而知之”,孔子總結(jié)自己可以取得成就的經(jīng)驗就在于“敏而好學”,借此來教育自己的弟子應(yīng)當努力勤奮?鬃拥牡茏釉子璋滋焖X,孔子說其“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弊憧梢娍鬃訉τ趯W習者的嚴格要求。此外,孔子對不同的學生所教授的內(nèi)容也不一樣,即用“因人而異”的方法。比如說,子張和顏淵在問到孔子關(guān)于“仁”的問題時,孔子就做出了不同的回答?鬃舆認為詩、樂對人有一定的教化作用,例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薄霸娍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彌之事父,遠之事君;多事魚鳥獸草木之名!钡,在當代,我們又一次掀起了學習國學的熱潮,同樣是認識到它們是我國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部分,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其教化作用仍有一定的意義所在。
其次,再來看看孔子對于君子的看法!熬邮碂o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篇)“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生,下而飲,其爭也君子!保ò速熬討训,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欲訥言而敏于行!保ɡ锶势坝芯又浪难桑浩湫屑阂补,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保ü遍L篇)“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薄熬硬⿲W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保ㄓ阂财熬犹故幨,小人長戚戚!保ㄊ龆熬映扇酥,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保仠Y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熬犹┒或,小人驕而不泰。”(子路篇)“君子上達,小人下達!保☉梿柶熬恿x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保ㄐl(wèi)靈公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薄熬佑芯潘迹阂曀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保臼掀┰凇墩撜Z》中,有很大篇幅敘述了孔子的君子思想?鬃诱J為,所謂君子,就應(yīng)當有文、有義、有道、有思、有禮。有文,即有學問,要敏而好學,以禮為之,天資聰慧固然可貴,但后天的培養(yǎng)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君子要“文質(zhì)彬彬”;有義,即要“以義為質(zhì)”,行之以禮,對待別人要誠信,友好;有道,即有自身的行為方式和方法,勇于追求真理,為了自身修養(yǎng)品德的提高而不斷完善自己;有思,即有自己的獨到思想,孔子認為君子當有九思:看了要考慮清楚、聽后要考慮明白、神色要考慮是否溫和、容貌要考慮是否恭敬、言談要考慮是否忠誠、做事要考慮是否謹慎、懷疑要考慮是否詢問、憤怒要考慮是否有后患、獲取財力是要考慮是否符合義;有禮,即對待別人要有禮貌,行為要符合禮。做到以上幾點,應(yīng)該稱得上是君子了吧!再看孔子的君子之道,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就應(yīng)當是人們對于自己的行為要有一定得約束,懂得進退的尺度以及不斷完善自身。敏和明是孔子君子思想的核心,當代社會亦是如此,雖然有健全的法制制度,但還是會有一些不遵守法制的人出現(xiàn),可以說現(xiàn)代的社會就像是一個大染缸,有的人能夠做到在龐雜的關(guān)系中保持著冷靜的態(tài)度,可以分辨出正確和錯誤,即做到敏和明,那么這樣的人還稱不上是君子那誰是呢?
第三,簡要分析一下孔子關(guān)于“仁”的思想。“仁”可以說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因而在《論語》中有一定重要地位。例如“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篇)“唯仁者能好人,焉得知?”(里仁篇)什么樣的.人才是仁者?孔子作出了明確的答案:“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篇)同時,孔子又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泰伯篇)賢者要將仁作為己任,樹立遠大的目標,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仁在這里成為了人們實現(xiàn)自己理想和愿望的催化劑。仲弓問孔子如何做到仁,孔子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保仠Y篇)對待別人要小心謹慎如同賓客一般,心中沒有怨恨,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句可謂是經(jīng)典的名句,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閃現(xiàn)光輝,至今為人們所熟知,它所體現(xiàn)的思想核心就是“仁”!叭收邜廴恕钡乃枷胛覀兌己苁煜,短短四個字,我想其中至少包含了三層意思:
其一,要做仁者,就應(yīng)當學會關(guān)愛別人;
其二,作為仁者,就要有相應(yīng)的高尚品質(zhì),愛人就是最好的表現(xiàn);
其三,愛人,可以理解為友好的與周圍的共處,這四個字無疑又是在教我們交友的方法!耙嬲呷,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保臼掀┮嬗讶缂兞嫉拿谰,愈品愈濃,和這樣的人交往,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品德,去除內(nèi)心的雜念,“良師益友”這樣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因此要多多結(jié)交這樣的人。此外,孔子認為能做到恭敬、寬容、誠信、聰敏、慈惠這五種品德的人也就可以稱得上是仁者了。
最后,看看孔子的為政思想。首先,孔子認為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施行仁政,用之義以禮,從而贏得民心,國家取得長治久安!熬钩家远Y,臣事君以忠!保ò似┘淳远Y博得臣之忠!懊駸o信不立!保仠Y篇)體現(xiàn)出了孔子“民”的思想,和唐太宗李世民所做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坝挟惽ぶ。其次,孔子認為治國要先正禮:“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法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保ㄗ勇菲檎穸Y、愛民、施仁義、教化民眾。在孔子對子張的問話中回答能夠做到五美、摒棄四惡的人就可以為政了。(五美:君子惠而不費、自身勞苦但沒有怨言、有欲望但不貪求、胸懷寬廣但不傲慢、威嚴但不兇狠;四惡:不先教導就處罰,是虐待、不告誡就要成就,是暴、初始慢待突然嚴格,是賊、出手吝嗇,是小氣。)
讀論語有感 篇7
暑假期間,我拿起《論語》,幾乎被遺忘了,以應(yīng)付檢查。起初,我總是覺得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關(guān)于《論語》的文章,我覺得我讀得很透徹,但今天當我作為一名教師閱讀它時,我有了另一個收獲。也許作為人民教師的職業(yè)習慣,我更加關(guān)注孔子的教育思想。被孔子的言行深深打動,被他的胸懷和智慧所折服。
一、嚴肅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子說:學而不厭,教人不厭。不斷學習,不要感到無聊;教育學生要有耐心,不要感到疲倦。教師要孜孜不倦地教書并不容易。我們的許多老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生氣和不耐煩。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老師應(yīng)該耐心地調(diào)查事情的背景,找出孩子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與孩子交談,幫助他理解自己的錯誤。例如,當孩子在課堂上分心時,提醒他;當課堂秩序混亂時,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而是反思我們的課堂是否對孩子沒有吸引力?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yè)時,幫助他找出未完成作業(yè)的原因,讓孩子體驗及時完成作業(yè)的成功感。
說學而不厭。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希望學生能成為一個終身學習的人。首先,老師應(yīng)該是一個終身學習的人。正如陶知行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為了教育好學生,教師不僅需要廣泛的文化基礎(chǔ)知識,還需要深刻的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教育科學知識。為了提高綜合素質(zhì),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教師需要有不斷學習的精神,讓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活教科書。
孔子在《論語》中采用了多種教育方法,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因材施教。作為老師,我們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肯定會讓他們有一定的差異。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們不能一把尺子下來,十根手指伸出來又長又短,所以不同的學生應(yīng)該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快樂?鬃拥膶W生在《論語》中各有所長,也是因材施教的結(jié)果?鬃舆提到了《論語》 溫故而知新,能為師的思想。知新的前提是 溫故,為師的前提是知新,不能知新,又怎為師呢?
教師的工作是一項一項繁瑣而艱苦的工作。如何在貧困的生活世界中找到幸福,在貧困中保持尊嚴和內(nèi)心幸福?這就要求我們在心中開辟一片天堂,追求自我完美。在《論語》中,孔子告訴他的學生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幸福。兒子說:如果你不貧窮,你就不會快樂。那些富有而有禮貌的人。
通過學習《論語》,我覺得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應(yīng)該熱愛教育,熱愛工作和奉獻;第二,因材施教,注重教育教學方法;第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知識水平。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發(fā)揚《論語》倡導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勤于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jié)合,不斷將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實踐行動,教育好學生。讓我們在這個職業(yè)中找到我們的幸福吧!
讀論語有感 篇8
“一個人的基本素質(zhì)就是德,沒有品德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十分優(yōu)秀,也是無用的!边@是我讀完了《論語》之后懂得的道理。
《論語》這本書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說過的名言警句合集,這些名言使我懂得了許多人生道理,也讓我知道了“君子之德”的重要性。
孔子說過:“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這句話使我感受到了小人與君子的天壤之別,君子眼中,最重要的是品行與法制,而小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君子都是顧全大局的,而小人只顧自己小利得失,這也是高尚與低俗的'區(qū)別。還有一句話,令我印象特別深,“君子不器”雖然這句話非常短,但十分明了的指出了“君子”的特點:不像器具一樣,只有一方面的用處,他們都是品德高尚,很有才干,并且忠于國家的人才呀!
我又仔細想了想,我在生活中有沒有做到像君子那樣的品行呢?我有時候犯了錯,會把責任推卸給別人,有時候作業(yè)沒寫完,會向老師隱瞞,這都是小人之行。
從現(xiàn)在開始,讓我們舍小人之俗,習君子之德,做一個新時代的“真君子”!
讀論語有感 篇9
孔子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他被稱為圣人,不僅是古代讀書人頂禮膜拜的人物,也是老百姓遵崇的類似神人般的存在。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學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為我國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傳道、授業(yè)、解惑,被后人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宋代的程頤說過這樣一句話:“今人不會讀書,如讀《 論語》 ,未讀時是此的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蔽腋S多人都一樣,都沒有仔細讀過《論語》?墒前选墩撜Z》仔仔細細的讀一遍,就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奧秘,里面的.樂趣。
這是一本言行錄,記錄孔子思想的內(nèi)容很多,記錄他的形象、外貿(mào)的內(nèi)容比較少,但是讀著讀著一個平易近人的形象突然躍然紙上了。他是一個謙恭有禮,又循循善誘的師長。他周游列國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無論遇到怎樣的困厄也不退縮。同時,他跟普通人一樣,也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會為時光的流失而感慨,也偶爾跟學生們開玩笑。能重新認識孔子,也是我讀《論語》一大意外收獲。
讀論語有感 篇10
君子自古就是被贊頌的對象,他們主忠信,性如菊,居于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潔。一本《論語》讀畢,我對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將食。住視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堅持自己的處事原則,對待他人,以溫。良。恭。儉。讓為主,親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實無欺,做事周而不比。貧而樂,富而好禮,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對國家的熱忱之心吧。古有陶潛范仲淹,今有魯迅李大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對待敵人橫眉冷對,掀起復興的革命。對待民眾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瀾。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為了大義。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對于自身的修養(yǎng)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為重金而屈服,訥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足恭,為君子所惡。匿怨而友其人,亦為君子所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愛憎分明者,豈不為君子,人而為仁者,豈非君子耶?仁德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君子為仁的代名詞,德是君子的昵稱。與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飯。與之情誼,并不濃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湯。君子如天上北辰,眾星愿共之。
儒家智慧詮釋君子之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這樣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儒家著作《論語》個人觀后感600字2
孔夫子曾經(jīng)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右恢被畹搅似呤䴕q,五十七年的經(jīng)歷使他仁德兼?zhèn),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不敢說后無來者,也起碼是前無古人了)。以如此身份,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nèi)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guī)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話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lǐng)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nèi)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讀論語有感 篇11
去年暑假,讀了一遍《論語》,當時對一些諸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之類的好理解的句子做了背誦。對于一些不好理解的句子,一知半解的就過去了。
宋朝宰相趙普研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所以學《論語》對學習及做事很有幫助,我就找出書架上的《論語》書開始了第二次閱讀。
起初,我認為《論語》不是整篇的文章,連貫性不強,比較零散,不便于記憶,有些句子不能理解,故運用起來也不能自如。這第二次閱讀,感到有了新的理解,《論語》中的句子聽起來很深奧,但仔細一想,他講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學習上的基本的道理,孔子及其弟子說的話,多是從其自身出發(fā),很接地氣,符合實際。
比如對于“孝”的論述,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比如,對于治學的論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還有對于誠信的論述,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等等,都是說的生活中的道理。所以,讀《論語》,要多從自身實際出發(fā)進行比照、思考、理解。學《論語》可治國,我沒有考慮那么高,我覺得更適合來觀照自己,幫助自己修身養(yǎng)性。
《論語》已經(jīng)兩千多年了,但讀起來,感到他離我們并不遙遠,他說的就是當下。讀著讀著,就覺得書中說的.許多道理就是當今社會做事的準則,書中說的就是身邊的某某人。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澳芙∑薄扒袉柖肌保嘧x幾遍,多想想,反思身邊的人和事,就會字理通順,學有所得。
讀論語有感 篇12
于丹教授是這樣明確地闡述自己的心得:“《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我最欣賞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對《論語》的這種簡單,快樂的感悟。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說明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這三種好朋友的標準是什么,會給我們的生活、事業(yè)帶來什么樣的幫助;而那三種壞朋友又是什么樣的,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又該怎樣來分辨好朋友和壞朋友呢?
其實,人這一生中,有什么樣的朋友,就能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因此,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的環(huán)境中,可以看到他自己內(nèi)心的價值取向。那么論語中鼓勵交什么樣的朋友呢?很簡單,孔子說:在這個世界上,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
先來說說三種好朋友。所謂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第一種是友直,也就是這個朋友為人要正值,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這是一種好朋友。因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
第二種是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是一種美德,它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或有時候過分的苛刻,還有一種是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nèi)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nèi)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nèi)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第三種叫做友多聞。在先秦時代,不像我們現(xiàn)在有電腦,有這么發(fā)達的信息,有鋪天蓋地的媒體。那個時候,人要想廣視聽,怎么辦呢?最簡單的一個辦法,交個好朋友,讓你朋友把所讀的書的那些間接經(jīng)驗,轉(zhuǎn)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系統(tǒng)。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所以,結(jié)交一個多聞的朋友,就像翻開一本辭典一樣,我們總能從他人的經(jīng)驗里面得到自己的一個借鑒系統(tǒng)。
《論語》中的益者三友就是正直的朋友,寬容的朋友,廣見博識的朋友,這就是孔老夫子所稱道的三種好朋友。那孔老夫子所說的三種壞朋友又是些什么樣的人呢?
什么是友偏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當然,每一個人的生活不一樣,遇到的情況也不一樣,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你還迷茫的時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訴你這件事情不能這么做。
第二種叫做友善柔,這個正好相反,是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我們發(fā)現(xiàn),過分優(yōu)柔寡斷,他其實在浪費你的生命能源。可能你要去辭職了,你說有一個機會要下;蛘咛郏闳柵笥.朋友說,想想吧,你現(xiàn)在的工作也不錯呀,你要是萬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丟掉了。
至于第三種,所謂友便妄,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說,佞,就是那種心懷鬼胎的,有心計的,要以一種不擇手段的方法去謀取個人利益的這種小人。他們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種心理陰暗的人,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內(nèi)心有所企圖,所以,他對人的熱情,比那些沒有企圖的人,可能要高好幾十倍。如果你一不小心被這種人利用的話,那么,你就給自己的一生套上了枷鎖。如果你不付出慘痛的代價,這個朋友是不會放過你的。這其實在考驗我們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論事的能力。
損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訴你,人這一輩子,做的所有事情,內(nèi)心是應(yīng)該以朋友作為一個坐標的。這種標準,有可能是防微杜漸的,不見得這個朋友作出多么傷大雅的事情來,哪怕就是一個苗頭,你就會覺得:這個人做我的朋友,可能是我的危險。
讀論語有感 篇13
孔子進行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笨鬃优囵B(yǎng)弟子學習興趣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事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誘導,如用“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節(jié)操,教導學生要有忍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時間一去不復返,意在勉勵弟子們珍惜時間、發(fā)奮圖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弟子們的稱贊,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毙碌腵教育觀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教育,讓全體學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發(fā)展。這里提到的個性化教育是與“因材施教”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新的教育觀還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優(yōu)點融化學生的缺點。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燃起希望之火,去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靈王國,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扶持它,呵護它,使它成為學生的成長起點。
讀論語有感 篇14
孔夫子的《論語》語言深奧,作為一名中學生,我除了知道《論語》是孔夫子和他的學生們的語錄,其它的也只是略懂一二。即使人們常說:“半部《論語》,行天下。”但是以前我對它一點也不感興趣。直到,今年暑假我讀了這本富含哲理的儒家著作。
論語中,我認為最富含哲理的一條,莫過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边@句話講的是處世方法。意思是:自己所討厭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別人的身上。不是嗎?自己不喜歡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強施到別人身上呢??舉個例子吧:開學時,xx要發(fā)新課本給同學,如果她/他發(fā)現(xiàn)有一本課本缺了個角或有破損,就馬上發(fā)給了別人,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yīng)該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間該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諧啊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于“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薄白釉弧叭诵斜赜形?guī)!薄钡谝粍t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會閉塞落后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huán)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nèi)心的清凈重要于外界環(huán)境的清凈。二是人改變環(huán)境,還是環(huán)境改變?nèi),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卜放到開水里,胡蘿卜變軟了,把雞蛋放水里,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里,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于外界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瞇著!敝钡奖画h(huán)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huán)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huán)境,那里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做人,就應(yīng)該要不能只修飾外貌,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做人,就應(yīng)該要對所有的人都要以愛心對待,也要多親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應(yīng)該要假若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任何缺點和過失,必須得勇于改過,不能故意不改,并裝作沒發(fā)現(xiàn);做人,就應(yīng)該要本著正大光明的態(tài)度來做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jīng)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讀論語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論語心得03-22
讀《論語》有感04-12
讀論語有感04-28
讀《論語》有感07-03
讀論語有感04-08
讀《論語》有感06-30
讀《論語》有感10篇05-29
讀《論語》有感15篇05-30
讀《論語》有感(15篇)06-07
讀《論語》有感(10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