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后感精品【4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百年孤獨》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百年孤獨》讀后感1
這天特意讀一篇外國名著《百年孤獨》,我覺得里面的人物塑造的很好,然后后作者對戰(zhàn)爭的明白很獨特。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是這樣評價他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xiàn)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的確,《百年孤獨》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xiàn)。全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書中人物眾多,卻又獨具特色。有堅毅的奧雷里亞諾上校,性格孤傲的阿瑪蘭妲,墨守成規(guī)的費爾南達以及神秘的梅爾基亞德斯。
這一大家子人都有著與祖輩相似的性格、相似的經歷和錯綜復雜的關聯(lián)。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在馬孔多建了這棟豪宅,可隨之而來的戰(zhàn)爭改變了他們,讓他們變得麻木、冰冷、做作。他們只能在孤獨、忙碌之中尋找安寧。冒險島符號
戰(zhàn)爭,戰(zhàn)爭,戰(zhàn)爭。戰(zhàn)爭對這個家庭的.破壞是巨大的,使他們變得沒有人情味。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邁進,馬孔多也在不斷地發(fā)展,但是這兒的人卻在逐漸失去淳樸的本性。四年的陰雨,十年的干旱在不斷考驗著這片土地,最終它在風暴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文中那近親結婚就會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古老傳說在最末代子孫中應驗。這個神秘的家族中人丁興旺,甚至讓人哭笑不得。正因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冒出一個孩子。
就像奧雷里亞諾上校的十七個兒子一樣他們在同一天不約而同地到來,又在同一天全部被殺。這一家人奇特的經歷讓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被加西亞。馬爾克斯精湛而細膩的筆觸所折服。
我們不得不驚嘆他筆下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讀后感2
《百年孤獨》是一本措辭簡單的書,甚至簡單到帶一點冷酷的味道。幾個字就能殺死一個人,幾句話就終結了一段愛情。馬爾克斯能如此不動聲色地,把那么多紛繁的故事自然的、毫無痕跡的鏈接起來。
這里沒有政治,沒有宗教,不諷刺也不批判,就光講著一個村莊的故事,卻能字字珠心。有時候我甚至感覺是故事里的任務自己在講故事,因為每個人物都是那么鮮活。
而這份鮮活,賦予了這本書另一種魅力,那就是每一個故事都隱隱的帶著對歷史的嘲弄,或蘊含著讓人會心一笑的哲理;有時候我也會覺得每個人物都是那么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因為一個人想另一個人,而是一個人,沒有人去想。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寫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坎坷經歷,特別的是,這個家族的每個人的經歷都是那樣的充滿神話色彩,無論是從第一代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還是第七代的奧雷利亞諾,抑或是文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經歷是那樣的不可思議,以致于有一個作家曾這樣評價過,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深刻到讓你感到害怕。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烏爾蘇拉,她是那樣的`充滿活力與激情,在那樣一個不正常的大家庭里,在經歷種種不幸與變革下,在她慢慢變老后,她還能把每件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她離去后的這個家庭,在我看來已經是個空巢,沒有了核心,可惜她離開人世的方式讓我的心中始終留下一個結,那種方式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或許這又是作者的特色吧。
世界上最孤獨的事情,莫過于此。我想世界上也有那么一個地方,孤獨到沒有人去談起,也有那么一群人,孤獨到沒有人在意。
這種鮮活的孤獨感,是每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我和馬爾克斯的共鳴,一種無以言表的孤獨,一種靈魂深處的寧靜。
《百年孤獨》讀后感3
《百年孤獨》,是我用時最長,閱讀最仔細、又最意猶未盡的一本書。
不要說閱讀時偶有跳躍,哪怕稍有懈怠,你都看不出所以然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人物之多、關系之復雜、名字之相像、情節(jié)之迷離,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可你若看進去,我保證你不想將目光移開,這本書吸引人到不想吃飯、不想睡覺的程度,連我現(xiàn)在寫書評都是激動的。評論名副其實的存在,如果一生只看一本書,一定是《百年孤獨》;如果書架上只放一本書,一定是《百年孤獨》;一千年后還可能流傳的老故事,一定是《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而加西亞·馬爾克斯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唯一沒有爭議的獲獎者”確是實至名歸。他大概使用了魔法,給你講了個糅合了現(xiàn)實與虛幻的傳奇故事。
在加勒比海沿岸的小鎮(zhèn)馬孔多,一個家族,七代人,一個世紀的風云變幻、百年興衰,所有扭曲的戰(zhàn)爭、放縱、欲望、瘋狂都寫的萬般合理,魔幻有趣。好喜歡這本書,最大滿足了好奇、探險的閱讀體驗,并細細讀出了《百年孤獨》深入骨髓的孤獨,還功不可沒捋順了所有人的人生。
曾經在喜馬拉雅聽過《百年孤獨》,可只幾個章節(jié)就因各種復雜放棄了,聽書無論如何沒有閱讀過癮,許多時候連反應、品味、咂摸的時間都沒有,就像速食,而速食都不好吃。也曾經讀過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極棒的,自然而然在書堆里會繼續(xù)拿起他的《百年孤獨》。
讀書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淺薄,讀的越多發(fā)現(xiàn)越多;而讀書也能帶你經歷許多人生,你可以讀讀《百年孤獨》,因為只這一本書就可以帶你經歷許許多多人生,那些夢幻的、瘋狂的、有趣的、孤獨的人生......
《百年孤獨》讀后感4
我是在一個下午讀完這本書的,仿若已經經歷了漫長的孤獨歲月,恍惚間仿佛已經穿越了一生的時光,經歷了那一場又一場的或痛苦或波折或感悟的“鬧劇”。
我不知道我是否讀懂了它,或者說我不知道我從中深深感觸到的那些所謂的情感,是否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的情感,也許我需要再重新回味細品它一遍,到那時候,肯定又會有另一番別樣的感觸了吧。
但就這第一次的淺顯閱讀,我對“孤獨”的理解好像有些不同以往了……也許,孤獨會教會我們好多東西,指引人們閱讀、思考、在不甚艱難的人生里獨自堅持,教會人們適應時間的漫長亦或者是短暫,把握每個人的命運。百年孤獨》中的孤獨能夠如此透徹心扉,在我看來,是因為它向我們娓娓道來了如何沉悶地活著。
在這個比《紅樓夢》還要繁復、難記的家族體系中,“活著”是所有情節(jié)發(fā)生的唯一前提。為了尋找活著的.方式,為了尋找活著的意義……為了所謂的活著,一個生活在地球角落里的百年家族陷入了無限的疲憊與孤獨之中,在茫茫歲月中上下求索,忙忙碌碌……
但是,我并不覺得它是一個悲劇,我相信,雖然經歷過這數(shù)不盡的無論是種種情愛的糾纏折磨,還是夢想追尋的茫然,又或者是繁雜錯亂的現(xiàn)實,但是,布恩迪亞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東西,他們看透了這個世界,并且活下去,甚至死去。
他們遠離了故鄉(xiāng),遠離了熟悉的一切,遠離了常規(guī),選擇了一條別具一格的屬于自己的生存之路。他們在路途中探索生命,享受孤獨,經歷夢境一樣玄妙的人生……我相信,他們沒有一個人會后悔當初的選擇。
他們的孤獨,令我仰慕,令我欽佩。
【《百年孤獨》讀后感】相關文章: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4-30
[精選]百年孤獨讀后感07-20
百年孤獨讀后感11-18
百年孤獨》讀后感11-09
《百年孤獨》讀后感08-11
百年孤獨讀后感【精選】08-08
百年孤獨讀后感11-05
《百年孤獨》讀后感08-07
《百年孤獨》讀后感[精品]08-30
[推薦]百年孤獨讀后感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