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无码AV在线,欧美日韩国产色,年轻人手机在线免费视频,伊人成人在线,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亚洲免费二区

大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3-07-30 15:47:31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大班社會教案[精]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會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大班社會教案[精]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用品,知道他們的用途。

  2.嘗試學習整理、擺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擺放物品。

  3.逐步學習自己整理文具,增強做一名小學生的愿望。

  4.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5.幼兒活動時遵守秩序的觀念。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只書包、鉛筆盒、書本等。

  2.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小學生自己收拾文具盒的情景,一個會自己收拾,一個不會收拾。)

  活動過程:

  1.談話,書包里有什么。

  師(出示書包):小朋友,這是什么。浚〞┠悄銈冎罆镉行┦裁次锲?(書、本子、鉛筆盒等等)

  2.認識學習用品,并知道它們的用途。

  (1)逐一出示書包內的物品:書、鉛筆盒、本子、筆、尺、橡皮等用品,讓幼兒討論各種物品的用處。

  (2)引導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歸類。

  師小結:鉛筆、文具盒、書包、三角套尺、卷筆刀、橡皮、彩色鉛筆、水筆、簽字筆、沒有用過的本子等都是文具。

  (3)形成學習用品的概念,知道這些都是小學生學習時需要用到的用品。

  3.觀看情境表演《兩個小朋友》,比較兩個小學生(小明和小方)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幼兒表演,一個幼兒書包里的文具整理的又快又好,另一個幼兒整理的很亂。

  (1)師:兩個小朋友的表演你發(fā)現了什么?(一個整理的很快,另一個還沒整理好)

  (2)為什么會這樣的,你覺得應該怎么做?

  師小結:大的東西放最下面,有點大的東西放上一層,最小的物品放最上面,整理好后放進書包。)你喜歡小明還是小方?(為什么?)

  (2)師小結:學會自己收拾文具學具很重要。

  3.討論: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

  4.幼兒討論收拾文具的方法,學習將自己書包里的學習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1)請兩至三名幼兒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如何收拾的好,為什么?收拾的不好,請幼兒指出怎樣改正。

  (2)幼兒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學具。

  5.創(chuàng)設“上課,下課”情況,幼兒練習擺放整理學習用具,感知體驗收放文具的快樂。

  比一比:看誰收得又快又整齊。

  活動反思:

  教學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星期天笑笑去文具店買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標價牌上的標價她看不太明白,因此想請同學們幫幫忙。你們愿意嗎?你能從這幅圖里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在解讀主題圖的時候找到小數,發(fā)現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不一樣,不是整數元的,有的不到1元。由于大部分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因此他們對于標價所表示的幾元幾角幾分能夠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時地抓住這個時機,趁熱打鐵,研究這些價格的.組成部分,讓他們小組討論這些數的共同特點,從而了解小數的意義:當我們不能用整數表示一個數的時候就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來表示,我們就可以用0.50元來表示。像0.50、8.00、3.50、16.85、1.06等這些數我們就叫做小數。

  鞏固練習時我發(fā)現有不少學生對于“貳圓、貳角、壹角、壹分、貳分”小面額的人民幣不認識,其原因:一是因為學生對漢字的“壹、貳、叁……”不認識,二是因為有些小面額的人民幣目前已經很少見了,有的已經不流通了,學生不認識。發(fā)現問題后,我及時把“壹、貳、伍、拾”這幾個漢字寫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讓學生讀一讀,這樣學生在完成第三頁“練一練”第一題:用小數寫出具體的幾張錢幣為幾點幾元時錯誤就少多了。我還要求學生這樣表述:“幾個幾元幾個幾角幾個幾分合起來是幾元幾角幾分,寫成幾點幾元!边@樣不但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用“合起來”的回答方式可以幫助他們今后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

  總之,全課圍繞著價錢的兩種表示形式認識小數及小數表示的意義,較好的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家庭開支情況,初步樹立健康消費的觀念,懂得花錢要合理、有計劃、有節(jié)制。

  2、在活動過程中學習互助、合作、分享,并能積極參與討論、交流,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3、培養(yǎng)幼兒愛惜物品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通過調查表了解一些家庭的開支情況。

  2、布置小超市,準備購物籃,購物單。

  3、將椅子擺放為七個家庭,每個家庭準備一個信封。

  4.磁帶。

  活動過程:

  一、組合小家庭。

  1、由孩子自愿組合成小家庭,介紹家中成員。

  2、發(fā)“工資”。介紹家中成員:(教師發(fā)給每個家庭一個信封,內有錢幣20元。)師:今天我們每個小家都領到了20元工資。我們的'爸爸媽媽每個月也會有工資,他們是怎么花錢的呢? (幼兒根據自己調查的經驗講述。)師:今天我們來當家,我們的工資該怎么花呢?

  二、超市購物。

  1、師:每個家庭商量一下需要到超市去購買些什么。

  2、幼兒在超市購物,并將所購物品記錄下來。

  3、購物后討論:

  各家買了什么?還剩下多少錢?

  三、體驗家庭開支繳水電費

  1、請一名教師扮演收水電費的工作人員,報出每家需繳的水電費費用。

  2、每個家庭繳納水電費。

  討論:為什么每家的水電費不一樣?

  如果不繳水電費會怎樣?

  小結: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用電。娃娃入園費。聽錄音(需交娃娃入園費)討論:娃娃上幼兒園重要嗎?工資不夠花了怎么辦?小結:當家可真不容易,除了花錢買吃的、穿的、用的,原來還需要支付許多別的費用。

  四、交流、小結。

  1、今天你當家當得怎樣?

  2、如果下次再當家你會怎樣用錢?

  3、我們平時可以怎樣節(jié)約用錢,合理花錢?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以來,發(fā)現一個與小班、中班完全不同的現象,先讓孩子感知自己身體的變化,然后,通過入園時的記錄與現在測量的結果進行比較,引導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啟發(fā)孩子們思考和理解長大的含義,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

  教材目標:

  1、知道自己在幼兒園三年身體的成長變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長大的快樂和自豪。

  活動重難點:了解成長的過程。

  活動準備:畫紙、油畫棒、剛入園時的照片、剛到園時的身高記錄、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我長大了。

  1、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長大的話題:誰還能想得起來自己剛入幼兒園是的樣子?現在三年過去了,你們有什么變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師展示幼兒剛入園的照片。

  討論:這是誰?和現在的她比有什么變化?請幼兒也來說說自己的變化。

  3、引導幼兒表達成長的想法:看看自己長大的樣子,你有什么感覺?心里是怎么想的?也來看看老師的變化吧。(教師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讓幼兒來分析比較。)

  二、探索身體成長的事實。

  1、引導幼兒運用自己在前面活動中掌握的測量經驗,來驗證自己長大的事實: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長大了多少?爸爸媽媽是怎樣做的?老師這里有你們剛入園時的記錄,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

  2、3-4個幼兒貼墻壁站好,老師將他們入園時的身高畫在墻壁上,然后在為他們畫上現在的身高。

  3、請幼兒自看看長高了多少,說說使用了什么測量的工具知道結果的.

  三、表達成長的心情。

  通過談話、比較等方法,讓幼兒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斷提高、體會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及親人對自己的關愛。

  1、教師講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啟發(fā)幼兒談論小時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們在很小的時候鬧過笑話嗎?

  3、你還想長得更高嗎?如果你長的更高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

  四、引導幼兒談話“長大了干什么”,使幼兒從小樹立遠大理想。

  老師在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特別想當一名教師,經過我的努力,現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師啦!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從小應該怎么做呢?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 “安靜”標記,知道它代表的含義。

  2、通過設計安靜標記,增強幼兒遵守社會規(guī)范的意識。

  3、懂得在看見“安靜”標記時,應當遵守安靜的原則。

  活動準備:

  “安靜”標記

  活動過程:

  1、認識“靜”的標記。

  教師出示“靜”字標記,提問:“這是什么?你在外面什么地方看見過這個標記?(醫(yī)院、銀行、餐廳等)

  它表示什么意思?為什么要設立這個標記?”

  小結:“安靜”其實是一種好習慣,看見“安靜”標記,表示在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持“安靜”來做事。

  2、組織幼兒討論:在班級哪些地方需要設立安靜標記?

  教師提問,組織幼兒討論后,請幼兒講述:為什么要在這些地方設立安靜標記?設立標記后我們應該怎么做?

  3、設計“靜”標記

  怎樣設計這個“安靜”標記,使人一看就明白這是“安靜”的意思?

  幼兒想象,進行自由設計,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4、評價幼兒作品,教師總結

 、 將幼兒作品進行展示,共同選出最佳設計“靜”標記,并將好的設計標記放在班級需要靜的地方。

  表揚所有參與設計的幼兒,鼓勵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設計各種標記。

 、 當我們看見這個“安靜”標記時,應該怎樣做呢?

  使幼兒有遵守公共環(huán)境秩序的意識。知道在標有“安靜”標記的場所里,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不影響他人。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名稱:我愛我家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拍攝等多種教育手段讓幼兒了解我們油田的居住環(huán)境,并初步引導幼兒學習創(chuàng)編簡單的詩歌。

  2、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自家所在的小區(qū)位置,并愿意參加文學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編詩歌的能力、集體合作能力,激發(fā)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早期閱讀能力。

  3、引導幼兒感受詩歌,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熱愛油田、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活動準備:

  1、各小區(qū)平面圖及有關照片。

  2、事先帶幼兒參觀油田的有標志性的建筑建筑物。

  3、幼兒自帶拍攝的關于各個小區(qū)的照片。

  4、記錄單、筆、課件。

  活動重難點:

  1、重點:通過引導讓幼兒能初步用較通順的語言創(chuàng)編詩歌。

  2、難點:讓幼兒初步用較準確的語言和捕捉到所觀察事物的特點進行創(chuàng)編詩歌。

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手段了解碧螺春茶的特點和采制過程,體會茶農的辛苦。

  2.知道碧螺春是中國的一大名茶,激發(fā)對家鄉(xiāng)的自豪感。

  教學準備:

  1.活動室布置成碧螺春茶坊、背景音樂《漁舟唱晚》。

  2. 已沏好的碧螺春茶人手一杯、盛有碧螺春茶的盤。

  3. 碧螺春PPT。

  4. 自編兒歌《東山碧螺春》。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活動,激起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到了碧螺春茶坊。瞧!我們的桌子上已經泡好了一杯杯碧螺春茶,我們一起來品嘗?

  幼喝茶,教師巡視,個別提問。

  2.師搖搖鈴鼓提問:什么味道呀?

  幼a:苦。 師:嗯。

  幼b:苦。 師:你也是苦的。誰嘗出來不同的味道。

  幼c:甜甜的,還有點香。

  師:你嘗一嘗是甜甜的,聞一聞是香香的!嗯!真香,你們聞一聞,香吧。

  3.師小結:其實,小朋友說的都對,碧螺春剛一入口確實有點苦,但是慢慢品一品,就會感覺苦中帶點甜,聞一聞,還有一股清香味道。我們再來細細的品味這苦中帶甜的碧螺春吧。

  幼再次品茶。

  二. 了解碧螺春茶的采制過程,感知茶農的辛苦。

  (一)了解碧螺春茶的采制過程。

  1.師手托碧螺春茶盆:瞧!這就是我們東山的碧螺春茶葉,你知道它是怎樣制成的嗎?

 。1)幼a:先要把茶葉采下來。 師:那你去采過茶葉嗎?你是怎么采的呢?幼:脖子里掛個勾籃,一只手拿樹枝,另一只手采茶葉。追問:要采茶的什么(嫩芽)。師出示嫩芽圖。那你一個上午采了多少嫩芽呢?

 。2)除了把嫩芽采下來還要做些什么呢?

  幼b:還要揀呢。 師:那你揀過茶葉嗎?你是怎么揀的呢?師:揀成一個芽一個葉,我們東山人喜歡叫它一旗一槍。出示圖片(一旗一槍)。

  (3)茶葉揀好了,接下來要什么了呢?

  幼c:最后還要炒制。你看見過茶農炒制茶葉嗎?炒制茶葉也有很多講究的。都有哪些步驟呢?引導幼兒說出第一步(殺青,東山話叫撲青),第二步是粘揉(),第三步是搓團,最后一步是干燥。

 。4)誰能把碧螺春的采制過程完整的說一說的?

  幼兒:先,接著,最后炒制,炒制的時候也有很多講究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2.師小結:小朋友看一看,采制碧螺春有幾個步驟,碧螺春茶的采制過程可真不簡單呀,有那么多步驟,那么繁瑣,茶農們真不簡單,碧螺春茶真是來之不易呀。

 。ǘ┙Y合茶農采制碧螺春的過程,體驗茶農的辛苦。

  1.老師這里拍了一些茶農采制碧螺春茶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3.教師結合圖片介紹茶農一天的.勞作:清晨天剛蒙蒙亮,茶農們便上山采茶了,他們的脖子上掛著溝籃騰出兩只手不停地采摘嫩芽,采的腰酸背痛,累的衣服都汗?jié)窳。中午該下山吃飯了,可是為了多采一些,茶農們便匆匆吃些早上家里帶來的飯菜或者面包之類的東西,繼續(xù)采,傍晚下山,又要揀茶葉,揀得眼睛都酸了,晚上匆匆忙忙的吃好晚飯,就開始炒茶,鍋子真燙,茶農只穿一件單衣,都熱得一身大汗,手上都燙的起了泡,辛辛苦苦一天也就只炒制這么一點碧螺春茶葉。

 。1)提問:你看了這些圖片,聽了這段茶農的勞動情況后你有什么想說的(感受)?

  幼a:茶農很辛苦。 師:哦!你是這么想的。

  幼b:茶農很辛苦。 師:哦!你們的想法是一樣的。

  幼c:茶農很可憐等。

 。2)追問:孩子們,那你們是從哪里看出來茶農很辛苦呢?

  幼a:天剛亮就上山采茶葉了。 師:哦!茶農老早就上山采茶了,那是你還在睡覺呢!

  幼b:采茶葉很累,勾籃把脖子都掛酸了。 師:是呀!采茶時鼻子肩膀好酸,茶農們的頸椎病肩周炎都復發(fā)了。

  幼c:炒茶時鍋子很燙。 師:是呀,他們只穿一件棉毛衫,我們卻還穿著棉襖。

  幼d:手上黑乎乎的。 師:是呀黑黑的手上都燙出了泡,真讓人心疼。

  幼e:老奶奶都在揀茶。 師:本來年紀大的人都不干活了,可是這些老奶奶揀茶揀得眼睛都酸了,好辛苦。

  幼f:他們還把飯帶到山上去吃。 師:恩,我們都在學校、家里吃熱呼呼的飯菜,茶農們?yōu)榱硕嗖梢恍┎枞~,就在茶山上吃冷飯或干糧。

  幼g:總說。

  師:是呀!茶農們真是太辛苦了,他們這么辛苦為了什么呀?

  幼:為了賺錢,師:茶葉多少錢一斤?為什么會那么貴?幼好喝,提神醒腦。

 。3)小結:是啊!茶農們辛辛苦苦勞動了一天,累的腰酸背痛,手上都燙出了泡,只制出了這么一點點碧螺春茶,碧螺春茶真是來之不易呀,他還提神醒腦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可不能浪費了,再來細細的品一品這來之不易的碧螺春茶吧。

  三、拓展認識、激發(fā)感情。

  1.茶農們辛辛苦苦采制的碧螺春茶清香、甘甜,提神醒腦,真不愧有“下殺人香”的美稱,成為中國名茶之一。那你在電視里看見過家鄉(xiāng)的碧螺春嗎?

  幼a:吳儂碧螺春世博會指定用茶。

  師:是呀!碧螺春真不愧是中國名茶之一,在這么重要的世博會上,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喝到咱們東山的碧螺春,作為東山人感到(高興、自豪、開心)。

  幼b:

  師:哇!我們東山最好的茶葉碧螺春都上電視啦!

  四.自編兒歌、感情深華

  1.作為一名東山人,我為家鄉(xiāng)有這么好的碧螺春茶感到驕傲、自豪,忍不住要用東山話來夸一夸碧螺春。

  2.帶領孩子們向科任老師夸一夸。

  附兒歌: 東山碧螺春

  東山碧螺春,真正好!

  看一看,卷得來!

  聞一聞,香的來!

  喝一口,甜的了!

  全是農民伯伯做出來,

  采里辛苦,吃里甜,

  啊!

  真是“嚇煞人香”啊

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和故事了解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

  2.善于發(fā)現一日活動中不守規(guī)則的現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3.運用已有經驗以繪畫方式設計班級公約,并養(yǎng)成自覺遵守的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5.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不守規(guī)則的丁當狗。(網上可下載《幼兒畫報》20xx年第36期《好習慣故事》欄目)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錄像、圖片等。

  3.記錄的彩色紙、筆。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了解規(guī)則的重要性。

  1.教師:有一只叮當狗,想到游樂場去玩,他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看一段叮當狗的錄像。

  2.幼兒欣賞課件:《不守規(guī)則的叮當狗》。

  3.討論、交流。

  (1)叮當狗去游樂場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小動物們對叮當狗的做法感到滿意嗎?他們是怎么說的?

  (3)你覺得叮當狗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4)最后花喜鵲對叮當狗說了一段什么話?

  4.教師:是呀!叮當狗這樣做很不好,小動物們都不喜歡他,讓我們一起把花喜鵲說的話告訴叮當狗,讓他牢牢地記。"叮當狗,聽我說,做游戲有規(guī)則,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二)"火眼金睛",找出不守規(guī)則的行為。

  教師:生活中規(guī)則處處有,時時需要我們來遵守,F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名字就叫"火眼金睛",看看誰的眼睛就象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請大家找找圖片中一些不守規(guī)則的現象,并說一說這樣做為什么不對。"火眼金睛"的游戲是有規(guī)則的,拿就是--誰先發(fā)現誰就叫停?凑l找得快,說得好。

  1.播放幼兒一日生活的錄像片段,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則。

  (1)升旗時:行注目禮時眼睛不看國旗。(國旗是國家的象征,升國旗時行注目禮是尊敬國旗熱愛國家的表現。)

  (2)吃飯時:在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不專心吃。(講話不僅吃得慢,飯要變冷,而且有時還會將米粒嗆到器官里,骨頭卡到喉嚨里,會有生命危險。)

  (3)上下樓時:兩步一走。(踩不好,會從樓梯上摔下來,身體受傷。)

  (4)課間時:和同伴在走廊里奔跑。(玩得滿頭大汗容易生病,還會你撞我、我撞你摔跤。)

  (5)洗手時:推擠前面的.小朋友。(盥洗室很滑,腳下不穩(wěn)就摔跤。)

  (6)玩滑梯時:從下往上爬。(容易摔跤,還會影響別的小朋友。)

  2.邊看邊說,有哪些不好的行為,可能會有什么后果?

  3.教師:說的好?磥硇∨笥褌兌加幸浑p孫悟空的"火眼金眼",都找到了,還明白了不守規(guī)則不僅自己會受到傷害,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到別人,老師相信你們今后一定能做個遵守幼兒園規(guī)則的好孩子。

  (三)操作實踐,制訂班級公約。

  1.教師:我們小朋友每天都要在班級生活學習,那在班級中也要有各種各樣的規(guī)則做保障,請大家想想在我們班級里應該遵守哪些規(guī)則,形成我們的"班級公約",請大家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

  2.分組討論、交流。

  3.幼兒操作設計一日活動規(guī)則標記。

  4.展示標記,并說說適合放在活動室的什么地方,為什么?

  結束語:規(guī)則處處有,大家來遵守,方便你我他,生活更美好。讓我們一起把自己設計的規(guī)則圖制訂成"班級公約",做到人人遵守班級公約。

  活動延伸:

  1.區(qū)域活動:將一日活動規(guī)則設計成棋譜,幼兒進行棋類游戲。

  2.家園共育:提供圖文并茂的班級公約,由家長監(jiān)督幼兒每日反思。

  3.日常滲透:在各項活動中提醒自覺遵守分享、輪流、等候等的游戲規(guī)則。

  資料附錄:

  故事:不守規(guī)則的丁當狗丁當狗,樂呵呵,"叮叮當當"唱著歌:"今天我去游樂場,我最喜歡過山車。"走上街,皺眉頭,排隊等車人真多。一個一個又一個,一排排成一條蛇。車進站,門打開,丁當狗一下?lián)渖蟻恚?我可沒有耐心來排隊,管他什么應該不應該。"右手扒開小花貓,左手推倒豬太太。上了車,搶個位,高高興興看窗外。大象伸出長鼻子,一下卷起丁當狗。一舉舉到半空中,丁當狗嚇得直發(fā)抖。大象鼻子晃又晃,把丁當狗輕輕放地上:"丁當狗,你想想,不守規(guī)則不應當。"花喜鵲唱起歌:丁當狗,聽我說,做游戲,有規(guī)則,大家都遵守,玩得才快活。

  設計意圖:

  社會規(guī)則是約束每個人言行的道德準繩,可如今的獨生子女自私、霸道,樣樣都要爭先,不守規(guī)則,其行為還直接導致了同伴關系的不融洽,受孤立。為此,我們針對幼兒中間存在的這一現象,在日常活動中要求幼兒遵守分享、輪流、等候等游戲規(guī)則,故事《不守規(guī)則的丁當狗》通過叮當狗去游樂場游玩發(fā)生的一系列不守規(guī)則的行為,讓幼兒有所感觸,從丁當狗的行為中折射出幼兒平時的行為。此活動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幼兒進行換位思考,并明白不遵守規(guī)則給別人造成的后果。從而幫助幼兒理解規(guī)則的重要性,并養(yǎng)成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

  活動反思:

  課始,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公約:公約是集體共同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約定。為了讓集體更文明,班級更美好,我們可以針對班中存在的問題制訂班級公約,通過班級公約的形式來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督促我們改正不良的行為。

  然后,以六人小組的形式分組討論,確定哪些是我們班存在的問題,需要加入班級公約,督促我們改進。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人人發(fā)言,并由組長記錄下。

  再請每組介紹分別制訂出的公約,進行班級交流,針對什么問題,制訂什么約定。在交流過程中要求學生對各組提出的約定條例進行表決。全班通過或絕大多數人通過的就記錄在黑板上。交流結束后,黑板上就記錄下了我班的文明公約。再請同學仔細看一遍,是否還有改進的地方,再進行班級公決,定下班級公約。

  課后我把學生制訂的公約進行整理,張貼在班級醒目之處,并請學生簽名。在情感上,學生能夠接受班級公約的制定活動,并有按照班級公約規(guī)范自己言行的意愿;在行為上,大部分學生能夠表現出符合班級公約的行為。

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愿意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體驗關心幫助別人的快樂。

  2、能注意到別人的困難與需要,主動幫助別人,具有同情心。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請家長配合引導幼兒回憶幫助他人的經歷。

 。2)請幾名幼兒事先編排幫助、關心別人的情景表演。

  2、物質準備:表演所需道具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請小朋友認真看表演,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樣幫助他們的。

  2、觀看情景表演,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1)請幼兒觀看第一組情景表演:一個幼兒幫助另外一個幼兒扣身后的扣子;一個幼兒摔倒了,另外一個幼兒將他扶起來。

  2)討論:你看到了什么?當別人有困難時,你該怎么辦?你幫助過別人嗎?你是怎么幫助的?

  3)請幼兒觀看第二組情景表演:一個小朋友傷心地哭,另外幾個小朋友拿紙巾幫他擦拭淚水并勸慰。

  4)討論: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幫助他的?如果你哭時,希望別人怎么對你?遇到別人傷心時,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

  3、說說"我知道的需要幫助的人",引發(fā)幼兒樂于助人的愿望。

  1)提問:除了我們身邊的小伙伴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外,還有什么樣的人需要我們幫助呢?你有幫助過他們嗎?怎么幫助的?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3)小結:你們都是很善良的孩子,都能及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幸福,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4、開展互相幫助模擬活動:互相塞內衣、卷袖子、扣紐扣等。

  活動延伸:

  家長平時帶幼兒外出時,在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或事時,積極幫助,為幼兒做樂于助人的好榜樣。

  教學反思: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xié)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幾組鏡頭,引發(fā)幼兒樂于助人的積極情感,將幫助的對象由周圍拓展到更大的范圍。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還有很多,你們看:(課件),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怎樣幫助他們,好嗎

大班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與同伴共同制定參觀計劃,學習安排自己的活動。

  2.在協(xié)商、討論、分工等過程中提高同伴間的相互合作能力。

  3.了解郵政部門工作人員的勞動及其與人們生活關系,懂得尊重郵遞員的勞動。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與郵政局的有關人員聯(lián)系參觀事宜。

  2.每位幼兒好家長一起寫好一封信;記錄紙(可按討論內容按表格方式設計)。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封寫好的信引導幼兒談話。

  --提問:這是什么?寄信應該到哪里去?誰知道離我們最近的郵政局在哪里?想不想去參觀郵政局?

  2.幼兒討論,自己制定參觀要求。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將幼兒的計劃用文字記錄下來,形成參觀計劃書。參觀路線:走哪條路最合適?

  路上注意事項:在路上,我們要注意什么?

  在郵政局參觀要點:到郵政局了解什么?要怎么看?向郵政局工作人員提些什么問題?(如:觀察有郵政局有哪些部門?各部門人員子在干什么?……)

  3.師幼參觀郵政局。

  --了解各部門的職責及工作人員的勞動情景。在經得郵政局工作人員的同意之后,鼓勵幼兒動手實踐。如拿一拿信封、包裹,蓋蓋郵戳。

  --了解信件郵寄的過程:蓋郵戳--分裝--分撿--投遞。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向郵遞員叔叔阿姨請教和詢問。比如:郵遞員叔叔怎么把信送出去?(近途使用自行車,稍遠使用摩托車,如果寄到外地的信件還要使用郵政車)

  --幼兒將自己帶的信拿出來,看郵遞員叔叔怎樣分信。

  --請郵遞員介紹不管刮風下雨、嚴寒酷暑、把信件、雜志、報紙準時送到目的地的經歷。

  --告別郵遞員叔叔辛苦!進一步了解郵遞員叔叔的工作性質。

  4.師幼談話:郵遞員叔叔辛苦了!進一步了解郵遞員叔叔的性質。

  教學反思:

  活動中,我盡力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透過孩子的'行動去把握孩子內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獨特的感受方式,同時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我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戲伙伴。對于膽小、不愛動的孩子,鼓勵或帶動他們一起活動,對于需要幫助的孩子,進行適當的指導。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自己也加入了游戲隊伍,玩得不亦樂乎。

大班社會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不開心會受冷落,開朗的人會有更多朋友。

  2、學習調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

  3、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環(huán)境與材料:

  1、《幸福拍手歌》的錄音帶。

  2、教學掛圖

  一次備課

  1、看畫冊

  引導幼兒看畫冊〈不開心小樹〉,讓幼兒說一說圖上是什么內容。

  2、聽故事

  教師講故事,幼兒傾聽。

  提問:

  你喜歡不開心小樹嗎?為什么?

  下雨了,不開心小樹又怎么說?

  說?不開心小樹又是怎樣說?

  小朋友到樹林里玩,不開心小樹怎么

  鳥兒們?yōu)槭裁春髞矶嫉讲婚_心小樹上唱歌、做窩了?

  3、表演故事

  教師故事,幼兒表演。

  幼兒分成開心小樹和不開心小樹兩組,表演對話內容。

  4、討論

  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開心的事情和不開心的事情。

  集體討論:怎樣讓不開心的事情變得開心起來。

  5、體驗快樂

  播放〈幸福拍手歌〉,體驗開心快樂。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在新《綱要》和《指南》的引領下,讓孩子們在看一看,想一想,聽一聽,說一說,畫一畫的寬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避免了單一單板的言語說教,這是本次活動的亮點。而且在整個活動中我一直保持著快樂的情緒,感染著孩子們,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也一直在快樂的壞境中學習著。

  以故事為內容的社會活動很容易向語言活動轉化,那么在活動中我始終抓住活動的目標,通過故事讓孩子明白不開心的人會受冷落,開朗的人會有更多朋友。再讓孩子通過看、想、聽、說親身感悟開心小樹和不開心小樹,最后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進行提升,讓幼兒自由選擇將不開心的事轉換為開心的事并用繪畫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體會創(chuàng)作的樂趣和滿足感。

  但在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提升心情轉換經驗的繪畫過程中,我發(fā)現孩子們無從下手。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是前面“說”的不夠多,沒有擴散幼兒的生活經驗,所以為后一個繪畫環(huán)節(jié)的鋪墊不夠,導致繪畫對孩子們來說比較抽象,這個問題將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予以注意和改進。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感恩教案04-02

大班社會樹教案04-01

大班社會教案【經典】07-25

大班社會教案(經典)07-29

(經典)大班社會教案07-29

大班社會教案01-13

大班社會優(yōu)秀教案11-04

大班社會春游教案04-27

大班社會教案12-06

大班社會珍惜糧食教案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