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
。2)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jīng)線和緯線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
(1)提出證據(jù)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夫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jīng)線和緯線的特征。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那么,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的?
。ò鍟┑厍虻男螤睢⒋笮
二、展示目標
即教學目標中知道與技能目標
三、自學引導及點撥
1、地球的形狀
(展示圖片)觀看教材地球衛(wèi)星照片
。ㄌ釂枺┑厍蚴鞘裁葱螤?
(引導)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jīng)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卻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ㄒ龑W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圖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學生討論學習,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ㄖ庇X→邏輯推測→實踐證明→新“眼”目睹)
。ㄌ釂枺┪覀兩钤诘厍蛏希鶕(jù)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說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嗎?
A、(可能出現(xiàn)的事例):站在海邊,搖望遠處駛來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發(fā)生月食偏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C、還有地球儀和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
。ㄌ釂枺┻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ㄐ〗M同學可以充分的討論,教師啟發(fā)、解釋。)
。ǹ偨Y(jié))準確反映地球形狀科學證明是地球衛(wèi)星照片。
。ㄓ懻摚⿵娜祟悓Φ厍蛐螤畹腵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總結(jié))任何一個真理的發(fā)現(xiàn)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以生命為代價。
板書:2、地球的大小
(承轉(zhuǎn))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的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ㄕ故緢D片)地球的大小
(學生活動)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ㄖv解)精確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赤道半徑的長度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實際上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書)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展示)地球儀
。ㄌ釂枺1、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區(qū)別?2、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l(fā)學生積極回答)
。ㄖv述)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繼續(xù)總結(jié)補充地球儀的特點。
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經(jīng)緯網(wǎng)和經(jīng)緯度。
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zhuǎn)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四、提出問題,探索解決
結(jié)合自己的地球儀觀察思考,同學先小組交流,推薦發(fā)言人回答下列問題:
緯線和緯度
1、緯線有什么特點,想想緯線可以有多少條?
2、緯度以哪條緯線為起點,標度范圍是多少?不同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
3、如何區(qū)分南緯與北緯?如何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南緯和北緯?緯度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有什么特點?
4、低、中、高緯度是如何劃分的?
5、緯度值的緯線有什么特征?該值出現(xiàn)在哪個地區(qū)?
6、南北半球是怎么劃分的?北緯是否都在北半球?南緯是否都在南半球?
7、你知道赤道紀念碑建在哪嗎?為什么要建在這個位置?
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
1、經(jīng)線有什么特點,想想經(jīng)線可以有多少條?
2、經(jīng)度以哪條經(jīng)線為起點,標度范圍是多少?不同經(jīng)線的長度是否相等?
3、如何區(qū)分東經(jīng)與西經(jīng)?如何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東經(jīng)和西經(jīng)?經(jīng)度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有什么特點?
4、東經(jīng)180度與西經(jīng)180度經(jīng)線有什么特點?
5、東西半球是怎么劃分的?東經(jīng)是否都在東半球?西經(jīng)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所組成的經(jīng)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兩個半球嗎?為什么不采用0度與180度經(jīng)線所組成的經(jīng)線圈劃分東西半球?
7、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線嗎?地球上真實的本初子午線在哪?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2
《太空一日》
【教學目標】
1.快速瀏覽課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進行快速篩選、區(qū)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對重要信息進行確認提煉及重組的能力。
4.體會作者對祖國、航天事業(yè)、親友的熱愛,樹立為祖國民族建功立業(yè)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1.運用瀏覽的方法,快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把握本文的結(jié)構特點。
2.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
【教學方法】
任務驅(qū)動法、點撥法。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相結(jié)合。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作者楊利偉、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資料,結(jié)合“思考探究”自學課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人們時刻想著遨游太空,也因此產(chǎn)生了如“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20xx年10月15日,中國人實現(xiàn)了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實現(xiàn)載人航天飛行,飛船環(huán)繞地球14圈后在預定地區(qū)著陸。
這次載人太空飛行,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yè)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許多人都羨慕航天員成功的那一刻的榮耀,卻不知道航天員背后的驚險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22課《太空一日》。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展示自我,夯實基礎
1.讀準下面重點詞語的字音
負荷(hè) 載人(zài) 屏息凝神(bǐng) 無虞(yú)
熾熱(chì) 弧度(hú) 輪廓(kuò) 俯瞰(kàn)
模擬(mó) 遨游(áo) 稠密(chóu) 燒灼(zhuó)
千鈞重負(jūn)(fù) 舷窗(xián) 赫茲(hè zī)
2.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
無虞:不用憂慮。
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地看,連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熾熱:①溫度極高,極熱;②感情和情緒熱烈。
俯瞰:從高處往下看。
千鈞重負:比喻很沉重的負擔。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責任。
耐人尋味:形容意味深長,值得仔細體味。
驚心動魄:使人神魂震驚。
四、課堂活動過程
活動一:學會瀏覽,把握主要內(nèi)容
同學們,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易讀好懂,瀏覽后即可把握主要內(nèi)容,本文每個小節(jié)都有小標題,提示了本節(jié)的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小標題的提示,抓住每一節(jié)的重點。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1.快速瀏覽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標題,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
點撥:
“我以為自己要犧牲了”——第一部分:起飛時的生死考驗。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實所見。
神秘的敲擊聲——第三部分:飛船上的聲音探究。
歸途如此驚心動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驚險際遇。
2.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點撥: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達閱讀這篇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堅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獻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祖國、對人民、對戰(zhàn)友、對親人的無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楊利偉對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熱愛之情。
我感受到祖國的富強與偉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緊張和驚險。
活動二:理解意外情況,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滿緊張和意外。閱讀課文找找看,楊利偉遇到了哪些意外情況?他相應地又有怎樣的心理活動或舉動?填寫下面表格。
意外情況心理活動或舉動
第一次意外共振疊加,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為要犧牲了,頑強忍受。
第二次意外產(chǎn)生本末倒置的錯覺,倒著飛很難受,容易誘發(fā)空間運動病?恳庵究朔,眼睛閉著猛想,最終得以適應。
第三次意外出現(xiàn)神秘的敲擊聲。很緊張,邊聽邊看,冷靜觀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時舷窗出現(xiàn)裂紋。緊張、擔心,通過觀察判斷應該沒事。
第五次意外拋傘開傘時飛船晃動很大,折磨人。讓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緊張,重視這個過程。
2.通過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候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他有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zhì)?
點撥:我們可以看到楊利偉沉著、穩(wěn)重、堅韌,一絲不茍,心理素質(zhì)好,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
3.楊利偉在遇到危險時的表現(xiàn),對我們有什么啟發(fā)?
點撥:正是這種精神和勇氣,印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堅毅果敢。在楊利偉身上凸顯出來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將是中華民族在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我們應該有這種為國家民族的利益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氣和決心。
活動三:品析語句,體會嚴謹科學態(tài)度
同學們,楊利偉在文中說“對航天員最基本的要求是嚴謹”。試著在文中找一些例子,體會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
點撥:
(1)那種共振持續(xù)26秒鐘后,慢慢減輕!脺蚀_的數(shù)字記錄自己感受不適的時間,體現(xiàn)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
(2)從載人飛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現(xiàn)球狀,而只是一段弧!w現(xiàn)了航天員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3)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xiàn)一片紅暈!陀^的描述,是科學態(tài)度的體現(xiàn)。
(4)我?guī)状闻ふ议L城,但沒有結(jié)果!吧裰哿枴焙汀吧裰燮咛枴憋w行時,我曾囑咐航天員們仔細看看,但他們也沒看到長城。在太空,實際上看不到任何單體的人工建筑,我詢問過國際上的很多航天員,沒有誰能拿出確鑿的證據(jù)說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時也只是淡淡的紅色!憩F(xiàn)了作者客觀的科學態(tài)度。
(5)在太空中,我還看到類似棉絮狀的物體從舷窗外飄過,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蓋,聽不到什么聲音,也感覺不到這些東西的任何撞擊!氈碌挠^察,詳盡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們對這個神秘的聲音做過許多猜測。技術人員想弄清它到底來自哪里,就用各種辦法模擬它,拿著錄音讓我一次又一次地聽,我卻總是覺得不像。對航天員的最基本要求是嚴謹,不是當時的聲音,我就不能簽字,所以就讓我反復聽,斷斷續(xù)續(xù)聽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確認,那個神秘的聲音也沒有在我耳邊準確地再現(xiàn)過!獙嵤虑笫、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
(7)6時4分,飛船飛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進入稠密的大氣層!獪蚀_地記錄時間、高度,體現(xiàn)了航天員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
總結(jié):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要有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的學習也應該是這樣。
活動四:賞析關鍵語句,理解表達的情感
同學們,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航天事業(yè)、親友的熱愛,請大家結(jié)合課文賞析下面語句,體會下列語句蘊含的情感。
1.就這一下,指揮大廳有人大聲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偉還活著!”所有的人都鼓掌歡呼起來。
點撥:楊利偉熬過了艱難的26秒共振階段,讓人松了一口氣,發(fā)射現(xiàn)場緊張的氣氛得以緩解,因此才會有人“大聲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歡呼。從語言描寫中讓人感受到指揮大廳中緊張的氣氛以及對航天員楊利偉的關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們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脈邊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則呈現(xiàn)一片紅暈,那里有我的戰(zhàn)友和親人。
點撥:這句話飽含深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的愛,對親人、戰(zhàn)友的愛。
3.過了幾分鐘,我隱約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手電的光束從舷窗上模糊地透進來。我知道:他們找到飛船了,外邊來人了!
點撥: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國,喜不自禁,懸在心上的大石頭終于落地。寫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實而又激動的心情。
活動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楊利偉為什么被稱為“航天英雄”嗎?
點撥:楊利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的首飛航天員,圓滿完成了中國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在充滿不可預料的各種危險和意外情況之下,楊利偉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無畏精神和拼搏勇氣,所以被稱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為國捐軀者才能成為英雄?
點撥:不是的。楊利偉在中國的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中,遇到許多突發(fā)事件,危難考驗不時出現(xiàn),如果沒有大無畏的精神,沒有為國家民族做貢獻的意識,是不可能臨危不懼、堅持到底的。所以凡是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顧個人安危,并為此奉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們都應該把他們當作英雄。
3.假如楊利偉到我們學校和大家交流,你會向他提什么問題?
點撥: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認為要上太空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
楊利偉叔叔你好,請問你還想不想再次進入太空?
……
五、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可以讀到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太空飛船時奇妙的身體感受。他在太空飛行14圈,看見了許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險,經(jīng)歷了很多驚心動魄的時刻。我們可以了解到,在科學探索的漫漫長路上,人類每前進一小步,都有無數(shù)科學家、航天員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正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對科學的熱愛,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航天奇跡。希望我們向他們學習,將來為祖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yè)而建功立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1.品讀課文,摘抄并賞析令人感動的句子。
2.課下閱讀《天地九重》整本書,班上組織一次讀書報告會。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zhuǎn),說出地球自轉(zhuǎn)的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所產(chǎn)生的晝夜更替與時間的差異現(xiàn)象。
2、能夠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自轉(zhuǎn)的關系。
3、會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公轉(zhuǎn),說出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周期,并能夠解釋其所產(chǎn)生的季節(jié)變化與熱量差異現(xiàn)象。
4、能夠結(jié)合當?shù)丶竟?jié)變化的實例,說明其與地球公轉(zhuǎn)的關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帶分布圖說出五帶劃分的界線,并能夠舉例說明各帶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帶的名稱和界限
3、公轉(zhuǎn)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時間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4、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地理意義
難點:
1、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方時差。
2、二分二至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帶的特征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是毛澤東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詩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動,為什么會日行八萬里呢?原來地球不是固定不動的,而是始終在運動著。赤道的周長約4萬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隨地球自轉(zhuǎn)一周正好是八萬里。從本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來學習地球是怎樣運動的及其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
活動
【活動】演示地球轉(zhuǎn)
教師用手輕輕轉(zhuǎn)動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zhuǎn)。
學生觀察分析
提問:地球繞著什么在旋轉(zhuǎn)?(地球繞地軸旋轉(zhuǎn))
再提問:地球自轉(zhuǎn)是什么方向?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和南極上空看又是怎樣的,北逆南順)
注意:在這里先讓學生明白“東”、“西”的含義。
學生上講臺演示
演示講述:
地球轉(zhuǎn)一圈需要的時間,也就是自轉(zhuǎn)的周期是多長呢?先來看這個演示。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地球時時刻刻都在太陽的照射下。同學們想想陽光照射下的地球會是什么樣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為什么只有半邊是白天呢?(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由此可知形成晝夜現(xiàn)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轉(zhuǎn)時,轉(zhuǎn)一圈要經(jīng)過一個白天和一個黑夜,也就是說地球的自轉(zhuǎn)周期是多長(一天或約24小時)。
學生讀P11圖1.14晝與夜
晝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圍(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晝半球)。提醒學生注意晝、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經(jīng)過南、北兩極點。
注意觀察晨昏線與太陽光之間的關系。
提問:剛才演示時同學們看地球自轉(zhuǎn)了嗎?如果地球自轉(zhuǎn)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呢?
活動
【活動】演示地球自轉(zhuǎn),說明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用手電筒照射自轉(zhuǎn)的地球儀,在地球儀的球面上選取2個點(北京、紐約)。
轉(zhuǎn)動地球儀,當太陽照射北京,紐約是白天還是夜晚?轉(zhuǎn)動180度。再看,哪個是白天?哪個是夜晚?連續(xù)轉(zhuǎn)動,北京和紐約出現(xiàn)了什么情況?(晝夜更替)
也就是說晝夜更替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轉(zhuǎn))
在轉(zhuǎn)動中觀察北京和烏魯木齊誰先見到日出。當北京是正午時,烏魯木齊也是正午嗎?
指導學生看書P13圖1.17并請學生解釋:
1、北京的暢暢和美國的姨媽在同一時刻電話問候,為什么時間不同?
2、半夜時分,中國球迷觀看NBA球賽
總結(jié):由于地球自轉(zhuǎn),東西位置也就是經(jīng)度不同的地方,時間是不同的。
活動
【講授】總結(jié)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請同學們結(jié)合活動演示,總結(jié)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教師補充,地球自轉(zhuǎn)產(chǎn)生了三種地理現(xiàn)象。分別是:1、日月星辰東升西落。2、晝夜更替3、時間的差異。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4
《鄧稼先》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生字新詞。
2、了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較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過程
一、作者,楊振寧,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同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想一想,哪些句段讓你最感動?反復細讀后,再想想這些內(nèi)容是否最能體現(xiàn)全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現(xiàn)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兩人不同個性、品質(zhì)的詞語及細節(jié),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出了怎樣的結(jié)論。(把奧本海默與鄧稼先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zhì)和奉獻精神。他們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于性格和為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卻忠厚平實,從不驕傲。)
三、精讀課文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部分,想一想:這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有什么作用?結(jié)尾處又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第五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zhàn)場文》,借古詩文來描繪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并由此揣測鄧稼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率領部下奮斗犧牲時的心情,從而突出他的堅強意志,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結(jié)尾處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說明了鄧稼先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兒,他有著為祖國而獻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質(zhì)。)
(二)課文最后一段寫道:“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zhì)!苯Y(jié)合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zhì)決定的。)
(三)本文分段較多,有時一兩句就是一段,簡潔精煉,鏗鏘有力。試找一些例子,反復誦讀,體會這些語言的表現(xiàn)力。(本文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長句與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運用服從于感情表達的需要。例如,在“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作者用了四個短句分段列舉了1898年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表現(xiàn)力強。)
(四)作者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霸囌務勀銓@句話的理解。(”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有著根本的不同。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有自己的氣質(zhì)和品格。)
(五)小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任選其中一位科學家,由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5
《帶上她的眼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自讀課文,預習字詞;
2.概括內(nèi)容,梳理故事情節(jié);
【過程與方法】
1. 體會本文伏筆手法運用的精妙;
2.抓住文中的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感知人物形象,感悟人性的偉大。
導語設計
《三體》系列長篇科幻小說大家讀過嗎?
對,回眸2015年,中國科幻小說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 這部《三體》。作品講述了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
說到《三體》,就一定要提到作者——誰啊?
對,它的作者是劉慈欣。今天就讓我們一道走進他的另一篇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來感受科幻小說中科學與幻想交相輝映的無窮魅力……
學習過程
目標導學一 :檢查預習,介紹作者。
1. 認讀理解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
點綴 漫步 遲鈍 閑暇 凸現(xiàn) 拍攝 蔚藍 合攏 吟唱 孤零零
不期而至 心有靈犀 天涯海角
2.請大家上網(wǎng)查閱資料,用最簡潔的語言介紹劉慈欣。?
劉慈欣是 的科幻作家,他創(chuàng)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狀閃電》《超新星紀元》。
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得第73屆雨果獎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有?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之稱的雨果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 評論稱,劉慈欣?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至水平?。
目標導學二 :解讀標題,概括情節(jié)。
1. 同學們已經(jīng)認真預習過課文,現(xiàn)在請看標題——“帶上她的眼睛”, 你能設計幾個怎樣的問題來考考同學們?
示例:
(1)帶上她的眼睛去干嘛?
帶上她的眼睛去度假。
(2)為什么要帶上她的眼睛?
因為她是“落日六號”的領航員,飛船在地心出了事故,所以她被困在了地心。所以帶上小女孩的眼睛最后一次領略地球表面的風光。
2. 誰能將剛才同學們的回答連貫起來,寫成一段話,來概括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
我覺得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了,領航員小姑娘被困在了地心,再也無法看見地面世界,所以主任讓我?guī)纤难劬θザ燃佟?/p>
師小結(jié):因為?落日六號?地航飛船失事,小姑娘被困地心。為 了讓小姑娘最后看看這美麗的世界,所以主任安排我?guī)纤难劬θザ燃佟?/p>
目標導學三 :深入體會,伏筆運用。
概括完課文之后,我們進一步深入文本,仔細品味,相信你會收獲更多的精彩。本文曾獲得1999年度第11屆銀河獎一等獎,其能夠獲獎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構思的巧妙。
1.教師舉例。
在第2段中有這樣一句話:“是一個好像剛畢業(yè)的小姑娘”。初讀時我也沒在意,但讀到第43段時,有這樣一句話:“飛船上的生命 循環(huán)系統(tǒng)還可以運行50年至80年,她將在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過自己的余生! 讀到這里,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剛剛畢業(yè)的小姑娘,花季才剛剛開始啊,就被終身囚禁,太慘了!心痛之余,情不自禁地把剛才的感受作為旁批寫了下來。此時,我深刻體會到了“一個好像剛畢業(yè)的小姑娘”這句話的深意。
在本文中,開頭的那句“是一個好像剛畢業(yè)的小姑娘”是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叫什么?
這種表現(xiàn)手法叫伏筆。
2. 所以說巧妙地運用伏筆與照應,可以收到雖在意料 之外,卻在情理之中的效果。文中像這樣的伏筆還有不少,它們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們運用旁批法來體會。旁批法我們學過,今天我們繼續(xù)使用旁批法來自讀課文。
(1)“呀,真美,能聞聞它嗎?不,別拔下它!边@是一處伏筆,照應后文的“生命算什么,僅僅能用脆弱來描述它 嗎?”
(2)“熱,熱得像——地獄!笔且惶幏P,“飛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厚的物質(zhì)中”,“周圍是溫度高達5000攝氏度,壓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內(nèi)變成金剛石的液態(tài)鐵鎳!”是照應。
目標導學四 :分析人物,感悟精神
1. 小花的生命是脆弱的,小姑娘的生命同樣是脆弱的。所以說,文中這么多的伏筆和照應,歸根結(jié)底,都是為了表現(xiàn)出小姑娘的處境。小姑娘的處境怎么樣 ?
小姑娘身陷絕境。
2.她的心態(tài)如何?你從哪 里看出來的?
平靜。
3.從哪一段里找到的?
第44段。
3. 身陷絕境卻如此平靜,請問小姑娘強大的精神力量從何而來?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齊聲朗讀第45、45兩個自然段,看看小姑娘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zhì)。
①強烈的敬業(yè)精神 ;②為科學獻身的精神;③對生養(yǎng)了自己的這顆星球的無限的熱愛。
4. 指名朗讀第45、46、47段,在朗讀中進一步來感悟人性的崇高與偉大。
同學們想想看,地球在“我”的腦海中變得透明了。地球怎么能變得透明呢?是小姑娘精神的`光芒穿透了6300公里厚的地層,將這顆蔚藍的星球照耀得晶瑩剔透,璀璨奪目。
5.目前來看,身陷絕境的小姑娘獲救的希望是渺茫的,那青春的面容將被永遠封閉在地心,令人心痛卻又無能為力。但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希望。經(jīng)過20年的研制,第一艘能夠進入地心航行的地航飛船“落日20 號”研制成功。你很榮幸,成為了“落日20號”地 航飛船的地航員,進入地心,找到了“落日六號”并同它成功對接。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呢?請展開你的想象,續(xù)寫一段文字。
示例:見到小姑娘之后,她面帶微笑地遞給了我一支鉛筆,也就是文中反復提到的失重的鉛筆。正當我感到疑惑之時,她用非常輕的,像是耳語一樣的聲音對我說:“我不打算走了,我想永遠留在這里。資料你帶走吧,這支鉛筆,就當是我留給你的紀念吧。”她說完就轉(zhuǎn)身走向了工作臺。我輕輕叫住了她,沉默了一小會,我 攥緊了拳頭,一字一頓地說道:“我,陪你,一起,留在,這里!庇谑俏液托」媚锍闪撕么顧n,一起投身到對地心世界的研究中。
【教學提示】
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大屏幕展示。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
要求語意連貫,內(nèi)容完整。大屏幕展示。
【學法指導】
伏筆,指文章或文藝作品中,在前段里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常常與?照應?配合使用,即所謂前有伏筆,后有照應。伏筆通常比較隱蔽,巧妙的伏筆,在看到?照應?之前,貌似?閑筆?。
【教學提示 】
批注完之后,鄰座的同學互相觀摩,看看別人是怎么寫的,組長負責組織。
續(xù)寫時,盡量做到與課文中的伏筆形成照應。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6
《偉大的悲劇》
教學目標
1、快速閱讀,理清故事情節(jié),體會“偉大的悲劇”的深刻含義。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味探險悲劇中所包含的人類精神。鑒賞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壯美,激發(fā)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培養(yǎng)團結(jié)協(xié)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體會關鍵語句,來認識人類挑戰(zhàn)自身,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偉大。
過程與方法:快速默讀,重點朗讀,品味文中的細節(jié);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南極地圖圖片及南極風光圖,引入探險故事,導入課題。
二、簡單認識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小說家、傳記作家。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于傳記文學,代表作有《三位大師》《羅曼·羅蘭》《同精靈的斗爭》等。
三、初步感知全文
1、讀一讀,寫一寫
2、用簡潔的語言介紹這個故事,注意點明時間、人物、地點、事件。
3、理清故事情節(jié)
奔向南極點→帶信返程→一個個犧牲
(充滿希望) (沮喪) (悲壯)
四、細讀研討
1、你認為“悲劇”之所以“悲”,體現(xiàn)在斯科特一行南極之行的哪幾個方面?從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
失敗之悲、作證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
2、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表現(xiàn)出人類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zhì)?具體表現(xiàn)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可指導學生充分開展討論,各抒己見。)
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
堅毅,執(zhí)著,為事業(yè)而獻身的英雄氣概。
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為了保護同伴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
無私的愛。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
3、題目為《偉大的悲劇》,既然是“悲劇”,那又為何“偉大”?這是否矛盾?根據(jù)以上認識,談談你是的理解。用“悲在____,而____偉大”的句式表述。
悲在失敗,而冒險精神偉大;
悲在為勝利者作證,而誠信的紳士風度偉大:
悲在生命的毀滅,而團結(jié)無私、獻身科學的精神偉大:
悲在世人悼念,而人們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偉大。
4、找出作者對整個事件的評價,這話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斯科特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心靈經(jīng)受了考驗,變得無比高尚。
5、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何在?
認識自然,挑戰(zhàn)人類自我,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給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拓展延伸
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所知道的“偉大的悲劇式”的人物或事件,這些人或事對你有什么啟示?
1、成功的英雄
2、失敗的英雄
3、小結(jié):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并不在于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于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yè)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至獻出生命,我們所能盡力做到的就是記住他們的名字!——里根《真正的英雄》
六、布置作業(yè)
1、學習本文后,聯(lián)系自己學習中、生活中的情況,回憶一個事件,用文字的形式寫出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慨,體現(xiàn)真情實感和思想深度,字數(shù)不限。
2、閱讀推薦書目:
《魯賓遜漂流記》——笛!队ⅰ
《老人與海》——海明威《美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7
《地圖的閱讀》教案
教學目標
熟練掌握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在不類型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這節(jié)課我要講的內(nèi)容是:“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首先,我們先來復習一下一般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活動
【講授】指向標地圖上方向的辨別
。ㄒ唬⿵土暎涸谝话愕貓D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ǘ┦谡n:
1、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如何辨別方向(通過電子白板演示)說明:在一般情況下指向標箭頭所指方向為“北方”。
情況1:當?shù)貓D上的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時,我們可以按照一般地圖辨別方向的方法來辨別方向。即“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情況2:當?shù)貓D上的.指向標箭頭沒有指向正上方時,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辨別方向(出示實例,邊分析邊講解)
2、例題一(電子白板演示某學校平面圖)并向?qū)W生說明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確定方向:
(1)確定中心地點。
。2)以中心地點為中心畫與指向標相對應的十字坐標,按指向標方位標注東西南北。
。3)指出各點與中心點的方向關系
例題一、通過電子白板演示充分說明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標法和旋轉(zhuǎn)地圖法
例題二、通過給陌生人指路的事例來加強在指向標地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
。ㄈ┱n堂小結(jié):
1、如果指向標箭頭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圖來辨別方向
2、平移指向標
3、旋轉(zhuǎn)地圖法(即把指向標地圖轉(zhuǎn)化成一般地圖)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8
《河中石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2)培養(yǎng)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寫作特色。
2、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誦讀與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掌握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nèi)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2、難點:理解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從前,有一條河邊有座寺廟。一天,廟前兩座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幾年后,寺廟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這兩座石獸呢?(同學們?nèi)绻A習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獸為什么會向上游“跑”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河中石獸》一文,從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
1、作者簡介:
紀昀,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問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遣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后,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2、朗讀課文
(1)學生大聲自由朗讀兩遍,做到朗讀無障礙。
(2)再次朗讀,讀出句中停頓。
(3)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疑難詞語,嘗試在理解疑難詞語的基礎上翻譯文章。
(4)將不能解決的詞或句標注出來,小組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
請學生翻譯課文。
四、綜合運用
1、通假字
曳鐵鈀“鈀”同“耙”,平整土地的農(nóng)具
2、古今異義
(1)二石獸并沉焉。
古義:一起 今義:并列
(2)閱十余歲。
古義:經(jīng)歷 今義:閱讀
(3)是非木柿。
古義:這 今義:判斷動詞
(4)蓋石性堅重。
古義:發(fā)語詞,因為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5)但知其一。
古義:只 今義:表轉(zhuǎn)折但是,卻
(6)爾輩不能究物理..
古義:客觀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 今義:一種學科
(7)河干.
古義:岸,水邊 今義:水分不足,干燥
3、一詞多義
去:豈有為暴漲攜之去 離開
相去甚遠已 距離
為: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被,介詞
必于石下迎水外嚙沙為坎穴 成為,動詞
眾服為確論 認為,動詞
如:如是再嚙 像
如其言 按照
之:
聞之笑曰 代詞,代順流而下尋找石獸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詞,代石獸。
一老河兵聞之 代詞,代“求之地中”這種觀點。
當求之于上流 代詞,代石頭。
其反激之力結(jié)構 助詞,的。
至石之半結(jié)構 助詞,的。
求之下流 代詞,代石獸。
求之地中 代詞,代石獸。
然則天下之事結(jié)構 助詞,的。
4、詞類活用
棹:名詞用作動詞 船槳,劃(船)
暴漲:動詞用作名詞,洪水。
五、整合提升
復述故事。
六、檢測鞏固
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
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復習導入)
二、新知探究
1、文中講到了尋找石獸的哪四種方法?他們各自的根據(jù)是什么?(完成思考與練習一)
2、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么錯?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辦法?
三、交流展示
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和講學家犯了什么錯?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辦法?
廟僧:
第一種: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系
第二種:只考慮到了流水,沒有考慮到石獸和泥沙;
講學家:只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
所以他們都犯了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錯誤。
老河兵:則根據(jù)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屬性,以及三者之問的關系,作出正確的判斷。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三者的性質(zhì)及其相互關系,所以他提出了正確的辦法,找到了石獸。
四、綜合運用
分析寺僧、講學家、老河兵的代表的三種態(tài)度
寺僧:忽而原地打撈忽而順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慮而盲目行動的態(tài)度。
講學家:空談事理,脫離實際——代表據(jù)理臆斷的態(tài)度
老河兵:從實際出發(fā),綜合考慮各種現(xiàn)實因素——代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五、整合提升
歸納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過尋找倒塌在河里的石獸的'故事,說明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根據(jù)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觀判斷,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強調(diào)實踐出真知,不能主觀臆斷。
六、檢測鞏固
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
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diào)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2、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
3、同時也詮釋了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
【最新的七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5-11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02-07
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教案02-07
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2-23
七年級下冊語文《愛蓮說》教案02-13
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2-15
七年級下冊《童年的朋友》教案07-10
七年級下冊政治教案07-06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教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