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分類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案分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案分類1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第八冊第26-2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三角形角的特征。
2、經歷探究三角形按角的特點分類的過程。能正確識別各類三角形。
3、通過多樣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自我探索的意識,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與分類能力。
教學重點:
探究三角形的分類方法;會按角的特點給三角形分類。
教學難點:
掌握各類三角形的特點點,快速識別三角形的種類。
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一套,教師和學生人手一套6個不同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每生一個,每生一個正方形。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D形,瞧,都是些什么?
出示(6個)三角形(生:三角形)
提問:這里面有哪幾種角?(板書:銳角、直角、鈍角)
一、操作實驗,探究三角形的角的特征。
1、實驗研究。
談話:今天我們就要通過實驗操作,探究三角形角的特征。課前老師為你們同桌兩人準備了一個信封,信封里就有這樣的6個三角形,還有一張表格。請同學們同桌兩人合作,認真觀察與測量三角形的角,把實驗結果填入表中。
填完以后思考,從表格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2、學生操作,填表。
可以用目光判斷,還可能用工具進行驗證。
3、學生交流:
提問:從表格中你發(fā)現了三角形角的特征嗎?
(三角形的角有:銳角、鈍角、直角;直角最多有1個,鈍角最多有1個,銳角最多有3個,至少有2個。)
二、嘗試分類,探究三角形按角的特點進行分類。
1、師:你能不能按三角形角的特點把三角形來分分類嗎?
2、學生操作
(2)和(4),(1)和(6),(3)和(5)
3、交流:說說這樣分類的根據。
提問:為什么把(2)和(4)分在一起呢?(因為他們都有3個銳角)
。1)和(6)分在一起理由是什么呢?(都有一個直角)
。3)和(5)分在一起,為什么這樣分呢?(因為里面都有一個鈍角)
提問:你能不能給每類三角形起一個名字。
小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提問:銳角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呢?板書: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板書: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鈍角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板書: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
出示各類三角形的含義(讀):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
提問:這三類三角形有什么不同點?
4、游戲,猜一猜。
。ń處煶鍪疽恍┤切危眉垞踝蓚角,讓學生根據露在外面的一個角,猜一猜這個三角形屬于哪種三角形。)
只露出一個銳角;答:不同答案。
只露出一個直角;答:直角三角形
只露出一個鈍角;答:鈍角三角形
組織學生討論: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第(1)題只露出了一個銳角可能是銳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鈍角三角形,只有當三個角都是銳角的時候才是銳角三角形。第(2)題是直角三角形,第(3)題是鈍角三角形你們回答的非常準確。
5、用集合的觀念進行整合。如果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畫個橢圓),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都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畫出分類)。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這樣來表示(指著黑板上的圖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6、出示課題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三角形的分類。[板書: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三、活動鞏固,加深對各類三角形特征的認識。
1、連一連:判斷是什么三角形?
談話:老師這里有一些三角形,不知道是什么三角形,你能幫助我判斷嗎?請你來連一連。
提問:你是怎么判斷的?
提問:有些三角形我們用眼睛很難看出是什么三角形,我們可以借助什么。
2、闖關游戲
第一關:
。1)談話:現在老師想跟你們做個闖關游戲,第一關是:能不能用一張長方形紙或平行四邊形紙,剪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嗎?學生操作,交流,你是怎么剪的?
。2)教師:如果給你一張正方形紙,你能折多少個直角三角形嗎?
第二關:
談話:現在老師取了2個三角形,看看都是什么三角形呢?出示三角形。
你能在下面的三角形中分別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嗎?
學生自己把一個三角形分成兩個三角形,說說這兩個三角形分別是什么三角形?(教師提供同一個三角形)
學生通過畫一畫認識到,符合要求的線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條底邊上的高。
第三關:
談話:能不能把我們分出來的這個直角三角形中再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嗎?。
展示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把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中畫一條線段,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仔細觀察,它可以分成哪些類型的三角形?
四、鞏固與應用
1、第27頁練一練第2題。
2、第27頁練一練第6題。
五、總結提高,課后延伸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識?還想了解哪些知識?自己可以通過書籍,上網查閱來獲得更多的知識。明天將繼續(xù)學習。
小學教案分類2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角的分類是第二學段“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重要內容,本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重視動手操作,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活動角,讓他們經歷平角、周角的形成過程;通過實踐測量,把角按度數分類,有助于學生理解各種角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活動設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合作交流,構建新知。
角的分類關鍵是確定分類標準,教學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發(fā)現思維漏洞,不斷地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折扇活動角量角器三角尺各種大小的角
學生準備三角尺量角器活動角折扇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一起來猜一猜:
分解不用牛刀。(猜一數學名詞)
謎底:角。
師:同學們來看一看,老師可以用活動角演示出多少個角?這些角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平平的,還有的是直的,是不是很難記。窟@節(jié)課我們就來給它們分類。(板書課題:角的分類)
設計意圖:猜謎語導入,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作用。通過活動角,讓學生體會到給角分類的重要性,自然引入新課。
⊙探索新知
1、測量直角。
師:(指著直角)這個角是多少度?
學生用量角器動手測量直角的度數。得出:直角是90度。
2、明確旋轉與角的關系。
(1)組織活動:讓同學們用手中的活動角形成一個角。
(2)觀察發(fā)現:想一想角是怎樣形成的。
(角可以看作是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從一個位置旋轉到另一個位置所形成的圖形)
3、認識平角。
(1)動手操作,交流展示。
師: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把折扇(能旋轉180°)。我們固定一邊,旋轉另一邊,用它能旋轉出什么角?
學生操作。
師:同學們旋轉出了這么多不同的角,看一看,老師旋轉出來的是角嗎?(是)
(師旋轉出一個平角)
強調:用角的特征來判斷是不是角,只要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那么它就是角,只不過這個角比較特殊,它的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引導學生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在哪里,兩條邊在哪里,這個角與以前學過的角相比,它的兩條邊有什么特點。
預設生:角的兩條邊在同一條直線上。
明確: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半周,形成的角叫做平角。
師:平角是多少度呢?
(請兩名同學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并匯報,1平角=180°)
(2)平角與直角的關系。
用量角器量一量,看看平角與直角的關系。
1平角=2直角(板書)
小學教案分類3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按照給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并能表達分類計數的結果。體會同一標準下分類結果的一致性和不同標準下分類結果的多樣性;谶@樣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有以下特點:
1.精心設計教學導入。
在教學中,為了避免生硬地引入“分類”這一抽象概念,創(chuàng)設了整理房間這一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整理房間的活動中來。當學生看到整理過的房間煥然一新時,再告訴學生剛才所做的事情就是分類,這樣既使學生理解了分類的意義,又體會了分類的實際意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講解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的主動性,所以除了必要的指導和小結外,其余時間都交給學生去體會分類的方法,探究計數的方式,觀察比較分類的結果,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以后學習統(tǒng)計知識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氣球、水果圖片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這是小強的房間,小強想找一本故事書,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預設
生:房間里的東西太亂了,擺放沒有規(guī)律。
師:你們能幫他整理一下房間嗎?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利用課件幫助小強逐一歸類,整理成整潔的房間。
師:這次小強能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為什么?
小結:剛才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分類。分類擺放物品能使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變得整潔而便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按給定的標準分類計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分類”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在上課的開始,以一個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分類,掃除了學生的認知障礙,使新課的學習更加順利地進行。
⊙探究分類方法
課件出示教材27頁例1情境圖:“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小朋友們買了許多氣球,多漂亮。∵@些漂亮的氣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板書:形狀、顏色)
1.按給定的標準分類計數,探究分類方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學生分組活動:分一分,并記錄分類結果。
(1)匯報展示,請學生出示各自的'分類結果和呈現方式。
方法一先按形狀分好,再分別數一數。
方法二邊數邊畫。
方法三用列表的方法計數。
3個
4個
5個
師:這些記錄方式你們都能看懂嗎?你們最喜歡哪一種?
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分析比較。
師:大家的記錄方式各有不同,仔細觀察記錄的結果,你們能發(fā)現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引導學生觀察,并跟同伴說說自己的發(fā)現,最后匯報。
預設
生1:每種記錄方式得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生2:分類時我們都是按照形狀來分的,分類標準相同。
引導觀察記錄結果,說一說哪種氣球的個數最多,哪種氣球的個數最少。
學生觀察后明確:圓形氣球的個數最多,糖葫蘆形氣球的個數最少。
2.按顏色分類計數,選擇喜歡的方式記錄結果。
提問:剛才我們是按形狀分的,還可以怎樣分?(按顏色分)
師:請大家按顏色分一分,選擇一種你們喜歡的方式記錄分類的結果。
學生交流并展示分類結果。
3.對比兩種分類標準,體會分類結果。
師:我們剛才分的都是這些氣球,為什么兩次分類的結果不一樣呢?
小學教案分類4
活動目標:
1、能按形狀給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圓形、正方形。
3、樂于講述自己的發(fā)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準備:
1、餅干(圓形、正方形的小包裝),食品盤子一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里有6—7個幾何圖形片),碗寶寶(嘴巴分別是圓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凈。
活動過程:
一、碗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碗寶寶嘴巴的形狀。
1、用布遮住碗寶寶,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們猜猜看,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猜),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兩個可愛的'碗寶寶,那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寶寶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碗寶寶,發(fā)現碗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二、碗寶寶吃“餅干”,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干”。
教師出示圖形片:碗寶寶肚子餓了,它們想吃東西了,老師這里有許多的“餅干”,看看這些“餅干”是什么形狀的?(幼兒觀察、發(fā)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2、喂碗寶寶吃“餅干”。
教師:現在我們就來喂碗寶寶吃東西吧!這個碗寶寶應該吃什么形狀的“餅干”呢?(幼兒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干”。幼兒邊喂邊說:碗寶寶,給你吃“XX餅干”。
3、幼兒操作:喂碗寶寶吃“餅干”。
要求: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干”。
三、幼兒吃餅干。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干的盤子:請每個小朋友拿一袋餅干,看看你拿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3、幼兒吃餅干。
教師:吃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句話:我吃的是XX餅干。
小學教案分類5
教學目的:
●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
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新課:
1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觀察每個三角形.可以動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據你發(fā)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qū)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我發(fā)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么發(fā)現?
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志中找一找哪里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中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銳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么?
2.87頁7題猜一猜小組同學模仿練習
四作業(yè)
小學教案分類6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嗎?)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這兩種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會給學生提供啟示。)
三角形有幾種?課前收集資料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個內角是銳角,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決定!)
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著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幾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勵思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固體膠、剪刀等。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復習鋪墊
(2)揭示課題
(3)探究新知動手操作
(4)鞏固運用深化理解
(5)全課小結
小學教案分類7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明確三角形的特征,學習了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掌握了角的概念和角的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根據三角形由三邊圍成的圖形的獨有的特征,以及角的分類:銳角、鈍角、直角等這些推理,對學生來說,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總結和歸納“三角形分類”的標準并不難。
教材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三角形按角分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通過集合圖形象地揭示三角形按角分的三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體現分類的不重復和不遺漏原則;二是三角形按邊分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按邊分類較難一些,教材不強調分成幾類,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一些三角形的每個內角大小的測量、比較、分類,使學生認識三角形可分為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2、通過動手測量操作,會按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使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及它們的'特征。
3、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感受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區(qū)別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量角器、三角板、直尺、隨堂小卷(包含有供給學生探索的各類三角形圖形)。
五、設計理念
“自主學習的過程實際就是教學活動的過程”。以活動促學習是本節(jié)的教學定位。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學生經歷探索發(fā)現、討論交流、獨立思考等活動,逐步建立對三角形角與邊特征的認識。通過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分一分、連一連、猜一猜等多種形式的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數學對話”的機會,通過教具、學具、多媒體的運用,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空間到幾何空間的抽象變化的過程,從而獲得對三角形邊、角特征的認識,進而學會給三角形分類。
六、學情分析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在物體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的不同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好了有力的鋪墊。
四年級的學生通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對三角形都有一定的認識,而且也學習了角的分類和線線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議一議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在交流各自的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解決問題。
七、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chuàng)設情景——為自主探究搭建平臺;積極引導——為有效學習指明方向;主動參與——為合作交流營造氛圍;激勵評價——為主動學習鼓勵加油。
學法:觀察分析——在情景中提出問題;探索思考——在操作中解決問題;分組交流——在探索中理解問題;獨立反思——在總結中內化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師: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出示課件)
怎樣判斷一個角是銳角、直角或鈍角?
師:那么我們能不能根據角的分類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的分類。揭示課題并板書:三角形的分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復習與新知識有密切聯(lián)系的舊知識,是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遷移鋪墊,為突破難點打好基礎。)
二、新課:
1、動手活動:
(1)出示小卷子,觀察每個三角形?梢詣邮至恳涣,并填寫好表格。根據你發(fā)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一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直角和鈍角。
師: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和圖⑥,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圖②和圖④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板書)
圖③和圖⑤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板書)
師引導學生歸納出: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3)因為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最大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讓學生動手操作,量出下面各三角形邊的長度,找一找發(fā)現了什么?
(1)生:我發(fā)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2)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邊說邊板書)
(3)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邊說邊板書)
(4)師:同學們請你們分別量一量課本84頁的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內角,你有什么發(fā)現?
(5)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志中找一找哪里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操作,可以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也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探索思考的環(huán)境,使得他們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一知識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在“互助”中積極去探索,去發(fā)現,去發(fā)現知識,解決問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促使學生在探究分類中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
小學教案分類8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四年級下冊第二部分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認識四邊形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本課的內容是對四邊形進行分類,通過分類讓學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四邊形按兩組對邊是否平行可分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其它四邊形。教材給出的三組圖形是根據兩組對邊是否平行來進行分類的,教材主要是對A組和B組進行研究。教學分類方法后,教材還適時安排了一些練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滲透集合的數學思想,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了解梯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2.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了解梯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平四行邊形。
2.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了解梯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二、教法、學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為主,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過程,有目的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我設計了“激趣導課——探索新知——鞏固應用——課堂總結”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fā)展。
1、激趣導課
出示各種四邊形:在四邊形這個大家族里,你若仔細觀察,會發(fā)現它們各有特點,這節(jié)課咱們根據四邊形各自的特點給它們分分類。(板書:四邊形分類)這樣,賦于數學知識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觀察課前準備好的四邊形!坝^察-比較”是現代科學探索中常用方法。讓學生觀察四邊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再進行比較。使學生從具體的實物中建立了豐富的表象。
(2)小組合作。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并分類擺放,再說一說你分類的依據是什么,這樣,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確或錯誤的分類方法。
(3)反思評價。學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說出每一組四邊形的特點,再給每一組四邊形起一個名字。師生共同概括分類的方法,同時利用集合圖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最后讓學生看課本,體驗成功喜悅。
3、鞏固應用。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發(fā)展學生思維,我設計了填一填、剪一剪、拼一拼、試一試四個練習題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人人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4、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我們是通過什么方法來把四邊形分類的?
通過學生自主總結梳理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特別對學習方法的總結有利于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發(fā)展性教學目標在課時的體現。
總之,本節(jié)課的設計也許不夠完美,但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體現出極大地熱情,非常投入,獲得強烈的感受。這是單純靠書所達不到的。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間,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的學習內容而且會體驗到用多媒體形式表達和組織信息的特點,逐漸掌握通過多媒體形式學習知識的方法,最終形成一種信息素養(yǎng)。
小學教案分類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調查和對原始數據進行分類和整理的方法。
2、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質疑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會設計簡單的調查表。
教學難點:對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
課前準備:課件、多媒體、投影儀,使用“學樂師生”APP拍照,和同學們分享。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思考。
二、分類探究,掌握特征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全班匯報交流想法。
交流想法。制定方案。匯報調查表的設計方案。
總結:如何設計調查問卷。
填寫調查問卷。
收集調查數據,讓學生分類整理收集到的問卷。
出示整理后的表格。
教師講解:
三、鞏固練習
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教案分類10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四年級第七冊P83-8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認識、熟悉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2、熟練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主動探索過程,靈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標
通過主動操作,使學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體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義,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學重點:
熟悉量角器,會用量角器畫角。
教學難點:
量角器上有兩組“零刻度線及其讀數”,學生應正確尋找與使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 同學們,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角的度量”,我們先來聊聊兩句成語:“磨刀不誤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磨刀花費時間,但不耽誤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準備,就能使工作加快。
3.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4. 就我們即將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來說,我們也必須準備好合適的工具——量角器。
說明:通過成語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 請你仔細地觀察量角器,然后做一個介紹。
2. 羅列量角器的相關知識:(請學生介紹)
(1)量角器是一個半圓,這個半圓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個中心點,叫做“中心”;
(3)從“中心”向左右兩邊,分別有兩條直線,都叫做“零刻度線”;
(4)兩條零刻度線分別對應兩組讀數;
(5)讀一讀量角器上的刻度
說明:通過對量角器的認識,讓學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構成,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準備,并且由學生自主觀察,獲得新知,這樣對于學生正確使用量角器度量會有所幫助。
三、自學課本,嘗試操作
1、請先獨自思考,再看書自學如何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
(1)自學
(2)匯報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讀數是0°,的是180°,說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測量出從0°—180°的角。
2、完成書上第84頁的量角,并總結出量角三要點。
3、請用量角器測量三角尺的角,并記錄下來。
4、交流評議。
說明:通過學生自學,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過課件的演示和教師的口述相結合,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確過程,最后請學生自己通過操作,總結出量角的三要點,這樣學生對使用權用量角器量角的過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又經歷了自主嘗試,親歷學習過程,老師又能夠及時巡視,點評糾正,這樣學生就能少走彎路。
四、分層練習,及時鞏固
1、填空
量角器是一個 ,從中心向左右兩邊各有一條 。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對應角的大小是 ,記作 。
2、獨立完成書p71的第1、2、3、4、5題。
(1)小組合作交流。
(2)小結。
說明:通過這部分的練習,幫助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讓學生更明確量角的方法。
五、課堂總結,收獲評價
師:說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發(fā)現了什么,對我們有何幫助?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說明:二期課改強調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能夠通過自我的評價,相互的評價和教師的評價有機結合,能夠全面的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狀態(tài)。
小學教案分類11
[設計理念]:
“角的分類”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一學期的學內容,本課的重點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數和銳角、鈍角的度數范圍,能識別這些角;通對角的分類,能準確地認識直角、平角、周角、銳角、鈍角。考慮到分類這一現象生活中到處可見,把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和經驗基礎上,讓數學帶上生活味,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滲透分類的思想;同時通過問題模塊,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充分展示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與語言達能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角的分類”。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平角和周角。
2、知道平角、周角、直角、銳角、鈍角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和觀察比較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建立各種角的概念,理解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的大小關系。
難點:認識平角和周角。
[教學過程]
。ㄒ唬┱n題導入。
今天我們來繼續(xù)認識角。(板書:角)
。ǘ⿲W習新課
1、認識平角
我們已經知道,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就能形許多不同的角。現在老師手中有把扇子,當扇子旋轉到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時,就隱藏著這樣一個圖形(多媒體演示折扇圖1),它是角嗎?請大家談談自己觀點。
指名回答,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從角的概念來分析是否是角。
2認識周角。
老師手中還有一把扇子,扇子的一邊繼續(xù)旋轉一周,隱藏著另一個圖形,這時還是角嗎?同學們再談談你的`看法。
3、角的分類
。1)我們把新認識的角放到角的大家族中,(投影:出示一堆角三個銳角、一個直角、一個平角、一個周角、三個鈍角),讓學生感覺凌亂,你想知道些什么?指名表達自己的想法。
同學們在下面議論什么呢?你現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ㄎ蚁胫浪鼈兠總角的度數;還有它們的各自的名稱;我覺得很亂,可不可以分一分類等。)
好,今天我們就通過角的分類來進一步了解這些角。(教師板書課題:角的分類)觀察一下,它們可以分為幾類?把你認為是一類的角的序號寫在一塊。
教師觀察分類情況。
讓幾個小組的代表上黑板將貼紙分類。
。2)通過觀察我發(fā)現大家對這三個特殊角比較感興趣,這樣吧,我們先研究者幾個特殊的角吧。(將直角、平角、周角移開成一列)對于這幾個特殊角,你有哪些了解?
同學們,你怎么知道平角是180°,周角是360°?下面拿起你準備好的白紙,跟老師一起來驗證吧。
①學生動手,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先橫著對折,再豎著對折。
提問:折出的角是什么角?(用筆標出直角)這個角是多少度?
板書:直角90°
、诎褎偛耪鄢傻闹苯羌埓蜷_來,如右圖。兩個直角組成我們新認識的角,它叫平角,這個角有什么特點?這個新的角的邊和頂點各在哪里?它是多少度?
教師指出:角的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
板書:平角180°
繼續(xù)問:你還在哪里見過這樣的角?
③請你們用自己的活動角操作,旋轉一根硬紙條,使其成為直角,再旋轉成一個平角。
你能說說平角與直角有什么關系嗎?(一個平角等于2個直角。)
板書:1平角=2直角
、馨炎约夯顒咏堑囊粭l邊旋轉一周,兩條邊重合了。
教師指出: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看出一條射線繞它的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是360度。
板書:周角=360°
你能說說周角、平角、直角有什么關系嗎?
引導學生明確(板書):1周角=2平角=4直角
。3)今天你們表現的都很棒!真不錯。(將移開的角歸位)下面我們來看剩下的這些角,同學們,你說這位同學分的合不合理?他是按什么標準分的?獨立思考。
我們來看這一類角,它們和直角的關系怎樣?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這一類呢,它們和直角的關系怎樣?有補充的嗎?
從同學們的介紹和圖中顯示,直角、平角、周角都只有一個角,而銳角、鈍角有三個。對嗎?鈍角呢?平角,周角呢?
好了,這幾類角我們都了解了,誰來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總結關系: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現在大家還感覺亂嗎?
(三)鞏固反饋:
1`指出下面的角各是哪種角
∠1是()∠4是()∠7是()
∠2是()∠5是()
∠3是()∠6是()
2、口答。
。1)80°角與()°角能拼成一個直角。
。2)一個平角與一個鈍角的差,一定是()角。
(3)一個直角與銳角的和,一定是()角。
3、已知∠1的度數是124°,你能求出其他角的度數嗎?
知識延伸:兩條直線相交形成四個角,相對的兩個角互稱為對頂角。圖中∠1與∠3,∠2與∠4為對頂角
4、今天的表現都不錯,下面我們再來挑戰(zhàn)一下自己吧,已知∠3的度數為40°,你能求出∠1的度數嗎?
小學教案分類12
一、活動目標
通過調查實踐、了解身邊各種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希望通過這次關于垃圾分類的活動教學,使學生親身了解到垃圾分類真實的情況,意識到社會環(huán)保問題的嚴峻性,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使學生掌握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方法。
二、活動內容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展示收集的資料
。ㄒ唬﹨⒂^校園觀察校園產生哪些垃圾。
。ǘ┳寣W生說說對這些垃圾的認識以及垃圾應該如何分類。
。ㄈ⿲W生動手分垃圾。從學生對垃圾認識的回答中,小結出有些垃圾還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錯的地方的原料。根據這個標準,讓學生動手把垃圾分類。
。ㄋ模┩ㄟ^實踐找到垃圾的處理方法。查閱相關資料,結合自己生活實際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1、可回收垃圾的處理
2、不可回收垃圾處理
3、有害垃圾的處理
通過討論,知道生活中垃圾分類的好處(減少污染降低成本節(jié)省資源),總結出進行垃圾分類的必要性。
小結:我們能夠利用的垃圾稱為可回收垃圾,把不能利用的垃圾稱為不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中還有一些垃圾是比較特殊的(廢電池、過期藥品殺蟲劑罐子),我們把它們單獨分成一類,稱為“有害垃圾”。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很容易;例舉出垃圾分類帶來的好處,也就能得出實行垃圾分類是可行的。
此時教師相機提出:我國目前有沒有實現垃圾分類?有的地方還沒有實現垃圾分類,說明實行起來還有一定困難。
第二階段:進入課題研究生活中垃圾的分類處理
。ㄒ唬┨幚矸绞剑涸谌粘I钪,你是如何分類堆放垃圾的?
(上一部分內容讓學生知道了垃圾的處理方法,此時再讓學生談談“自己是如何分類垃圾的?”形成對比,便于糾正學生錯誤的分類垃圾方法。)
1、可結合生活實際討論,設計一種調查方法(如:模擬采訪調查法)組內設計采訪內容,制定調查方案。
。ǘ⿺M提出的問題
1、為什么要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
2、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有哪些好處?
3、國內是怎樣處理生活垃圾的?國外又是怎樣處理的?
4、生活垃圾大致可以分為幾類?
5、你家里的生活垃圾分類放置了嗎?
6、對垃圾分類收集你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ㄈ└餍〗M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并開始研究
第三階段:家庭生活垃圾分類調查及成果展示
。ㄒ唬┬〗M合作完成對這種調查類型的設計,接觸比較少,教師對學生的設計作具體指導成果展示。
學生展示成果后,讓一個學生出演調查對象,回答其他小組設計的調查內容。也可以證實該小組設計的'調查方法是否可行。
。ǘ├耙惨诸愒O置,這樣才能方便垃圾的分類回收
第四階段:成果展示活動
(由小組匯報研究成果,并根據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寫出活動心得)
(一)展示考察報告、專題研究報告或設計方案等。
(二)展示收集的有關圖片、參觀的照片,采訪的紀錄等。
(三)現場展示自己關于家鄉(xiāng)特產的廣告宣傳語、設計的新商標、包裝等。
第五階段:交流收獲
。ㄒ唬┱務勈斋@,總結活動。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收獲,老師總結。
。ǘ⿲W生對自己在本次活動中的表現評價
三、教案小結
通過本節(jié)的綜合實踐活動,這次活動,不僅讓學生明白了浪費可恥,節(jié)約光榮這個道理,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如調查浪費現象)、動腦能力(交流討論)、動手能力(如自己動手將垃圾分類),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個大有所為,前景廣闊的課程,它讓學生在實踐中興奮起來,更讓我們老師的頭腦活躍起來,再也不用昏昏欲睡的地邁上講臺照本宣科,今后,我們還要多搞類似活動,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四、活動實踐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非常濃厚,因為活動主題來源于學生的身邊,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大包大攬學生的活動,而是通過精心地設計與組織、適當地指導與幫助,出示大量學生常見到的實物,引導學生在調查、訪問、考察中自主的進行活動,不斷地提高著自己的認識與能力。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走出了課堂、走進了社會;使他們在開放的活動情景中去實踐,去體驗,去感悟。我相信這次活動不但鍛煉了學生們各方面的能力,更激發(fā)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他們會成為這個時代出色的小主人。
孩子們在討論中萌發(fā)了問題意識,各抒己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接下來又利用垃圾分類的操作活動,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更加直觀地體驗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小學教案分類13
【活動目標】
1,明確標記意思,按照物體的兩個特征將物體分成2-4類。
2,能根據物體的兩個特征或聽教師指令進行分類,并用語言表述。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玩具、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小卡片、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貼紙等。
【活動過程】
1,觀察積木的不同,興趣導入。
師:小朋友們,這些積木一樣嗎?有哪些地方不一樣?
請一名幼兒找出所有方的黃色的積木。
2,講解新的`知識和標志,按物體的兩個特征分類。
師:這里有兩個箱子,箱子上貼著標記。小朋友看看,這兩個標記表示什么意思?
請幼兒將積木按照兩個特征分成兩類:方的、黃色的積木,三角的、綠色的積木。
幼兒按標記把積木分到這兩個箱子里。
3.分組自選材料練習,鞏固二維分類。
(1)教師介紹材料。
師:(展示材料)老師這里有幾種不同的材料,老師需要大家分成三個小組按照老師的要求將分到你們組的材料分類,下面,小朋友們聽好了,老師要求你們將同樣大小同樣顏色的東西分到一起,并和同組的小伙伴說說為什么這么分。
(2)幼兒自選材料練習,教師觀察并指導幼兒的分類情況。
(3)引導幼兒表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小學教案分類1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難點: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1、錄像。
。1)商場外景鏡頭。
。2)商場物品遠景鏡頭(依次播放食品類、家電類、鞋類、文具類、服裝類)。
。3)商場物品近景鏡頭。
、俟衽_物品;②售貨員正在擺放文具;③顯示擺放結果。
2、商品柜臺及相應物品。
3、學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1)播放錄像①:商場外景鏡頭。
(2)播放錄像②:商場物品遠景鏡頭。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
通過看錄像,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確分類。
。1)播放錄像③:商場物品近景鏡頭(文具柜臺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阿姨正在往柜臺里分類擺放文具。)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學生結合所看錄像說說什么是分類。
(2)猜一猜。
繼續(xù)觀看錄像從而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鞏固發(fā)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商品柜臺,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物品分類擺放在柜臺里。學生匯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指明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的題目。
。1)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匯報交流。
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同時注意學生中分類的不同方法。
3、完成練習六第1~3題。
。1)第1題,啟發(fā)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啟發(fā)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不是同類。
4、補充練習。
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哪一組分得又快又準確。然后匯報說明。
三、全課小結(略)
小學教案分類15
教材分析:
學生在四年級之前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圖形,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里是零散的。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這些學過的圖形進行整理歸納,把這些圖形練習在一起,建構初步的圖形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與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并利用生活實例,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穩(wěn)定性和四邊形不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分類活動,整理圖形,認識不同類別圖形的特征。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及三角形穩(wěn)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在圖形的認識的活動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標:能根據圖形的特征,將圖形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教學重點:
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圖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體會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和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
教學準備:
由硬紙片做成的各種平面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提問:我們以前已經學過哪些圖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或找出相應的圖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據各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呢?教師板書課題:圖形分類
(一)分一分:讓學生獨立嘗試分類,采用標號的方式進行。(也可以畫出圖形來分類)。并與同桌交流分類的方法。
匯報與交流:分小組匯報分幾類及分的理由。
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1)立體圖形;
(2)平面圖形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線段圍成的)。
師:剛才我們分出的平面圖形還能再分類嗎?試一試。
1.平面圖形(根據是否線段圍成)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五邊形…) 圓形
2.平面圖形(根據角的數量或根據邊的數量)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3.平面圖形(根據是否有直角組成)
長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師生共同小結分類的方法。
二、實踐活動:(探究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活動四邊形和三角形。
師:拉一拉,你發(fā)現了什么?同桌交流。
2.匯報與板書。
小結:平行四邊形易變形,不具有穩(wěn)定性。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3.展示課件。觀賞這些圖形的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鞏固與應用。
斷一斷
1.梯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 )
2.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具有穩(wěn)定性。( )
3.由四條邊構成的圖形是四邊形。( )
畫一畫
1.請你用一根線段把一個正方形分成兩個相同的三角形。
2.請你將下面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可抽生回答;虿捎眉w回答的方式。
五、作業(yè)
1.用你自己的方式,畫出圖形分類表。
2.完成校園作業(yè)本13頁。
板書設計:
圖形分類
立體圖形
圖形: 曲線圍成的圖形
平面圖形
線段圍成的圖形
我們發(fā)現:四邊形具有不穩(wěn)定性,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
【小學教案分類】相關文章:
分類的教案05-06
圖形分類教案06-17
垃圾分類教案03-18
《垃圾分類》教案06-02
樹葉分類教案11-27
給垃圾分類教案01-09
顏色分類教案04-14
垃圾分類教案08-26
中班教案《圖形的分類》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