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力與過程:學會資料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的能力;
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同生命的物質(zhì)性;養(yǎng)成良好的膳食習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2、教學難點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三、課時安排:1—2課時
四、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讓學生思考,提出問題
提示:1、組成生物體的所有元素中,有沒有哪一些元素是生物體所特有的?這說明什么?沒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
2、生物體中的元素含量和無機環(huán)境中的含量有區(qū)別嗎?這又說明什么?
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強調(diào)分析數(shù)據(jù)的比較方法:“求同存異”
。ㄒ唬┙M成細胞的元素:
閱讀課本P16頁,結合P17頁的“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的元素鮮干重細胞比較圖”,思考:
1:鮮重細胞中最多的元素:O;干重細胞中最多的元素:C
2: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是哪幾種元素?C、H、O、N
3:細胞的最基本元素?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Zn、Cu、B、Mo
強調(diào):為什么說C元素是構成細胞的最基本的元素,學完本章,答案將會揭曉
(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這些元素在細胞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化合物
閱讀P17相關圖表,了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對含量,完成思考與討論
舉出一些日常飲食中的食物都富含哪些化合物?
強調(diào)養(yǎng)成良好的膳食習慣,平衡搭配,不挑食
。ㄈz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課前預習,上交實驗報告
1、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chǎn)生特定的顏色反應。如:
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
脂肪+蘇丹Ⅲ→橘黃色
蛋白質(zhì)+雙縮脲→紫色
淀粉+碘→藍色
2、試劑:
強調(diào):(1)斐林試劑甲液質(zhì)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質(zhì)量濃度為0.05g/ mL的CuSO4溶液
水浴加熱50—65℃
。2)雙縮脲試劑A液質(zhì)量濃度0.1g/mL的NaOH溶液
B液質(zhì)量濃度0.01g/mL的CuSO4溶液
3、樣品
淀粉、葡萄糖、植物油、豆?jié){、梨、馬鈴薯、雞蛋清、豬肝研磨液
4、檢測與報告
分小組,每個小組從所提供的實驗材料中選擇一到兩種,預測實驗結果,作好記錄
完成課后討論,實驗冊練習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細胞中常見的化學元素有________多種,其中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等,微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含量最多的四種元素是_______________,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___。構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都能夠找到,但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又____________________。
2.組成細胞的各種大多以的形式存在,其中無機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機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占細胞鮮重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占細胞干重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3.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還原性糖類與____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__;淀粉遇_______變______________;脂肪可以被____________染液染成_____________;蛋白質(zhì)與___________________試劑發(fā)生作用,產(chǎn)生_______________反應。
例1.組成人肝臟細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含量最多的有機物分別是()
A.水、蛋白質(zhì)B.水、糖類C.蛋白質(zhì)、核酸D.核酸、水
例2.下列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zhì)”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用于鑒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zhì)的鑒定
B.若要鑒定花生種子細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顯微鏡觀察
C.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加入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再加入)
D.用于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zhì)時,需水浴加熱2min才能看到紫色
例3.下表中各元素的數(shù)據(jù)代表該元素占原子總量的百分比。請據(jù)表回答問題。
巖石的
成分%氧硅鋁鐵鈣鈉鉀鎂鈦氫碳所有他
成分0.1
47287.94.53、5252、52、20.460.220.19
人體的
成分%氫氧碳氮鈣磷氯鋅硫鈉鎂所有他
成分0.1
6325.59.51、40.310.220.030.060.050.030.01
(1)組成人體的化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體內(nèi)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這個事實說明。
。2)生物從非生物環(huán)境中獲得的那些元素與環(huán)境中的這些元素的比例相差甚遠。如巖石圈中,氫、碳、氮加在一起占總原子數(shù)不到1%,而在生物體中占總原子數(shù)的74%左右。這個事實說明。
。3)構成人體的化學元素中H、0、C含量最多的原因是氮含量較多的原因是。
。4)人體中的鈣在骨和牙齒中以的形式存在,兒童人缺少會患病。
(5)從此表看,人體成分中沒有鐵的含量,是否人體不含鐵?。
為什么?。
。6)人體內(nèi)的鎂可以從蔬菜中的什么器官獲得?。為什?
一.選擇題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
A.OB.NC.CD.H
2.在組成生物體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
A.C、H、O、NB.H、O、K、P、Mg
C.C、P、O、S、H、ND.N、Ca、P、K、S、Zn
3.在構成玉米的下列元素中,屬于微量元素的一組是()
A.C、H、N、P、MnB.Cl、Fe、S、N、Mg
C.B、Cu、Zn、Mn、MoD.N、P、K、Cu、Fe、I
4.在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中,占細胞鮮重最多的元素和占細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
A.C、OB.O、CC.C、ND.O、N
5.人體的肌肉細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
A.脂肪B.水C.蛋白質(zhì)D.鹽類
6.無機自然界中含量最最豐富的元素是O、Si、Al、Fe,而生物體的細胞中含量最多的4種元素
是C、H、O、N,這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
A.多樣性B.分割性C.隔絕性D.差異性
7.將面團包在紗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鑒定粘留在紗布上的黏稠物質(zhì)和洗出的白漿分別用的試劑是()
A.碘液、蘇丹III染液B.雙縮脲試劑、碘液
C.雙縮脲試劑、蘇丹IIID.碘液、斐林試劑
8.檢測蘋果中是否有還原性糖,可以選用的試劑是()
A.碘液B.蘇丹III染液C.雙縮脲試劑D.斐林試劑
9.下列有關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論述,正確的是()
A.組成生物體和組成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動物與植物所含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差異很大
C.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體內(nèi)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10.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zhì)”的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敘述中,錯誤的是()
A.甘蔗莖、甜菜的塊根等都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進行還原性糖的鑒定
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種子蛋白質(zhì)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zhì)鑒定的理想植物組織材料
D.馬鈴薯塊莖中淀粉含量較高,是進行淀粉鑒定的理想材料
11.(多選)同一元素在不同細胞中含量不同,甚至存在極大差異。下列解釋不合理的是()
A.組成細胞的元素不完全來自于自然界
B.有些化學元素是細胞本身合成的
C.細胞中某種元素的含量是由細胞的生命活動形式?jīng)Q定的
D.沒有哪一種元素是細胞沒有的
12.(多選)人體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的功能是()
A.為在細胞中進行化學反應提供場所
B.運輸營養(yǎng)物質(zhì)和代謝廢物,如血液
C.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D.參與細胞內(nèi)某些化學反應
二.非選擇題
13.下表用于無土載培的一種培養(yǎng)液配方。
Ca(NO3)2MgSO4KH2PO4KClFeCl3H2O
1、0g0.25g0.25g1、2g0.005g1000ml
該配方中屬于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表所列為玉米植株和人體內(nèi)含量較多的元素的種類以及各類元素的含量(占細胞干重的質(zhì)量分數(shù)%)據(jù)表回答:
元素OCHNKCaPMgS
玉米44.4343、756.241、460.920.230.200.180.17
人14.6255.997.469.331、094.673、110.160.78
。1)據(jù)此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種類基本相同
B.同種元素在不同生物體內(nèi)含量不同
C.不同元素在同一生物體內(nèi)含量也有差異
D.C是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2)人和玉米體內(nèi)H、O元素存在于____________等化合物中,人體內(nèi)的Ca、P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___等部位。
。3)組成玉米和人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由此可以說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據(jù)“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zhì)的鑒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鑒定成熟蘋果肉中存在還原性糖所用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該試劑與細胞內(nèi)還原性糖發(fā)生作用,形成_______________沉淀,因此,可用該試劑檢驗糖尿病病人尿液中是否存在____________。
。2)鑒定花生子葉細胞中脂肪的實驗中,能將脂肪染成橘黃色的染液是____________,用其染色時,要用酒精來沖洗浮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鑒定黃豆組織中存在蛋白質(zhì)時,向組織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向樣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B搖勻。其中雙縮脲試劑B的量只有4滴,而不能過量,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實驗注意事項:
、凫沉衷噭O不穩(wěn)定,其甲液和乙液需_______________,使用時再臨時混合均勻用于實驗。
、陔p縮脲試劑的使用,應先加試劑______________,造成堿性環(huán)境,再加試劑______。
、墼谶原糖的鑒定中,對試管中溶液加熱時,試管底部不要觸及_____________,試管口不要朝向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溶液沸騰時沖出試管造成燙傷。
、艿鞍踪|(zhì)的鑒定樣品液濃度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實驗后粘住試管壁,洗不凈。
16.根據(jù)已學的知識,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組成生物體的主要元素中含有C、H、O3種元素,請寫出實驗原理和過程。
實驗原理:
實驗過程:
參考答案
第2章
第1節(jié)
1.20C、H、O、N、P、S、K、Ca、MgFe、Mn、Zn、Cu、B、MoC、H、O、NC無機自然界大不相同2.化合物水無機鹽糖類脂質(zhì)蛋白質(zhì)核酸水蛋白質(zhì)3.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chǎn)生特定的顏色反應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碘藍色蘇丹Ⅲ染液橘黃色雙縮脲試劑紫色
1.A2.C3.(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兩者還具有差異性。(3)①構成細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H20,它占人體體重的60%以上,②構成細胞的四大有機物——糖類、脂類、蛋白質(zhì)、核酸共有的化學元素也是C、H、O。構成人體細胞原生質(zhì)的物質(zhì)基礎主要是蛋白質(zhì)和核酸,這兩類化合物中都含氮,有些脂類也含氮;特別是蛋白質(zhì)在細胞干重中含量在50%以上,是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故含氮元素較多。
(4)碳酸鈣佝僂。5)人體內(nèi)含鐵,它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表中沒有是因為鐵是半微量元素,含量少(6)葉因為鎂是合成葉綠素的主要元素,葉片中含鎂豐富
1.C2.A3.C4.B5.B6.D7.B8.D9.C10.A
11.ABD12.ABD
13.H、O、N、P、S、K、Ca、MgFe、Cl
14.⑴ABC⑵水、糖(蛋白質(zhì)、脂質(zhì)、核酸)牙齒和骨胳⑶生物界與無機自然界具有統(tǒng)一性
15.⑴斐林試劑磚紅色葡萄糖⑵蘇丹Ⅲ染液蘇丹Ⅲ能溶解在酒精中⑶過量的雙縮脲試劑B會與試劑A發(fā)應,使溶液呈藍色,而掩蓋生成的紫色⑷①分別配制、儲存②0.1g/mlNaOH0.01g/mlCuSO4③燒杯底部實驗者④太大
16.實驗原理:C、H、O3種元素可組成的無機物有水、二氧化碳等,因此在實驗過程中,主要能檢測到水、二氧化碳等即可證明。實驗過程:將生物體組織或器官放在試管中隔絕空氣加熱,發(fā)現(xiàn)試管壁上有水珠出現(xiàn),說明有水;過一段時間逐漸炭化,即有碳元素的存在
高一生物期末復習要點(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一生物期末復習要點(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組成生物體的主要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是:C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F(xiàn)e構成血紅蛋白,Mg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
2、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甲乙溶液先混合再與還原性糖溶液反應,需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注:蔗糖是典型的非還原性糖,不能用于該實驗。
蛋白質(zhì):雙縮脲試劑成紫色反應。
脂肪:蘇丹三(橘黃色)蘇丹四(紅色)需要顯微鏡觀察
3、水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與作用:
含量:水在細胞中的含量最多。存在形式:自由水:多,結合水:少。
功能:結合水是細胞的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劑、能運輸營養(yǎng)和廢物、參與反應
4.自由水/結合水與代謝的關系:自由水/結合水比值高代謝旺盛、自由水/結合水比值低代謝降低
5.無機鹽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與作用:
存在形式:離子
功能:
①組成細胞中的化合物:如血紅蛋白中含F(xiàn)e、葉綠素中含Mg。
、诰S持細胞和生物體生命活動:如哺乳動物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低,會出現(xiàn)抽搐。
、劬S持細胞的酸堿平衡。
第一節(jié)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膶嵗?/p>
一、滲透作用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兩側(cè)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zhì)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zhì)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zhì)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nèi)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zhì)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zhì)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zhì)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zhì)壁分離復原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質(zhì)層位置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變小脫離細胞壁基本不變
清水逐漸恢復原來大小恢復原位基本不變
3、質(zhì)壁分離產(chǎn)生的條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細胞壁
4、質(zhì)壁分離產(chǎn)生的原因:
內(nèi)因:原生質(zhì)層伸縮性大于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
(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種子、根尖分生區(qū)
。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钠渌麑嵗?/p>
1、對礦質(zhì)元素的吸收
。1)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
。2)對物質(zhì)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shù)量決定。
2、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2、1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4
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知識結構
二、教學目標
1、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3、認同生命的物質(zhì)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
⑴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茩z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解決方法]
、抛寣W生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觀察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圖,書中的表解和思考與討論獲得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
、平處熛妊菔緦嶒,再指導學生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研究。
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
、艠嫵杉毎幕驹厥翘肌
、茩z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解決方法]
⑴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碳原子核外電子分布特點,以及碳的性質(zhì),理解C元素對生命的重要作用。
、平處熝菔緦嶒灒瑢W生明確實驗原理,開展實驗研究。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講解法、實驗法。
六、教具準備
掛圖,實驗用品
七、學生活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學習新知識。
2、通過實驗讓學生掌握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方法。
八、教學程序
(一)明確目標
見教學目標
。ǘ┲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問題探討]投影教材P16《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提問:組成生命的細胞和組成地殼的元素有沒有什么不同?
一、組成細胞的元素
投影教材P17圖21和圖22,提問:1、哪些元素含量較多,哪些元素含量較少?2、在鮮重和干重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什么?3、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教師總結:1、細胞中最常見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各種元素的歸屬范圍可歸納如下:
2、C為什么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碳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這樣碳原子就具有了4個能夠成鍵的價電子。正是這4個價電子,能夠使碳原子之間,碳原子與其他原子之間結合形成更多的化學鍵。由于每個碳原子可以形成4個化學鍵,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更多個碳原子的物質(zhì)。
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細胞中呢?(學生看教材P17表格)
[思考與討論]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材P17相關問題。
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檢測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吧!
[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教師根據(jù)教材P18內(nèi)容講清實驗原理、化學試劑的使用方法及實驗步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比較:在配制時,都用到NaOH和CuSO4,但配制時濃度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⑵使用時,向樣液中先加入1mL雙縮脲試劑A液,再加入4滴雙縮脲試劑B液。
學生將實驗結果填入教材中的表格內(nèi),并完成P19討論題。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
、粕鹪从诜巧锝。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差異性
⑴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nèi)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⑵無機自然界中的各種化學元素不能表現(xiàn)出生命現(xiàn)象,只有在生活的機體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表現(xiàn)出生命現(xiàn)象。
(三)總結
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組成細胞的重要化合物,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方法等。
(四)作業(yè)布置
P19練習
。ㄎ澹┌鍟O計
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組成細胞的元素
2、基本元素:C
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三、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2
一、教材分析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節(jié),首先在節(jié)的引言中,明確指出自然界的生物體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選擇地從無機自然界中獲得的,沒有一種元素是細胞特有的。但細胞與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內(nèi)容。這部分內(nèi)容較為淺顯,但是結論非常重要,對于學生了解生物的物質(zhì)性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的內(nèi)容,一開始就指出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主要有20多種,緊接著以人體細胞為例,將含量較多的化學元素以及各種元素的含量制成圖形。通過對圖形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出兩點:一是組成人體的基本元素是C、O、H、N;二是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學元素,在不同的生物體內(nèi),含量相差很大,由此進一步說明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和種類。并且強調(diào)指出在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關于組成細胞的化合物,首先說明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進一步組成多種多樣的化合物,接著指出組成細胞化合物的種類及各種化合物的質(zhì)量分數(shù),從而說明它是生物體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知道為什么碳元素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2)學會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C元素的分析,說明有機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組成細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過對不同化合物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理解、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同生命的物質(zhì)性。
(2)認同生物界在物質(zhì)組成上的統(tǒng)一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難點: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四、學情分析
對于構成細胞的有機化合物的種類的認識,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都已有這方面的知識,比如知道瘦肉含有蛋白質(zhì)較多,水果含有較多的糖類等。如何定性地區(qū)分這些常見的有機物,可通過實驗教學來進行。該實驗最主要是要規(guī)范實驗過程,可通過分組分別來完成一個實驗,然后每一組選出一人來介紹該實驗的過程以及要注意的事項,學會展示成果及共享成果。
五、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講解法、實驗法。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學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初步把握基本內(nèi)容。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nèi)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六人一組,教室內(nèi)教學。課前準備好實驗所用材料用具。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教師收集關于地球及生物體細胞中各元素組成的資料,玉米和人體的化學元素組成的材料并制成課件;準備實驗材料。學生預習實驗,初步了解實驗的原理以及實驗步驟。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教師:地球上的環(huán)境千變?nèi)f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質(zhì)組成,比如地殼表面的水、巖石以及空氣,那么這些物質(zhì)由哪些元素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這些生物從環(huán)境中獲取物質(zhì),那么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組成?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個問題,生物異與非生物存在著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已經(jīng)布置學生們課前預習了這部分,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并讓學生把預習過程中的疑惑說出來。
設計意圖:步步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標。
。ㄈ┖献魈骄俊⒕v點撥。
探究一:生物異與非生物存在著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元素
地殼
細胞
O
48.60
65.0
Si
26.30
極少
C
0.087
18.0
N
0.03
3、0
H
0.76
10.0
設疑: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通過比較,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結論: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自然界的無機環(huán)境中都能找到,沒有一種元素是生命特有的。但是元素在細胞中和無機環(huán)境中的含量卻有區(qū)別,說明生命和非生命的無機環(huán)境既有統(tǒng)一性又有差異性。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表格中的問題,歸納總結,形成結論。
探究二:組成細胞的元素?
作為生命的基本組成單位——細胞,它可以構成不同的'生物體。那么元素在各種細胞中的含量是怎樣的?
材料一: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占細胞鮮重的百分比),教材p17圖2—1、
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占細胞干重的百分比),教材p17圖2—2、
材料二:玉米和人體化學元素對比表: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磅Normal0
元素
玉米
人
O
44.43
14.62
C
43.57
55.99
H
6.24
7.6
N
1.46
9.33
Si
1.17
0.005
K
0.92
1.09
Ca
0.23
4.67
P
0.20
3、11
Mg
0.18
0.16
S
0.17
0.78
Cl
0.14
0.47
Zn
—
0.01
Fe
0.08
0.012
學生對上述材料的進行分析討論后教師總結:
組成細胞的元素種類有許多,它們的含量各不相同,干重狀態(tài)下和鮮重狀態(tài)元素下元素含量最大的分別是C元素和O元素。C、O、N、H這4種元素在組成生物體的元素中含量最多,所以,C、O、N、H是組成生物體的基本元素。
據(jù)統(tǒng)計,在生物體的細胞內(nèi)至少可以找到62種元素,其中常見的約有29種,重要的有24種。所以,一般情況下可以說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主要有20多種。生物體內(nèi)各種元素含量差別較大,所以可以按照含量的多少把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大量元素,一類是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微量元素是指生物體內(nèi)含量很少的一些元素,如Fe、Mn、Zn、Cu、B、Mo等。微量元素對于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碘是甲狀腺激素的成分,鐵是血紅蛋白的成分,鋅、硒、鉬、鐵等是很多酶的成分。
在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從初中所學元素周期表中,知道C位于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數(shù)是6,說明一個碳原子核中含有6個質(zhì)子,核外有6個電子,由于電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層有4個電子,這樣,碳原子就具有了4個能夠成鍵的價電子。正是這4個價電子,能夠使碳原子之間、碳原子與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間結合形成更多的化學鍵。由于每個碳原子可以形成4個化學鍵,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更多個碳原子的物質(zhì)。C是構成生命有機物中最重要的元素。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比較,使學生明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正確理解碳是最基本元素。
探究三: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討論:作為生命的細胞是由元素組成的,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nèi)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比如花生和大豆的應用中有很大的不同,花生可用來榨油,大豆常用來做豆腐說明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體內(nèi)以什么形式存在(單質(zhì)還是化合態(tài)),參考課本P17提供的表來分析,總結歸納出構成細胞的化合物。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完成本部分內(nèi)容,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探究四: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zhì)的鑒定的實驗原理、方法、步驟和現(xiàn)象:
知識點
可溶性還原糖
脂肪
蛋白質(zhì)
實驗原理
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
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產(chǎn)生紫色物質(zhì)
實驗步驟
樣液制備
選材
含糖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組織,蘋果、梨最好富含脂肪的種子,以花生最好浸泡1~2d的黃豆種子(或用豆?jié){)或用雞蛋蛋白
方法
蘋果切塊→研磨→過濾→濾液
制作花生種子的切片
黃豆浸泡切片→研磨→過濾→濾液
鑒定步驟
樣液→加斐林試劑→振蕩→水浴加熱煮沸
切片→染色→漂洗→鏡檢
組織樣液→加雙縮脲試劑A→再加雙縮脲試劑B→觀察顏色變化
實驗現(xiàn)象
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淀
脂肪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加雙縮脲試劑A無明顯變化,加雙縮脲試劑B后溶液變成紫色
注意事項
1、選材要用含糖較高、顏色為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組織
2、斐林試劑不穩(wěn)定,一般配成甲液(NaOH:0.1g/mL)乙液(CuSO4:0.05g/mL)來保存,用時必須將甲、乙兩液混合均勻后使用,切勿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進行檢測
1、切片要盡可能的薄
2、染色后一定要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3、觀察時找最薄處,最好只有1~2層細胞
1、用雞蛋蛋白時,一定要加以稀釋,如果稀釋不夠,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后會粘固在試管內(nèi)壁上,使反應不徹底,且試管不易洗干凈
2、雙縮脲使用時,應先加A造成堿環(huán)境,再加B
每組學生從教師提供的材料中選取兩種進行鑒定,并記錄(如下表):
還原糖脂肪蛋白質(zhì)
預測實測
原因預測
實測原因
預測實測原因
蘋果汁
梨汁
馬鈴薯勻漿
花生
種子
花生種子勻漿
豆?jié){
鮮肝提取液
交流實驗結果:每一組實驗選取一個人介紹實驗情況,然后分析實驗成敗的得失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ㄋ模┓此伎偨Y,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wǎng)絡并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五)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那么,細胞中的各種有機物又是怎么樣的,有什么特點?在下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生命活動的承擔者—蛋白質(zhì)。這節(jié)課后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著重分析蛋白質(zhì)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并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yè)。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jié)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學會怎樣才能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化合物的方法,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過程與方法】:通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情感與態(tài)度】:認同生命的物質(zhì)性。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課的重點,用實驗方法檢測生物組織中的幾種物質(zhì)是是難點
三、教學策略:
1.利用“問題探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中學習新知識。
本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細胞的物質(zhì)組成,認同生命的物質(zhì)性。由于學生在初三已經(jīng)學習了化學的基本知識,所以在進入這部分學習時,通過讓學生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認識到組成生物體的元素與組成地殼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區(qū)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分別觀察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占細胞鮮重的百分比)圖和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占細胞干重的百分比)圖,之后再介紹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碳為什么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這個問題。
如果學生對原子結構的知識有較好的基礎,建議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碳原子核外電子分布特點,以及碳的性質(zhì),為學生理解碳鏈是構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礎。
學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很容易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數(shù)是6,說明一個碳原子核中含有6個質(zhì)子,核外有6個電子,由于電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層有4個電子,這樣,碳原子就具有了4個能夠成鍵的價電子。正是這4個價電子,能夠使碳原子之間、碳原子與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間結合形成更多的化學鍵。由于每個碳原子可以形成4個化學鍵,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更多個碳原子的物質(zhì)。利用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就能夠理解C元素對于生命的重要意義了。
3.利用表解和“思考與討論”獲得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在學習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時,如果由教師直白地講解細胞的化合物組成,不利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考與討論”中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表解,獲得相應的知識信息,提高學習能力。
四、教學用具:實驗材料、ppt幻燈片
五、課前準備:學生預習實驗過程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nèi)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引入
在科學不發(fā)達的年代,人們對于生命是有什么物質(zhì)感到非常神秘,認為生命是特殊物質(zhì)構成的,一直到19世界,仍然人們?nèi)匀徽J為生物產(chǎn)生出來的物質(zhì),在體外是不可能合成的。同學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兩年的化學化學知識,知道自然界的物質(zhì)都是有元素來組成的,那么組成生命的元素有哪些呢?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問題,從這個表格中,同學們能對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分析資料,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殼中也存在,說明生命物質(zhì)與非生命物質(zhì)的統(tǒng)一性;另外細胞中的各種元素與地球組成的比例不一樣,也說明了生命物質(zhì)的特殊性。
(二)組成細胞的元素 概述組成生命的元素。結合p17兩個餅形,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簡單介紹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問題:在兩個統(tǒng)計圖中顯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簡單解釋一下碳在生命物質(zhì)中的地位 觀察圖表,歸納。
(三)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指導學生完成討論題
分析數(shù)據(jù),完成討論題:1(略)2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zhì)、最多的無機物是水;3 如土豆的塊莖的細胞還有糖類多;肌肉細胞含有蛋白質(zhì)多;皮下組織的細胞還有脂肪多。
(四)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 以問題引導:你的實驗材料選擇了什么?你預測你的實驗材料還有什么有機物比較多?你選擇的試驗儀器和試劑是什么?
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五)練習
。┛偨Y 幻燈片展示本課的要點: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組成細胞重要化合物(無機物、有機物);檢測糖類等物質(zhì)的方法(包括試劑、操作、反應結果)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相關文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教案11-26
細胞的基本結構教案01-20
觀察植物細胞教案02-21
《元素》的教學反思03-04
化學元素說課稿04-26
《細胞的增殖》教學反思02-18
細胞的生活教學反思04-10
《細胞的生活》教學反思04-05
比和比例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