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无码AV在线,欧美日韩国产色,年轻人手机在线免费视频,伊人成人在线,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亚洲免费二区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時間:2022-07-13 17:00:0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牢固掌握中間、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

  2、 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 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鞏固、掌握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二、基本訓練

  1、口算

  49×3 840÷70 61×7 320÷80

  120÷40 18×6 570÷30 65×5

  2、先說說下面各題的商是幾位數(shù),再計算。

  8505÷17 8355÷83 8160÷34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綜合訓練

  1、對比練習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2、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5 12

  26)5330 54)5508

  52 54

  130 108

  130 108

  0 0

  3、計算并驗算。

  8640÷36 4935÷47 8945÷85

  1185÷29 9600÷32 3854÷82

  4、文字題

 。1)一個數(shù)乘63得7560,這個數(shù)是多少?

 。2)9548是77的多少倍?

  (3)除數(shù)是24,商7余11,被除數(shù)是多少?

  四、提高練習

  +7004÷34=300 (- )×26=3640

  五、課堂

  六、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本》p43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初步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421×4=726×7=285×4=561×2=478×4=

  要求學生計算出這些算式結(jié)果,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這是我們在前一節(jié)課學過的內(nèi)容,但前一節(jié)課只算了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這里還有這么多的商品呢?你能看圖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來大家解決嗎?

  下面請同學們翻開書第29頁看著第4題,請你幫助這些小動物判斷一下,它們的計算究竟對不對?如果有錯,錯在什么地方?又該怎樣克服呢?

  2.教學練習五第5題

 。1)讓學生在書上計算出結(jié)果,抽一個學生的作業(yè)在視頻展示臺上展出,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3題。完成后集體訂正。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7題。

  四、課堂小結(jié)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溝通分數(shù)與平均分的關(guān)系,加深對分數(shù)含義的理解,能解決有關(guān)分數(shù)的簡單實際問題。

  2、在圖形、語言與算式表征不斷轉(zhuǎn)化的過程中提升思維的邏輯性。

  教學類型

  實物操作型、小組討論型、講授型

  教學資源與環(huán)境

  PPT、CAMTASIA STUDIO軟件、教室

  設(shè)計理念

  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得有個過程,同時有他的局限性和規(guī)律性。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先復習舊知,然后從生活實際入手, 引出問題,接著提供操作提綱,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然后通過學生分小組的討論交流與PPT的演示,使學生掌握“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最后利用兩題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的講解,讓學生把新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使得新知識得以深化和鞏固。這樣逐步推進的過程,既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及特點,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

  設(shè)計思路與特色

  本節(jié)微課圍繞“解決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內(nèi)容來進行,它是在學生充分理解分數(shù)含義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的。根據(jù)分數(shù)的含義,用整數(shù)乘除法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微課的教學設(shè)計在編排上分三步來展開。首先是“閱讀和理解”,引導學生從問題題收集、提取和解讀信息;接著是“分析與解答”,借助孩子們的討論形式,把直觀圖分析、動手操作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的策略展現(xiàn)出來,并結(jié)合孩子們之間的對話說明解決問題的兩個步驟;最后是“回顧和反思”,對解答的步驟和結(jié)果進行檢驗與小結(jié),并結(jié)合練習題的講解進行實際運用。這樣的設(shè)計,使得整節(jié)微課層次清晰,自然流暢,易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時間:

  一、復習回顧,提出問題。利用PPT把上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展示出來,既是對上一節(jié)課知識點的回顧,也順勢提出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0-55秒

  二、閱讀與理解,提操作要求。結(jié)合PPT的演示逐步分析問題,把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展現(xiàn),并提出接下來的動手操作的要求。 56秒-2分05秒

  三、學生操作,小組討論。學生根據(jù)老師提出來的操作要求進行實踐,并嘗試列式解答。然后進行小組內(nèi)的討論與交流。 2分06秒-5分05秒

  四、回顧與反思。利用PPT的演示把孩子們的思路整理并展現(xiàn)出來,再次小結(jié)解題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 5分06秒-6分00秒

  五、實際運用。利用PPT講解兩道比較經(jīng)典的習題。第一題是基礎(chǔ)題,通過講解,鞏固孩子對“分數(shù)的簡單應用”知識點的掌握;第二題是提高題,通過對比與分析,讓孩子進一步把握本節(jié)微課的知識點。 6分01秒-9分46秒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痹謔導、觀察與推算的活動中,認識1噸物品有多重,建立噸的概念。

  2閉莆漲Э擻攵值慕率,能進行簡單換算。

  3迸嘌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實際應用的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噸的概念。

  教學準備

  1鼻胙生課前去調(diào)查貨車的載重量。

  2苯淌ψ急柑逯爻印1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貨車車身上寫著準載2噸、4噸……

  教師發(fā)現(xiàn)了一輛長安小貨車,車身上寫著準載1 000千克,另一輛小貨車車身上寫著準載1噸,哪輛車的準載量大?

  引發(fā)學生的爭議,進而引出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噸。(板書:認識噸)

  二、建立概念

  1比鮮1噸

 。1)請一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學生站上體重秤。告訴大家,三年級的小學生大約重25千克。

  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說一說對25千克的感受。

 。2)請4個學生上臺,算一算,他們的體重一共約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樣?100千克重不重?

 。3)請40個學生起立,算一算,他們的體重一共約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這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 000千克重不重?

 。4)1 000千克就是1噸。1噸重不重?

  板書:1噸=1 000千克。

  2彼鬩凰悖加深對1噸的認識

  (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體重秤上。請學生用手拎一拎,說一說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噸?

 。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請學生用手提一提(先請一個學生提,再請兩個學生一起提,然后請三個學生一起提),說一說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噸?

  3畢胍幌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噸

  啟發(fā)學生舉例:如大象約重4噸,大黃牛約重1噸,家中上月用水約5噸……

  教師舉例:城市家庭每月的排放污水量,城市家庭全年生活垃圾量,每人每年消耗的食品量……從而進行環(huán)保教育。

  與克、千克相比較,你認為什么情況下使用噸作單位?

  結(jié)論:計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認識進率

  1噸=1 000千克。

 。1)出示兩輛車的圖片,其中一輛車身上寫著2 000 kg,另一輛車身上寫著4噸。

  填一填:2 000 kg=()噸4噸=()kg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fā)學生說出1 000千克是1噸,2 000千克就是2噸;1噸是1 000千克,4噸是4 000千克。

  噸與千克的進率是1 000。把用千克作單位的數(shù)換算成用噸作單位的'數(shù),要去掉3個0;把用噸作單位的數(shù)換算成用千克作單位的數(shù),要加上3個0。

 。2)判斷。

  (3)解決問題。

  ①看圖,這幅圖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問題?

 、趯W生獨立思考,獨立解答。

  ③教師: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你遇到了什么情況?怎樣思考的?

  學生2:都變成用千克作單位的數(shù),5噸=5 000 kg,5 000-2 000=3 000(kg)。

  總結(jié):可以統(tǒng)一成用噸作單位,也可以統(tǒng)一成用千克作單位。

  四、全課小結(jié)(略)

  五、課堂練習

  六、課后延伸(可用計算器)

  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如果1個人1天吃1個雞蛋,多長時間能吃掉1噸雞蛋?

  克、千克、噸的認識(四)

  教學目標

  1蹦芨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zhì)量單位,加深對質(zhì)量單位的理解。

  2庇τ每擻肭Э、千繑\攵值慕率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3庇τ玫ノ換凰愕鬧識解決實際問題。

  4碧寤崾學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

  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圖

  教學過程

  一、選擇單位

 。1)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質(zhì)量單位?

  板書:克千克噸gkg

 。2)舉例說明,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哪個單位?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較輕較重很重

 。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適的單位。

  1個梨重180()。

  爸爸的體重是67()。

  1頭河馬大約重1()。

  1本連環(huán)畫約重216()。

  一輛大貨車運白菜3()。

  小馬虎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早晨,天剛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臉。媽媽早就準備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個55千克的雞蛋和一個200噸的蘋果。不一會兒,早飯吃完了,我親熱地跟可愛的小狗告別,這只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噸重的書包高高興興地向?qū)W校跑去,剛到學校大門,就看見一輛滿載著約4克的糧食的大貨車正在食堂卸貨呢!

  說一說,你覺得這篇日記可笑的地方在哪里?應該怎么改?

  二、單位換算

  1彼狄凰擔嚎擻肭Э、千繑\攵種間的進率

  克與千克、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都是1 000。

  板書:克1 000千克1 000噸

  2碧鉅惶睿ń炭剖櫚6頁:第7題)

  4 000 g=()kg 9 kg=()g

  ()g=7 kg 6噸=()kg

  8 000 kg=()噸 ()kg=4噸

  學生獨立作業(yè),完成之后,請學生評講,就4 000 g=()kg,6噸=()kg這兩題追問單位間的進率及思考過程。

  3痹凇鵠鍰釕>、

  三、解決問題

 。1)出示圖及題目:有5 000克白糖,每1千克裝1袋,可以裝多少袋?

  (2)學生自編一個類似的實際問題,同桌相互解決。

 。3)出示圖看圖,你從圖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問題?

  說一說,你是怎么解答的?

  總結(jié):當相加或相減的數(shù)單位不一樣時,要先換算單位,統(tǒng)一單位。

 。4)出示圖及題目:

  王叔叔家裝修房子,這是他在一個建材市場購買材料的清單:

  水泥河沙地磚紅磚墻磚

  2噸3 000千克1 100千克1噸900千克

  王叔叔租了兩輛準載4噸的貨車,可以怎樣裝貨?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四、數(shù)學小調(diào)查

 。1)到商店調(diào)查下面商品有多重。

  一把掛面、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

 。2)查閱資料,調(diào)查下面的動物有多重。

  一頭牛、一頭鯨、一只蜂鳥、一只鴕鳥……

  小組合作,完成調(diào)查任務,并自己交流。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5

  教學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用電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正確、安全的用電。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電視,忽然想吃蘋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個蘋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來一看,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已經(jīng)結(jié)束了,他便走到電視機前去換頻道。你們猜,這時候發(fā)生什么事了?

  2、明明剛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來是觸電了,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濕手去碰電器了。你們在家里發(fā)生過這樣的事嗎?

  二、教授新課

  1、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1)、認識電源的總開關(guān),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電源(2)、不要受或?qū)щ娢锶ソ佑|、探視電源插座內(nèi)部(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4)、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去拉電,以防止電線絕緣層受損;(5)、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要設(shè)法及時關(guān)掉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器分開。

  2、安全使用電器

  3、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qū)分各種不同性質(zhì)、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么的嗎?

 。4)老師結(jié)合圖片向?qū)W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4、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2)師生共同總結(jié)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zhuǎn)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5、觸電后怎么辦

  (1)觸電后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guān)或拔掉電源插頭。

 。2)迅速撥打電話,你們知道應該撥打什么電話號碼嗎?(3)如果無法及時找到或者斷開電源,應該怎么辦?

  三、總結(jié)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毫米的認識(教材第2—3頁的內(nèi)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生成問題

  創(chuàng)設(shè)讓學生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jié)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

  把估測的結(jié)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jié)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jié)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jié)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jié)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jié)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jié)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jié)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

  小結(jié):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jié)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厘米的關(guān)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學生匯報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lǐng)?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7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guān)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guān)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看圖體溫并解答

  圖1:顯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個。

  學生可以提問:平均每盒有多少個?

  圖2:顯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標注6個裝,旁邊出示一共600個。

  學生可以提問:一共有多少袋?

  2、根據(jù)問題選擇條件解答。

  二、學習新課

  1、觀察圖意

  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問:圖上告訴了我們哪些數(shù)學信息?

  問:要求什么問題?怎么樣列式?

  2、自主探索。

  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組商量,教師巡視指導。

  3、交流匯報

 、224/2=112(本) 112/4=28(本)

  問:第一步是根據(jù)哪兩個已知條件來求的?第二步是根據(jù)哪兩個條件來求的?

 、4*2=8(層) 224/8=28(本)

  問:第一步是根據(jù)哪兩個已知條件來求的?第二步是根據(jù)哪兩個條件來求的?

  4、討論比較。

  問:這兩種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應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觀察圖片,了解圖中呈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再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最后讓學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饋時,教師分別提問: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據(jù)哪兩個已知條件來求的?

  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兩種解法進行比較。

  2、想想做做2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出示一個藥瓶,通過投影放大顯示藥瓶上的相關(guān)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問題:這瓶藥可以吃多少天?

  讓學生先討論這些信息的含義,再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交流匯報。

  3、想想做做3

  出示學生購買乒乓球拍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思考,獨立解答。

  注意提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找到圖中隱藏的已知條件有兩個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學生交流比較。

  四、課堂作業(yè)

  商店運來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條。每包有多少條毛巾?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8

  “加強估算”是課程標準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提出來的一項明確要求。在實際教學中,估算教學教什么?怎么樣教?在一次數(shù)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上,我有幸聽了一節(jié)特級教師吳正憲執(zhí)教的'《估算》。課堂教學實錄如下:

  師:你們二年級經(jīng)歷過估算嗎?

  師:這節(jié)課,咱們一起學習估算知識。(板書:估算)

  師:在學習估算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生1:怎么去估算?

  生2:估算注意些什么?

  生3:估算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4:估算有什么用?

  生5:估算用在哪里?

  師:你們遇到過什么地方用估算,什么地方精確計算?

  課件:

  生:選A。

  課件:師:你能估計出這頭大象多重嗎?

  一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生在本子上算

  匯報并板書:

  生1:300×6=1800小估

  生2:400×6=2400大估

  生3:350×6=2100中估

  生4:300×7=2100大小估

  生5:300×6+300=2100湊、調(diào)估

  生6:330+350+300+380+400+350=2130四舍五入估

  問:生1你是怎么想的?

  生1:這六個數(shù)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整三百乘六。

  師:你都是往小里估的,你把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小估。

  生哈哈樂。

  師:小估就小估吧,小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小估。

  問:生2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都看成了四百。

  師:你是往大里估的,對不對,你也給這種方法起個名字吧!

  生2:大估。

  師:大估你請坐,同時在算式的后面板書:大估。

  問:生3你是怎么想的?

  生3:都是三百多,就都看成了三百五十。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9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jīng)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jīng)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chǔ)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認知順序進行編排,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辨認方向。

  1.通過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結(jié)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6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2、加強變式與比較,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驗估算的價值,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結(jié)合具體情境學習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教學難點:結(jié)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感受估算。

  1、引課:老師知道同學們在十一長假中安排了許多豐富多采的活動。小明一家非常喜歡旅游,他們來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園。在公園售票處,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園參觀的孩子,共29人,每張門票8元,他們帶了250元錢,夠嗎?你們愿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出示例2: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分析問題。

 。1)認真讀題,獨立思考。說一說: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指名說)

  (2)分析問題,建立聯(lián)系。“帶250元錢夠嗎?”指的是夠干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指的是250元錢夠不夠買門票。

 。3)理解了題意,我們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獨立思考)

 、僬l來說說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說,學生可能說出用乘法,先算29× 8。板書課題:乘法并板書29× 8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要解決帶250元錢夠嗎?為什么要先算29× 8?

 、谶x擇算法。根據(jù)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用筆算計算出精確的結(jié)果呢?還是運用估算,只要算出一個大約數(shù)就可以?請你選擇。在生活中

  遇到這樣的問題,一般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jié)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3、引出目標: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會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估算。

  4、解決問題。(1)獨立思考:怎么知道29× 8大約得多少?先靜靜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輕聲告訴你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3)小組匯報:哪個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的代表發(fā)言,完成板書:29×8 ≈ 240(元)30 × 8=240 240元<250元

  答:帶250元錢夠買門票。

  強調(diào):我們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計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帶的錢數(shù)250元進行比較,因為240元<250元,所以帶250元夠買門票。

 。4)適時引進≈:29× 8大約等于240元,用約等號表示,跟老師一起書寫≈,彎彎的像波浪一樣。讀作“約等于”。

  板書≈

  5、小結(jié):我們用過去學過的知識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30,再用剛剛學過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結(jié)果求出來了。

  二、結(jié)合生活,創(chuàng)編例題。

  1、情境引入:美麗的`公園吸引了許多游客。這時,又來了一些同學,現(xiàn)在是32個孩子帶250元錢,夠嗎?出示補充例題:每張門票8元,32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嘗試估算。請你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簡單地記錄你的估算過程,注意寫答語。和同桌交流想法,統(tǒng)一意見。

  3、小組匯報: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有: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 × 8=240答:帶250元夠買門票。師肯定學生的估算方法正確,可是結(jié)論合理嗎?請仔細思考一下好嗎?

  組2:32×8≈240(元2× 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 8=240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組3:32×8≈240(元)2× 8=16(元)16元>10元30× 8=240答:帶

  250元不夠買門票。

  4、辨析: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有的認為夠買門票,有的認為不夠買門票,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30× 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買了30個同學的門票,還差2人沒買票。(板書:還差2人沒買票)經(jīng)過比較,知道帶250元不夠買門票。(寫答句)對于這個問題,僅僅估算出一個大約數(shù)是不夠的,要考慮剩余的人數(shù)。你們現(xiàn)在清楚了嗎?沒關(guān)系,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需要慢慢體會。能搞清楚就不簡單,能說清楚就更不簡單!我覺得,我們應該向這個組的同學表示感謝,因為他們引發(fā)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謝謝你們!

  5、比較分析,感悟估算。觀察以上兩組算式:29× 8,把29看作30,30× 8=240,夠買門票。 32× 8,把32也看作30,30× 8=240,不夠買門票。請大家思考:拿了同樣的錢去買門票,估算結(jié)果同樣都是240元,為什么29個同學帶250元錢夠買門票,而32個同學卻不夠呢?想一想,這是為什么?生可能說出:一個是估大了,一個是估小了,要考慮剩余人數(shù))

  師總結(jié):對,我們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僅僅是一個大約數(shù),它與準確數(shù)始終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遇到實際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外出購物時,通常會多帶一些錢,這樣遇到萬一的情況比較保險。

  四、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1、小明在動物園參觀。

 。1)出示:動物園有一只東北虎重213千克,一頭野牛的體重是東北虎的3倍,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仔細讀題,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解答。)

 。ǎ玻┖屠}29× 8比較:同樣是估算,為什么例題在估算后進行比較,而這道題在估算出一個大約數(shù)就結(jié)束了?它不需要比較嗎?師強調(diào):不是所有的估算題目都需要比較,我們要看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這道題求的是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我們已經(jīng)求出大約數(shù),當然不需要比較了。

  2、繼續(xù)游覽,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開始了。

 。1)出示:二年級有200位小朋友觀看海豚表演,看臺上有5排,每排43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

  (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chuàng)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shù),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jié)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diào):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jīng)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jié):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chuàng)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shù),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jié)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diào):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jīng)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jié):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jīng)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jīng)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一要符合實際,二要方便計算。課上出現(xiàn)了4種方案:104*49第一種:把104看成10

 。,把49看成50第二種: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種:104不動,把49看成50第四種: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經(jīng)過學生間的激烈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在討論慢慢發(fā)現(xiàn)了第四種方法的優(yōu)越性。符合實際又方便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捷便。因此,教學時要重視估算訓練,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chǎn)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只有結(jié)合曰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能力。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的基礎(chǔ)上,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與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jié)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2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能根據(jù)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正方體

  五、學具: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耄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1.游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游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jù)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fā)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guī)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2.游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游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后根據(jù)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guī)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ㄈ┬〗Y(jié)。

  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shè)計:

  搭 一 搭

  游戲一

  游戲二

  練 習 三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三、教具:情境圖。

  學具:小棒,卡片

  四、教學過程:

 。ㄒ唬 復習引入:

  指名發(fā)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ǘ┗揪毩暎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三)拓廣練習: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四)小結(jié)。

  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和其他長度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化聚。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提問: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那些?誰能按從大到小說說?

  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從左到右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分別是怎樣的?從右到左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是怎樣化的.?米與厘米,米與毫米間是怎樣互化的?

  (2)練習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1米=()厘米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600厘米=()米

  2、舉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可捉高90(),教室長10(),小學生每小時步行4(),黑板長5(),火車每小時性80()。

 。2)練習書p87t3

  4、練一練,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6千米=()米9千米430米=()米

  5000米=()米3450米()千米()米

  5、獨立完成p87t4、5

  二、綜合練習

  1、判斷題

 。1)學校的三層樓高是11米。()

 。2)小明1分鐘能走100米。()

 。3)一條路長4千米,另一條路長4000米,這兩條路一樣長。()

 。4)一輛貨車在公路上每小時行56米。()

  (5)小英從家里到學校走了20分鐘,他家離學校大約是1千米。

  2、應用題

 。1)南京長江大橋長6772米,九江長江大橋長7675米。

  a:哪座橋長?長多少?

  b:這兩座橋的長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2)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噴氣式飛機的9倍,火箭每秒飛行500米;鸺棵腼w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3)體育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3、提高練習

  天平的一邊放了一個1千克的砝碼,另一邊放了5個蘋果和兩個100克的砝碼,正好平衡。平均每個蘋果重多少克?

  三、課堂總結(jié)

  四、課堂作業(yè)《作業(yè)本》p52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提倡算法多樣化。

  2.結(jié)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結(jié)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以及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位數(shù)除整十或整百數(shù)口算的基礎(chǔ)上展開教學的,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生狀況:

  1.學生已能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位數(shù)除整十或整百數(shù)的除法。

  2.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基本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3.我們的學生來自城市,對于本節(jié)課植樹的教學情境,感到比較陌生。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結(jié)合我校一年級新生招生的情況,我從學生熟悉的 排座位,需要幾張桌子等實際情境引入除法算式,然后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討論、交流的過程,使其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學校又招收了一年級的新同學。昨天,我了解了一年級新生的招生情況。

blob.png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比教案11-11

小學數(shù)學教案03-17

小學數(shù)學圓形教案09-27

小學數(shù)學備課教案02-14

小學數(shù)學《比的意義》教案02-27

小學數(shù)學減法教案02-23

小學數(shù)學方程教案02-14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2-24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分橘子》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