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1
一、教案背景
本課針對“成吉思汗”的資料內(nèi)容比較多,而課文只是進行了簡單的介紹,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而本班的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能力欠強,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系統(tǒng)的學習習慣,提高收集、分析、總結的能力,我讓學生先從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地學習、研究,綜合所有查找到的資料利用班級博客設計討論區(qū),討論“鷹該不該殺?”“假如給成吉思汗一個機會,他會如何做?”“在發(fā)怒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處理問題?”等等,同時結合學校電教設備提供一人一機的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延伸課堂教學,拓展學習空間,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最好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主動索取、自主選擇他們想要了解的內(nèi)容,通過網(wǎng)絡感受各種文字信息,在交流中相互補充,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再通過網(wǎng)站討論區(qū)匯報自己交流所得,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也讓學生的閱讀進行了橫向、縱向的交流,節(jié)省了知識獲取的時間,拓寬了知識獲取的渠道,對學生進行分層次訓練。
二、教材分析
《成吉思汗和鷹》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9冊教材,是“面對錯誤”主題單元的第二篇主體文章。文章主要寫偉人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獵時因口渴難忍,四處找水解渴,當他艱難地找到水后,鷹四次撞翻他的杯子,成吉思汗氣急敗壞射死了鷹,當他發(fā)現(xiàn)鷹是他的救命恩人時懊悔莫及,頓悟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在課文中,作者抓住老鷹四次打落成吉思汗接的水展開故事情節(jié)。成吉思汗
的固執(zhí)與鷹的忠誠之間矛盾沖突不斷把文章推向高潮,最后峰回路轉,以毒蛇出現(xiàn)喚出了成吉思汗面對錯誤的悔悟——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雖是說理文章,卻沒有任何理論分析,“道理”來的深入淺出,水到渠成。
三.教學目標分析
1.能夠通過自主提出問題、教師引導、動腦思考、同桌交流、表達反饋的課文學習過程,體驗和感悟探究的一般過程;
2.能夠仔細傾聽其他同學的發(fā)言,有把對課文的理解感悟用語言表達出來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愿望,體驗合作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3.熟練電腦操作,會利用網(wǎng)絡資源拓展課文學習,深入問題研究,獨立思考,形成個體觀點。
4.熟練制作,能在一定時間內(nèi)進行整理、組合資料,在班級博客發(fā)布,并結合口頭匯報完成學習成果。
5. 研讀課文,查尋網(wǎng)絡,全方面了解,讓學生體會到“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四、教學方法
1.電教平臺展示法。
2. 問題教學法。
3.網(wǎng)絡資源搜集法。
4.小組合作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ㄒ唬①|(zhì)疑引入。
1. 了解成吉思汗,引入文章。
2.師: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一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ㄉx課文。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讀書情況。)
師:誰愿意用一兩句話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成吉思汗因口渴而急于喝水,但被他的寵鷹四次打翻水杯,于是一怒之下射殺了獵鷹,事后發(fā)現(xiàn)水里有毒,發(fā)現(xiàn)自己錯怪了忠心救主的獵鷹。他得到了一個教訓: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
3.師:成吉思汗和鷹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生:主仆,朋友,恩人??)
4.過渡:這么??的一對好朋友,最后得到了什么樣的結果呢?(生:成吉思汗把它殺了。)
5.孩子們請看大屏: 1課件 “那只鷹救了我的'命!??”讀
6.你讀了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質(zhì)疑:(1)鷹怎樣救成吉思汗的? 板書“救”并標上箭頭(2)成吉思汗為什么要殺鷹? 板書“殺”并標上箭頭
。ǘ⑶稍O懸念,解決問題。
1..孩子們,你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有沒有心幫同學把這些疑問解決?請同學們齊讀學習要求。
學習要求:
1、認真閱讀9—18自然段,畫出寫鷹四次打翻成吉思汗水杯的動作及成吉思汗心情變化的詞句。
2、小組合作,用書上或自己概括的短語完成下表。
3、限時5分鐘。
。◣煆娬{(diào):注意,是先自讀勾畫,再小組合作填表。準備,記時開始。)
。1)感受鷹的動作力度。
1.讓我們把鷹四次撞杯那一瞬間的動詞放進句子里,讀一讀后小組討論,看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課件出示句子:
突然,“嗖”的一聲,他的杯子被打掉了,水全灑在地上。
這只鷹又俯沖下來,把他手中的杯子撞掉了。
他又接了一次,那只鷹第三次撞翻了杯子。
他還沒說完,鷹就飛撲下來,撲掉了他手里的杯子。
2.通過鷹的動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鷹的動作一次比一次猛烈,心情一次比一次著急。)
3.比較打掉、撞掉、撞翻、撲掉四個動詞。
4.僅僅是一個詞,但是用得準確就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幅畫面,讓我們想像著當時的情景朗讀,相信會讀得更好。ㄖ4名學生讀指導學生讀得短促、逐漸有加大力度,讀出變化和兩三個詞語比較出的區(qū)別;讓我們把這些詞語再送回到句子里全班齊讀,感受一下。)
。2).感受成吉思汗的心情變化。
1.鷹一次又一次的阻撓,成吉思汗有什么反應呢?讓我們把描寫成吉思汗心情的詞語放回句子里面,請同學們讀一讀,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課件出示句子:
成吉思汗抬頭一看,原來是他那只寵愛的鷹干的。
這次,他有點生氣了。
成吉思汗真的生氣了!澳阍趺锤疫@樣?”他大聲嚷道,“看我不抓到你,擰斷你的脖子!”
成吉思汗氣急敗壞,他摘下彎弓,仰天向老鷹射去。
2.文章對成吉思汗的心情描寫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成吉思汗一次比一次生氣)。
3.小溪都被烤干了,成吉思汗口渴得厲害,一滴一滴地接水,卻被鷹幾次三番地打掉,他得多生氣。∧鞘蔷醢,誰敢冒犯他。→梾s一次又一次打掉他的水杯。你能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成吉思汗心情的變化嗎?(自由練習讀、指名讀、點評、重點指導后兩句,再指名讀。)
。3).課文描寫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四次被鷹撞翻的經(jīng)過,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反復敘述的寫作方法讓我們體會逐漸升級、扣人心弦的矛盾沖突,更好的突出鷹的忠誠。)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2
今天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后感受頗深。只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才能不斷進步。感謝領導和同事們的批評和指導。我一定虛心接受!爭取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我將對本課的教學進行如下的反思。
1、板書設計。板書設計本應工整、美觀,層次清晰,言簡意賅,富有啟迪性。而我的板書過于簡單,缺少以上優(yōu)點。對板書的重要性認識的不夠深刻。
2、多媒體的使用。多媒體的使用本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而我的多媒體設計過于繁瑣,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沒有必要出示。多做了許多無用功。
3、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我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缺乏實效性。有點流于形式。應在學生遇到難點或疑問時再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4、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具體、明確,符合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和學生實際。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
5、環(huán)節(jié)設計。表演成吉思汗和鷹打翻水杯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些多余。憑借五年級孩子的能力完全可以理解那幾個動作的猛烈程度。這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臨時想出來的,缺乏考慮。
6、評價語言。課堂上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缺乏鼓勵性和指導性。這一點我應該對學習方萌老師的課堂評價語。他的評價語言非常的恰當?shù)皿w。
7、我應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
8、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全體學生。多關注不愛舉手發(fā)言的學生。及時給予鼓勵。
不足的缺點還有很多,以后多多動腦思考。吸取教訓,一定銘記領導的話。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多向他人學習。總結經(jīng)驗。別人犯過的錯誤,自己爭取一點不犯,自己也犯過的錯誤一定不能再犯。不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鉆研教法,認真?zhèn)鋵W生,備課。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課堂教學“活”起來。不僅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學習的能力,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教學的重點在于扎實的雙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努力,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才能不斷地提高。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3
《成吉思汗和鷹》是“面對錯誤”主題單元的第二篇主體文章,講了成吉思汗一怒殺鷹又后悔的故事,告訴人們?nèi)嗽谑⑴臅r候處理事情往往會發(fā)生錯誤而追悔莫及的道理。從文本的語言來看,描寫通俗生動,易于理解;從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來看,貼近生活,符合現(xiàn)實。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這句話的含義。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成吉思汗心理的變化。
3.結合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生字新詞的含義,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過程:
1.談話:今天咱們的學習任務非常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三個一”,請看(出示:學習任務:1認識一個人;2了解一只鷹;3銘記一句話。)
2. “成吉思汗”的“汗”為什么讀第二音呢?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呢?。課文中是怎么介紹他的?(板書:君王、勇士)你對他還有什么了解?說說。
(課件1)成吉思汗金戈鐵馬、波瀾壯闊的一生令人嘆為觀止。有人說他是戰(zhàn)神,是世界的征服者;有人說他是千古風云第一人,是后人
難以比肩的軍事奇才;也有人說他取得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他一生共進行了60多次戰(zhàn)爭,除十三翼之戰(zhàn)因?qū)嵙沂庵鲃映吠送,沒有一次失敗。他曾經(jīng)說過:“要讓青草覆蓋的地方都成為我的牧馬之地”。他創(chuàng)建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有史以來版圖最大龐大的帝國,他就是蒙古族和中華民族的英雄——一代天驕!
好,知道了成吉思汗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咱們還要了解一只鷹。這又是怎樣的一只鷹呢?(生討論)
。ㄕn件2)
3. 成吉思汗為什么要射死這只鷹?課文怎樣描寫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四次被鷹撞翻的經(jīng)過?
。ㄏ旅嬲埻瑢W們快速默讀課文10---18自然段,完成探究二。找出成吉思汗四次接水和鷹四次打翻杯子的部分,結合上下文,想一想成吉 思汗心里想什么,鷹心里在“想”什么?把自己的個性理解聲情并茂地表達出來。) (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鷹撞翻的內(nèi)容,指導讀書,體會人物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1)引導學生抓住“悠閑自得”、“他最喜愛的鷹”、“它在前面飛行,它認得回家的路”等描寫,體會成吉思汗和鷹之間的密切關系。又要抓住“渴的急不可耐”與“正準備一飲而盡”來理解成吉思汗的境況,來體會他的情緒。
。2)從“嗖”的一聲、“這只鷹前前后后飛了好幾個來回,一直在他的上空盤旋!钡让鑼懕悴浑y體會到鷹是怎樣“想”的。
合作完成表格!
。◣熒餐懻摚_成共識。)
請同學們仔細看板書,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略)
一次次被阻撓時,成吉思汗的心情逐漸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最初發(fā)現(xiàn)水時的“高興極了”到——?因為什么?(喝水的心情越來越急切:高興極了——沒有生氣——有點生氣 ——真的生氣——氣急敗壞)不變的是什么?(鷹四次救主)變化的是什么?(鷹急于救主的忠心和成吉思汗的不耐煩都逐漸遞增)
如果你是那只鷹,看著與你朝夕相處的朋友性命危在旦夕,你的心情會怎樣?四個字:心急如焚。你的朋友對你發(fā)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你去救他,可能自己也會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時你怎么辦?(不顧一切)
是啊,可想而知,鷹為了救主人,它寧愿失寵,甚至舍棄自己的生命。它撞得一次比一次猛烈,成吉思汗就一次比一次生氣,他握杯子的力氣會一次比一次大!可是鷹卻仍然努力著!你認為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鷹!
。ǔ鍪荆哼@是一只 的鷹。
正是這樣一只忠誠的、舍己為主的、鍥而不舍的、勇往直前的??鷹,卻慘死在主人的腳下!下面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鷹慘死的句子!(感情讀)鷹死了,成吉思汗不再受到阻撓,可是他喝到水了嗎?為什么他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讀讀第21自然段。
此時此刻,成吉思汗恍然大悟,他愣住了,他——(全班齊讀第22自然段)
。3)成吉思汗心情怎樣?(懊悔不已,追悔莫及,悔恨不已,悔恨交加)。正是這樣一只忠誠的、舍己為主的、鍥而不舍的、勇往直前的??鷹,卻慘死在主人的'腳下!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悔恨交加的感情讀。
。ㄒ陨蠋锥蔚睦首x重在讀出感情,可指導感情朗讀。)
成吉思汗悔之晚矣,此時,后悔也于事無補了,所以他得到的是一個沉痛的教訓。可惜我們不是成吉思汗,不能阻止悲劇的發(fā)生。為什么他會犯下錯誤呢?
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最愛我們的“鷹”——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感謝這些鷹,正因為他們,我們不犯或少犯錯誤、走上正路而不是彎路。面對錯誤,我們不是一次次在錯誤中懺悔,而應該永遠記住身邊的“鷹”。
。ǔ鍪菊n件: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最關鍵的是我們對待錯誤的態(tài)度!下面我們來一個“實話實說”,請你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因為一時發(fā)怒,而做了后悔的事呢?(略)
老師也搜集了一個小故事《誤殺愛犬》,大家想了解嗎?
①聽完這一個小故事,你又想說什么呢?(略)
一起來讀。ㄓ肋h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
、谌绻屇銈儼堰@一句話送給老師,讓我引以為戒,你該怎么說?
生齊讀:請您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
③如果讓大家把這句話送給自己,該怎么說?
生齊讀:我永遠不會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
④那讓我們都記住——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 正因為這只鷹救了成吉思汗的性命,正因為成吉思汗以這句話為座右銘,在他以后的戰(zhàn)爭生涯中時刻警醒自己,他才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創(chuàng)下了世界上的八個第一!所以說,這是一只改寫了世界歷史的鷹。
7.結課:一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了解了一只赤膽忠心,改寫了世界歷史的鷹,銘記了一句指導我們?nèi)松脑挕?8.課堂延伸,設置作業(yè)
搜集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錯誤,采取的不同態(tài)度的材料,擴大閱讀量,總結經(jīng)驗。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4
在三年級音樂課《鷹》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我用情景的方式導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積極性都拉到了課堂,對后面歌曲的學習有一定的作用。
在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并且通過聽(欣賞歌曲)和說(交流感受)來引導學生學習歌曲。 接下來是讓學生聽歌曲,在學歌之前讓學生多聽,這樣在后面的學習中就會容易很多。音樂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進行對歌曲的多種形式的體驗時,不僅留給了學生自主體驗的大量空間,驅(qū)使他們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而且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在學習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時,我通過讓學生分析課件,了解強弱的變化,在學生學唱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手勢的指揮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力度的逐漸變化。在歌曲處理時,讓學生通過分析歌詞,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用微笑的表情來演唱,效果很好。
但在這課的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講音樂課時,我覺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講,根本沒有留意到學生究竟明白了沒有。后來經(jīng)過反思,我認為,音樂教學作為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必須舍棄一切單調(diào)、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nèi)容和模式,使學生在良好的心態(tài)、輕松的氣氛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師應當更新觀念,在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為此,教師如何更新觀念,轉變思路顯得尤其重要,這樣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提問方式,通過何種有效的途徑來使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出答案。因此在音樂課上,老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造更大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發(fā)揮,讓學生互動,而最終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5
《成吉思汗和鷹》這篇文章故事情節(jié)生動,可讀性強。因此在執(zhí)教時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思路:
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成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展開品讀、探究,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讀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讓學生體會“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對道理的體會,體現(xiàn)了“語文”源自“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教學觀點。
反思整堂課,覺得在這節(jié)課中的一些優(yōu)點是:教學目標明確達到,教學重點突出。課堂調(diào)控能力較強,能把握好課堂的氣氛,善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體現(xiàn)以下新課程理念: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本課采用:自己讀、小組比賽讀、齊讀、師生共讀、默讀等多種讀書的形式。將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有機地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本堂課中指導朗讀取得好的效果,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思想,讀出成吉思汗的心情變化。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選擇,把閱讀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選擇喜歡的方式讀,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嘗試解決,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探究解疑的能力。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由“學會”轉變?yōu)椤皶䦟W”。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金鑰匙”的形式提示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孩子邊讀書,邊做批注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金鑰匙:
、佟⒂孟矚g的方式讀課文9—18自然段,(可以齊讀、分段讀、表演讀……)
、、邊讀邊做批注,畫出描寫鷹四次撞翻杯子及成吉思汗四次心情變化的語句,并填寫學習卡上的表格。
、、根據(jù)學習的內(nèi)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寫在學習卡上,并在小組中嘗試解決。
這把“金鑰匙”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較大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成效。
4、能發(fā)現(xiàn)文本語言的精彩。寫作方法指導:寫作小竅門——學寫心情描寫。這一環(huán)節(jié)滲透習作教學,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為學生練筆打下基礎。能發(fā)現(xiàn)文本語言的精彩。
但美中也有不足,不足之處有:教學模式應該更高年級化;閱讀教學要由“誦讀”轉變?yōu)椤捌纷x”,品讀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夠,除了指導朗讀,更應該引導學生品讀語言文字,領悟語言文字的`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對文本的了解不夠深入;質(zhì)疑、釋疑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好,但是還不夠深入,應該引導學生提出更值得深究的問題;“結合實際、感悟道理”的環(huán)節(jié)因為花的時間少,所以思想教育不突出,應該讓學生多說,引導學生明白道理,并懂得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自己的思想行為。
一堂課上完總有些許的遺憾,但這些遺憾也是我今后教學歷程中的寶貴經(jīng)驗。反思讓人進步,只有不斷反思、吸取經(jīng)驗,才能成長。
反思+經(jīng)驗=成長!
《成吉思汗和鷹》研究教學反思
12月24日是平安夜。在這一天里,我參加省教壇新星展示課的活動,執(zhí)教了《成吉思汗和鷹》一課。說是展示,其實是一次歷練,因為這次會議的主題是“文本細讀”,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成吉思汗和鷹》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但深刻的寓意卻是由生動的故事和結尾直白的表述結構而成,故事性與哲理性兼具,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在課文中,作者抓住老鷹四次打落成吉思汗接的水,展開故事情節(jié),成吉思汗的固執(zhí)與鷹的忠誠之間的矛盾沖突不斷把文章推向高潮,最后峰回路轉,以毒蛇的出現(xiàn)喚出了成吉思汗面對錯誤的悔悟——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雖是說理文章,卻沒有任何理性分析,“道理”來得深入淺出、水到渠成。
在研究教材時,我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多處有生動準確的用詞,看似平常卻是巧妙鋪墊的句子。在閱讀一些針對這篇課文的相關分析文章時,對這篇文章的寫法,諸如矛盾、高潮、懸念、反復敘事等也有所了解。這是我個人作為教者細讀文本的結果。正如王崧舟老師在談到文本細讀時提到過,“處處精細就是扼殺精細。”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放棄了那些我找到的生動準確的用詞,看似平常卻是巧妙鋪墊的句子,而將品讀重點放到第9-18自然段,即鷹四次阻止成吉思汗喝水,成吉思汗的怒氣漸盛,最終射殺了鷹。在設計品讀環(huán)節(jié)時,我反復斟酌思考的一個問題就如何處理“細讀文本與整體閱讀”的關系。如果處理不當,細讀文本會演變成了支離破碎的解讀。因此,在這個流程中,我也采取了“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教學步驟。先整體默讀,找到描寫鷹的動作和成吉思汗情緒變化的詞,整體感知兩者的變化和之間的關系。再分次去細讀文本,體會情感。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體會情感時,我盡量避免去追問,而是指導學生在朗讀時體會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將4次的過程,連起來朗讀,整體感受。
此外,我個人的一個語文教學觀點是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滲透”的作用。學文如聚沙,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在于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點點滴滴地滲透。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幾處學習方法的滲透。諸如搜集整理資料方法的滲透、有感情朗讀方法的滲透、向課文質(zhì)疑并聯(lián)系上下文尋求答案方法的滲透等。
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地體會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遣詞造句的妙用,我計劃在第二課時讓學生比較閱讀另一版本的《成吉思汗和鷹》,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民間故事由于流傳廣久,會有不同的說法,又讓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體會課文故事的嚴密和用詞的生動與準確,同時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在24日的實際課堂教學中,我認為我在課堂時間段的劃分和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上出現(xiàn)了問題,前后松散而中間緊促。因為感覺到課堂伊始的松散,所以在中間的教學中加快了頻率。一些原本設計好的細節(jié)處理,臨時決定一帶而過或者舍棄不用。學生的感悟和朗讀還沒有到位,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時,也只能放過,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就顯得有些粗糙,不能落到實處。以至后來學生在談到對成吉思汗做法和經(jīng)驗教訓的感悟時,有些力不從心,有些流于形式,感悟始終停留在一個層面,而不能更多角度、更多層面地展開。
在這次的教研活動中,我通過學習、閱讀、實際操作,收獲良多。不僅有對文本細讀的內(nèi)涵的認識,還有對文本細讀方法的認識;不僅有對民間故事這一體裁的進一步了解,還有對控制情緒、面對錯誤之類故事的積累;不僅有對把握課堂節(jié)奏的進一步體會,還有對處理課堂突發(fā)情況的經(jīng)驗積累。在一次教研活動中,能有這樣的收獲,也是一種積淀,是一種成長。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6
《成吉思汗和鷹》是一篇故事性與哲理性兼具的文章,由生動的故事和直白的結尾表述了深刻的寓意。在課文中,作者主要抓住老鷹四次打落成吉思汗的杯子和成吉思汗的心情變化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成吉思汗的固執(zhí)憤怒與鷹的忠誠勇敢之間的`矛盾沖突不斷把文章推向高潮,最后峰回路轉,以毒蛇的出現(xiàn)喚出了成吉思汗面對錯誤的悔悟,即“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道理深入淺出,從而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故事內(nèi)容,懂得“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還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指導學生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體會人物心情的寫作方法,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因為這篇文章情節(jié)生動、可讀性強,因此在教學時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思路:
第一:以讀為主,讀中感,讀中悟。本課我采用了跳躍式默讀、齊讀、分組讀、表演讀、小組賽讀等多種讀書的形式。將朗讀與想象相結合,充分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讀出成吉思汗的心情變化。
第二:通過課件的情節(jié)曲線圖,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引出閱讀提示,放手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思考為什么成吉思汗第三次才生氣了,他都在想什么?想象老鷹會想些什么?我適當?shù)奶崾军c撥,讓學生大膽想充分說,學生在交流匯報中認識獲得了全方位互補。
第三: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中起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展開品讀、探究,理解課文,引導學生自讀感悟。學生通過邊讀邊寫批注,找出文章描寫鷹四次撞翻杯子的動作及成吉思汗四次心情變化的重點語句,并合作填寫課件中的表格,從而體會到“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
反思整堂課,我覺得在這堂課中的一些優(yōu)點是:完成既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思路較為清晰。上課激情較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與說話能力。但在教學中我偶爾有點緊張,怕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有時講得太多,語速也稍微快了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注意的。
此外,還有很多的不足:比如閱讀教學中學生對語言的品讀訓練不夠,除了指導朗讀,更應該引導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對文本的了解不夠深入;拓展延伸中“結合實際”的環(huán)節(jié)因為花的時間比較少,所以思想教育不是很突出,應該讓學生多說,引導學生明白道理,并懂得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自己的思想行為。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7
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成吉思汗和鷹》是“面對錯誤”主題單元的第二篇主體文章,講了成吉思汗一怒殺鷹又后悔的故事,告訴人們?nèi)嗽谑⑴臅r候處理事情往往會發(fā)生錯誤而追悔莫及的道理。從文本的語言來看,描寫通俗生動,易于理解;從文本包含的人文教育來看,貼近生活,符合現(xiàn)實;诮滩牡奶攸c、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一般規(guī)律,執(zhí)教本課的主要目標可以確定為:1.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這句話的含義。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成吉思汗心理的變化。3.結合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生字新詞的含義,注意積累語言。
教學思路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成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始終站在引領者的角度上輔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引領學生展開品讀、研究。把體驗閱讀作為重要的學習手段,通過教師的引導,自我感悟,讓學生體會到“永遠不要在發(fā)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體現(xiàn)“語文”源自“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教學觀點。
本課教學可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以整體感知,讀通讀熟教材,理清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思路以及概括文本的內(nèi)容為主要目標;第二課時以有感情的朗讀為主要手段,通過內(nèi)化吸收,體會成吉思汗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生活當中有很多事情不盡人意,所以每個人也都有生氣、發(fā)怒的時候,但是我們也常常遇到因為沒有弄清楚事情的真實情況而沖動發(fā)怒,過后又后悔的情況。想一想,你有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歷?可以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2.學生簡短的交流之后,指名發(fā)言。
師生對話。教師也可以講述自己的相關經(jīng)歷,和學生平等溝通。引導學生體會到生氣、發(fā)怒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同的是面對自己的錯誤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往往就有不同的結果。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關于一個偉大的人物的故事。(板書課題:成吉思汗和鷹)同學們結合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談一談對成吉思汗的認識,對鷹的認識。
學生發(fā)言。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播放下面的資料,但要注意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關系。
資料:
成吉思汗——被稱為“一代天驕”的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位偉人,他波瀾壯闊、金戈鐵馬的一生令人嘆為觀止,人們大多認為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統(tǒng)帥之一。有人曾經(jīng)統(tǒng)計過,成吉思汗一生共進行了60多次戰(zhàn)爭,除十三翼之戰(zhàn)因?qū)嵙沂庵鲃映吠送,沒有一次失敗過。因此有學者說:“成吉思汗是后人難以比肩的戰(zhàn)爭奇才。”“什么人才能稱得上戰(zhàn)神?惟有成吉思汗!”成吉思漢曾經(jīng)說過:“要讓青草覆蓋的地方都成為我的牧馬之地”。盡管后人對他殘酷的攻城掠地多有微詞,但這并不影響他做為馬背天驕的偉人的地位。
鷹——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正義的象征。它強健、兇悍,是猛禽之一,生活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幼鷹常常被牧民馴養(yǎng),成為獵鷹,幫助人們捕抓野兔等獵物。
[設計意圖:教材僅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憑借。因此本環(huán)節(jié)設計沒有急于讓學生接觸文本,而是從學生的生活現(xiàn)實出發(fā),把生活作為學習的切入點,結合學生已有經(jīng)驗,擴大了課堂教學的內(nèi)涵和外延,體現(xiàn)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二、整體感知
出示學習提綱,學生自主學習。
1.自由讀書,結合教材后面“生字條”,給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注上拼音。利用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如:悠閑自得、寵愛、滿載而歸、懊悔不已等。
用自己的話簡單概括課文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初步讀書的.感受。
找出“鷹四次打翻成吉思汗的水杯”的部分,反復閱讀。
2.生生交流,反饋學習情況。
在學生獨立感知的基礎上,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發(fā)現(xiàn)問題。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適時找出重點的語句段落,指名朗讀。讓學達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五年級的小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只是發(fā)揮自己宏觀調(diào)控的作用,幫助學生梳理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比較雜亂的問題。本環(huán)節(jié)還重視了學生積累詞語的訓練和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重點詞語的理解一般有三個步驟:不理解、結合工具書理解、工具書與文本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結合來理解。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這些關鍵的詞語,實際上也就基本理解了教材的內(nèi)容,為后面的深入研讀奠定了基礎。]
三、及時鞏固,讀寫結合
1.抄寫課文中你認為應該重點記住的生字和詞語,不太熟練的可以多寫幾遍,但一定要注意工整規(guī)范地寫好每一個字。
2.讀課文,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填寫下面的括號。
( )的泉水 ( )的季節(jié)
( )的天氣 ( )的狩獵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成吉思汗_______次接水都被鷹撞翻了,于是他就__________。結果把那只鷹_________射殺了。他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感到_____________ 。成吉思汗從這個教訓中領悟了一個道理,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diào)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但是并沒有要求削弱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因此聽說讀寫,不可偏廢,語文基本功訓練要扎實到位。依據(jù)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動口、動腦、動手相結合,各種學習感官的積極配合,不單使得課堂結構錯落有致,張弛有度,也可以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不減。]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下面的詞語:
悠閑自得、狩獵、手腕、擰斷、懊悔不已、寵愛、小心翼翼、滿載而歸
2.用一句話說出《成吉思汗和鷹》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走進文本,研讀課文
抓住成吉思汗四次接水都被鷹撞翻的內(nèi)容,指導讀書,體會人物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1.快速找到第一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結合上下文,想一想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鷹心里在“想”什么?把自己的個性理解聲情并茂地表達出來。
引導學生抓住“悠閑自得”、“他最喜愛的鷹”、“它在前面飛行,它認得回家的路”等描寫,體會成吉思汗和鷹之間的密切關系。又要抓住“渴的急不可耐”與“正準備一飲而盡”來理解成吉思汗的境況,來體會他的情緒。
從“嗖”的一聲、“這只鷹前前后后飛了好幾個來回,一直在他的上空盤旋。”等描寫便不難體會到鷹是怎樣“想”的。
2.用學習“第一次打翻水”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找出第二次、第三次接水和打翻水的句子,想一想此時此刻成吉思汗心里想什么,鷹心里在想什么?怎么讀?成吉思汗在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又接滿了第四杯水,鷹是怎樣做的?成吉思汗是怎樣做的?這段話該怎樣讀?要讀出變化的語氣來。
教師在組織學生匯報時,把重點放在有感情的閱讀指導上。
[設計意圖: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品讀、研究。學生能夠快速找出“成吉思汗發(fā)怒殺了鷹”這一點,但他們?nèi)菀缀雎?“為什么愉快變成了憤怒”,這個環(huán)節(jié)把體會人物 的內(nèi)心活動作為重點來探究,不但使教學僅僅圍繞中心目標展開,而且完成了“把書讀薄”到“把書讀厚”的經(jīng)過,學生在切身體驗的情況下,會情由心生,情動而辭發(fā)!課堂就不但是讀書的過程,還是學生經(jīng)歷生命成長的過程。]
三、升華認識,汲取文本精華
1.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成吉思汗終于發(fā)現(xiàn)了鷹撞翻水杯的秘密,而這個秘密是用鷹的生命換來的。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成吉思汗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鷹是一只什么樣的鷹?
學生可能各抒己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識,但又不要盲從學生的認識,特別是對成吉思汗的認識可能存在分歧:成吉思汗既有叱咤風云的一面,又有兇悍暴戾的一面,但是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成吉思汗生活的年代和背景來全面認識偉人的形象。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及時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學習課文最后一段。面對錯誤,成吉思汗有什么想法?有哪些行動?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安排學生充分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小結:成吉思汗面對錯誤的發(fā)生,他“懊悔不已”,但是沒有一味的“苦惱”,而是積極面對:不找借口,積極彌補過失,并善于從錯誤的經(jīng)歷中吸取教訓。
[設計意圖:語文課堂閃爍著人性的關懷。教學不是僅僅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欣賞方面,而是由淺入深,逐步走進文本的精髓部分。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這門交際和交流的工具,更讓語文學習的過程來陶冶學生的性情,幫助學生學會面對生活、面對世界的本領。]
四、課堂延伸,設置作業(yè)
從下面的作業(yè)中任選一項來完成。
1.學習《成吉思汗和鷹》一課,有什么認識、感想和體會,認真組織語言寫一篇讀書心得。
2.搜集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錯誤,采取的不同態(tài)度的材料,擴大閱讀量,總結經(jīng)驗。
[設計意圖:積極使用教材,并努力憑借教材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立足課堂教學,并努力超越課堂的局限,使語文學習向生活延伸。]
五、快樂作業(yè) (出示課件)學習《成吉思汗》一課,有什么認識、感想和體會,認真組織語言寫一篇讀書心得。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以閱讀為本,注重閱讀教學的整體感悟,突出廣泛而自主的大量閱讀,突出全方位的閱讀技巧和能力的指導與訓練,以多種渠道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以閱讀帶動聽說寫能力的全面提高。
1、閱讀教學中學習方式的選擇。 閱讀教學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給他們提供自我創(chuàng)造的空間和可能性,教師絕不先將自己的結論交給學生,限制學生思維想象的自由,而是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把判斷的權力讓給學生,把表達的自由交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我在執(zhí)教《成吉思汗和鷹》一課中,抓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品讀、研究。
2、閱讀教學中人文因素的滲透。 語文教學意在實踐“語文學科承擔著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即實現(xiàn)對人的全面關懷”這一思想。學生語文學習成功與否的標志,不應該只是考分的高低,而是能否把汲取的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一生成長的甘泉,使自己成為一個內(nèi)心世界豐富的人、有思想深度的、脫離低級氣味的有品位的人。在《成吉思汗和鷹》一課中,為了讓語文課堂閃爍著人性的關懷,使教學不僅僅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欣賞方面,而是由淺入深,逐步走進文本的精髓部分,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有沒有在發(fā)怒的時候做出令自己懊悔的事?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成吉思汗和鷹》教案10-13
比和比例教學反思02-24
和的加法教學反思02-22
《將相和》教學反思11-28
汽化和液化教學反思02-05
《蝙蝠和雷達》教學反思03-22
《蟬和狐貍》教學反思03-12
倍數(shù)和因數(shù)的教學反思03-13
《排列和組合》教學反思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