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羅曼·羅蘭》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羅曼·羅蘭》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羅曼.羅蘭(節(jié)選)》是必修一傳記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學生對傳記的課文已不再陌生,所以只安排一節(jié)課上。因為本文是一篇譯文,課前對學生進行了一些了解,學生預習中感覺到對本文的大意把握不了,所以應將重點放在對文本的閱讀上。通過逐段閱讀,先找出每段中的關鍵信息,再進行篩選歸納每段大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從那些方面寫羅曼·羅蘭在高師的學習情況、思想變化的的方法進行閱讀指導。另外,學習本文不能僅僅停留在讀懂上,停留在讀傳記上,還應引導學生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從羅曼·羅蘭拓展到對貝多芬、托爾斯泰等的了解,從而增進對羅曼·羅蘭的更進一步的理解;了解羅曼·羅蘭的人生經歷體會羅曼·羅蘭的精神,從中汲取人生的教益。遷移到學生的性格品質的培養(yǎng)意識的問題,對學習環(huán)境的思考,對交友的認識,對偶像的崇拜,對理想的追求的理解等人文教育方面。
關于教學目標設計:體現(xiàn)三個維度目標之間相互聯(lián)系。《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作為學科教學內容,語文的知識和能力無疑是主干要素,離開了這一主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好,學習過程與方法也好,都無所附隸,語文也就消泯了與其他人文學科的界限,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歷史上曾將語文課從屬于政治課的教訓應該記取。在教學中,應該從文本出發(fā),而不是從思想觀念出發(fā),防止離開語言文字的學習,架空討論人文內涵;對課文人文內涵的解讀,應該從文本里面呈現(xiàn)出來,而不是從文本外面加進去。《課程標準》關于“閱讀與鑒賞”目標的第一條,就是總體上體現(xiàn)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目標:“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钡氉⒁猓n標在這段話之前明明寫著:“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這正是語文課程不同于其他人文學科的前提。人文性的闡發(fā),主要通過對文本的閱讀鑒賞活動來體現(xiàn)。
關于教學過程的設計:導入充分考慮學生對名人名言的興趣,引發(fā)學生閱讀此文的極大興趣。由學生在課前的資料收集和自主閱讀有關傳主和作者的情況,并分組在課堂進行簡短的介紹,是有效的知識積累與儲備。
教學過程緊扣文本,讓學生在直觀的、感性的層次研讀文本。教師在自己的閱讀過程中雖然有個人的認識、個人的感受,但盡可能不要把這種認識和感受直接告訴學生,用自己的閱讀代替學生的閱讀,而是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經驗積累和知識結構對文本的意義重新建構,在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都留有了學生閱讀、發(fā)問、分享的時間。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是在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教師與教材編寫者的多重對話中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樹立了“立人”意識、“文本”意識和“對話”意識。
閱讀過程先通讀課文,靠直覺獲得初步印象,這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進而理解分析課文的起點,沒有這個起點,培養(yǎng)獨立閱讀能力是不可能的。從這一層說,閱讀初感的確十分寶貴;但這樣的整體感知,畢竟對文章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層。只有經過一個一個部分的鉆研、推敲,思想脈絡才能理清楚,文字內涵、作者匠心才得以逐步顯露。然后再整體地閱讀課文,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所以課標目標不僅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同時也要求“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整體與局部之間,是互動互促的關系:把握了整體,有利于對局部的正確和深入的理解;把握了局部,又有利于對整體認識的提升?磥恚皇遣灰獙φn文作局部分析,問題在于分析是否從文本的整體出發(fā)。浮光掠影、囫圇吞棗,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體把握。
【《羅曼·羅蘭》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紫羅蘭生活日記05-31
紫羅蘭的作文300字08-09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06
拼音jqx教學反思jqx教學反思10-25
《讓》教學反思12-12
教學的反思01-07
教學反思03-02
精選教學反思04-21
紫羅蘭作文300字四篇03-11
紫羅蘭作文300字8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