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精華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后感1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中國的水墨山水畫世界獨一無二,墨色與宣紙的幻化中千山萬壑一筆呼出。蔣勛對這一門黑白的藝術說過這樣的話:“全世界都在用顏色畫畫,我想中國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為什么我們大膽到不用顏色只用水墨來畫。我想其原因在于:彩色的東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當下的,黑白的照片給人的感覺是回憶的。因為繁華去盡之后,在回憶中,生命有一個安靜下來的力量來看山、看水、看自己……”這種安靜的力量只有智者與仁者才能擁有,他們懂得:萬物靜觀皆自得,他們懂得在萬籟俱寂之中修煉儒雅、修煉智慧、修煉仁德,因而他們才能在一動一靜中擁有樂于壽。
對于“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既可以分開來解釋,也可以理解為“智者”與“仁者”是同愛山水的。我更認同第二種理解。為什么中國人有如此深重濃厚的山水情懷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華夏大地山河壯麗,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峰巒迤邐,無論古人走到哪里,俯仰之間盡是碧水黛山,詩意的情懷便噴薄而出。再者,山水附著著中國人太多敏感的心靈和微妙的哲學:深山中的寺廟滿院禪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人彈琴長嘯;仁人智者“于土山營墅,樓館竹林甚盛”。山水與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間悠然閑適地享受生活,釋放著生命最沉靜的光芒。
《論語》讀后感2
在暑假里,我一口氣讀了論語這本書,我覺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實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讀就懂,要你細細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閱讀才能明白這其中的含義。
比如: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著,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孔子說"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我經常在飯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從來沒有考慮過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經常在父母叫我去買東西的時候,推推拉拉,不肯去買,從來沒想過父母會傷心;我經常在花錢的時候大手大腳,從來沒考慮過父母掙錢很辛苦…….
自從讀了論語后,我開始理解父母為了我們,去打工掙錢供我們上學,我們是否應該去好好學習,以此來報答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呢?我們現在還小,爸爸媽媽不是要我們去養(yǎng)他們,只要我們聽話,爸爸媽媽就會覺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母時候讓我干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為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獲!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為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著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論語》讀后感3
這個假期,我讀了《論語》,其中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其不善者而改之”,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總會有一個人可以當我的老師,學習他的優(yōu)點。發(fā)現他們有缺點,就要趕快檢查自己是否也有那種不足,如果有,馬上去改正,這樣就會做得更加完美。孔子這種謙虛好學的精神,令人欽佩。
我們班里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的作文好,有的體育好,有的唱歌好,有的樂于助人……他們的優(yōu)點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也會越來越優(yōu)秀。
《論語》讀后感200字4
今天我看了《論語》中好幾段,下面,我來說一下其中一句中的含義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的意思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向他好的方面學習,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應該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在生活中,我們要謙虛,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要想他的優(yōu)點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相得宜彰。比如說:我們班的某些同學的學習不好,但他的.體育好,畫畫的好,就應該向他這方面學習。某些同學體育不好,但學習好,寫字好。向他寫字,讀書學習。我的跳繩跳得好,琴彈得好,但是膽子小,不敢上臺朗誦,應該向膽子大的,聲音大的同學學習。及時改掉自己的缺點。
《論語》讀后感4
“閉上眼用自己的道德與良心來感知這個世界,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夢想,做品德高尚的人。”
青春,是與七個自己相遇,一個明媚,一個憂傷,一個華麗,一個冒險,一個倔強,一個柔軟,最后那個,正在成長!墩撜Z》就如我成長路上的明燈,給在黑暗中徘徊的我一點光亮,給心靈一點開闊。
我總是憂慮、困惑、不安,于那復雜的`人性、交際,于那社會的黑暗與光明,于那前途的未知渺茫,我在尋找一種真理,抑或是信仰,為了一種不流于俗的人生。這太詩意。物欲橫飛的年代,普遍趨同的價值觀,追求效益的生活方式,金錢至上的成功學,人們的精神家園荒蕪一片。我未踏入社會,身在校園也深感這一趨勢之猛,覺得也終將不會免于隨波逐流。因為不安,獨樹一幟就有危險感,本就沒有安全感可言,因此獨步之日艱難又漫漫。
盡管現實險峻,但還是不想放棄,就像孔子面臨當時道德世風同樣不好的社會,即使各國都不接納、認可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還是以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去包容這個世界,用愛和這個世界和解,不管他人怎樣,以一身正氣去做一名正人君子!爸钦卟换螅收卟粦n,勇者不懼”,從開始學習論語到最后,我一直深有感觸: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心太狹小?鬃訉Υ磺胁蝗什涣x之人之事,縱然生氣,但都不至于將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而是用寬容的心,仁厚的愛去和他們和解,這也就是為什么他是教化無數人的先圣的原因。
《論語》讀后感5
這本書向我們展現了日常生活中的孔子,以故事的形式向我們展現了論語傳播的精神。
但是,里面也有很多文言文。我覺得,讀完論語以后再讀這本書,可能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徹。
像我這種對論語一竅不通的人,把整本書看透徹了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所以,我只好囫圇吞棗似的把整本書大致看了下來。這也就是為什么我至今為止對這本書的內容還是一知半解的原因。
雖然,我看不大懂這本書,但它還是改變了我對一個人的看法——那就是孔子。我原本以為孔子是一位嚴肅、不茍言笑的人,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一個很有趣、經常和弟子開玩笑的人。這本書使我對孔子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原來,一本書也可以改變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及印象!
除了孔子,書中還講到了孔子比較著名的幾位學生,比如:子路、子貢、顏回……我最敬佩的是子路,他的`學問雖不及子貢和顏回,但他對孔子忠心耿耿,一片赤誠 。就算有人用再高的官職再多的錢也不能使子路離開孔子。而且他敢于在孔子說的不對的情況下大聲反駁孔子。他這種不為財色所動、敢于堅持真相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全新的孔子,原來,讀論語也可以讀的很輕松、很平靜、很幽默。
《論語》讀后感6
一回家,打開電腦,閱讀著《論語》。聽到這2個字也漲了,哎,我還是對小說一類“情有獨鐘”啊!看著從未接觸過的高深,感慨萬分,我們的目光太短淺了!我看著這論語,腦子里一片空白,看不懂啊!算了吧,今天暫時先將就一下看吧,鉆研吧,明天再買論語來讀讀。只見電腦屏幕上顯示著這么一段文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然后下面的解釋一大堆,我只好來概括一下啦!
“不亦說乎”的這個“說”要讀YUE(最后一個音)而“人不知而不慍”的`這個“慍”字,要讀yùn。接著第一句話是說了學習的方法;第二句是說了學習的樂趣,里面的“朋”字就是指“同學”“同班”的意思相近,也是指,志同道合的人;第三句話是講了為人的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君子”呢,也就是指有高尚品質的人。
《論語》中還有許許多多諸如此類的話,很是深奧,但弄明白了,會覺得很有道理,也會促使我們饒有興趣的讀下去,了解更多的知識。說實話,我現在對《論語》的看法大大改變了,我覺得《論語》這本書VERYGOOD!
《論語》讀后感7
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說陸續(xù)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沖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學習了半個學期的《中華元典導讀》課和閱讀了《論語》這部書后,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說起。《論語》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鬃铀枷塍w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在政治上是強調“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tǒng)“禮治”為“德治”,他并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和基本內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鬃右浴傲x”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論語》讀后感8
我讀過許多書令我感觸最深的是《論語》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學生,理解的不夠深刻,可我依然能夠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其中的一些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我喜歡里面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對于我們這些小學生來說,會使我們終身受益。
“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樂乎”講了溫習的重要性,學習而時常溫習,才能使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成為自己的東西。這難道不是一件令我們愉快的事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土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自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闭f明做什么事都應該嚴謹踏實。在學習上,要學會積累,不能因為小知識而不去學,如果小知識如果積累起來就是大智慧!“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知識只有時常溫習,才能牢牢的記住,牢牢的掌握。“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學習不能覺得厭煩,要認真的對待學習,要有一絲不茍,不厭倦的精神。要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這些精深的句子,難道還不足以表現出古人的智慧嗎?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對學習缺少一絲不茍,認真的.精神了,我作為一個小學生,感到非常慚愧。《論語》是使我感觸最深的的一本書。書中的知識就好似遼闊的大海,無邊無際,而我只是大海里的一只小船,在遼闊的大海里前進著。
這些道理是我終身受益無窮,將會使我們進步,是我們成長!
《論語》讀后感9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文學瑰寶好似令人數不勝數的遍地黃沙。而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學說影響了中國整整幾千年的發(fā)展,就是因為孔子對學生的諄諄教誨而整理成的,我國國學經典中最著名的一部——《論語》。
進入二年級以后,我們就對論語開始了誦讀!墩撜Z》中的每一句話都飽含哲理,令人回味無窮。在這里面我認為最經典的一句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訴了我們三個人一同走路,這里面必有可以當我自己老師的人,應該學習他們有,自己沒有的優(yōu)點,對于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一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使我明白了世上并沒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識,勤奮去求得知識的人才會有真正的學問。我以前認為自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于是就驕傲了,對自己放寬了要求,并沒有接著去尋求更多的知識,從而導致了成績的下降,現在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我最喜歡的一句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绷钗叶昧藢W習時不能不懂裝懂,自欺欺人。有一次,爸爸在給我講解一道很難的數學題,講完后,爸爸問我懂了嗎?我明明還不懂,卻渾水摸魚,說已經懂了,那是多么不應該!我應該再讓爸爸講一遍,才能完全懂。
《論語》是中國文學寶庫的一朵奇葩。一部《論語》受益終生。
《論語》讀后感10
《論語》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對話的內容,它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典籍。在《論語》簡短的語言中,體現了儒家深刻的思想內容,對后代政治、思想、文學藝術等產生了巨大影響,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的“圣經”。書中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借鑒、學習。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儒學所倡導的那種品德和功能,于今亦有積極效用。
其實一開始讀《論語》時,我自身的感受就是:看不懂,頭大。就算看了注釋也很焦躁,不想看。
第一節(jié)語文課讀《論語》時,我便浪費了12分鐘多。
但慢慢撫平自己的情緒后,慢慢地、細細地品讀,你會不由自主的去拿自己的行為對比書中的行為,進而獲得一個很有用的道理,并把此道理銘記于心。并且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本書真正讀進去了,才會發(fā)現自己的一些毛病漸漸地被這本書磨的消失了。
《論語》對我而言是一本十分神圣的書,因此我對它充滿了敬畏之心。所以我每次在讀它之前都會先深吸一口氣,再長呼一口氣,來撫平自己的內心,讓自己沒有任何雜念了再來讀這本書。
《論語》真的帶給了我很多感受。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次的讀《論語》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會一直溫習這本書中的道理,讓它來指點我的生活中的行為。我與《論語》同行,一生同行!
《論語》讀后感11
孔子主要是主張的就是“仁”即“仁者,愛人”。而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我認為首先需要的具備的就是“仁,愛”之心?鬃酉壬粌H僅是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第七中的第二則中寫道: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里,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只有“學而不厭”的老師,才能做到“誨人不倦”。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是不可能做到“誨人不倦”的,否則的話,“誨”也將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沒有趣味、沒有創(chuàng)新了,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應該去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學生的心靈、人格、健康!罢d人不倦”,我的理解不單單是要為人謙遜更要樂教、善教,以仁愛之心施教。
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么,我理解的應該是做一個仁愛之人。它用了很多的實例來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仁愛之人。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yǎng)仁德做一個仁愛之人是很重要的。未來的日子我將繼續(xù)不斷的深讀《論語》,領悟精髓,學習孔子先生的為人之道,用運用到工作中,生活中,做人中。
《論語》讀后感12
從3年級開始,我認識了《論語》這本書。剛開始聽到沈老師說我們要開始讀《論語》的時候,大家都懊喪地嘆了口氣,很是煩惱。因為對那個時候的我們來說,多讀一部經典就等于要了我們的命呀!同學們對《論語》的.第一個態(tài)度十分明顯,那就是一個字:煩!我們讀了半年《論語》之后,對它的態(tài)度來了個90度大轉彎。因為我們發(fā)現《論語》這本書真的非常好,它當中有許多有關做人的忠告,一個人只要多讀就會十分聰明,也很會做人。也難怪古人曾經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同學們也十分愿意讀這本《論語》,不過還是有人對《論語》很煩。后來,我遇到了孫老師,孫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款論語書,這本論語書上的字是有拼音的,字也非常大,而且它還不會框死人的思想,因為它是沒有注釋的。當然,這種論語書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我也買了一本,然后驚異地發(fā)現學起《論語》來非常輕松。
我終于找到讀書真經了,原來是這么簡單:口念、心記、耳聽。不過我覺得“讀書真經”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F在我在讀五年級,才做到了“讀書真經”中的要求,真是不容易。∧銈円瞾碜x讀這本《論語》,好嗎?
《論語》讀后感13
近來,我們學校開始了“好書漂流”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讀了很多有益的書,其中最喜歡《論語》這本書。這本書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而成的。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道德觀念及教育思想。
書本里面寫了許多故事,其中有一篇是寫 “孔子學琴”,孔子從小刻苦好學,他向魯國大師學琴,一首曲子學了十幾天,大師都很滿意了,但是孔子覺得自己還沒有掌握技巧,又過了幾天,孔子已經把這首曲子彈得如行云流水般動聽了,可孔子還是覺得曲子的道理沒有理會。讀到這里,我覺得孔子很專心學琴,沒有浪費時間,他整個人都沉醉在音樂當中。
當我繼續(xù)讀下去,我知道孔子把這首曲子奏得跌宕起伏了,可以學新的曲子。但他還沒體會作者是誰,是個什么樣的人?鬃咏涍^不斷練習,終于有一天,他從曲子里感受到了作曲者,就是周文王。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學習知識之后,不要驕傲自滿,無論在生活中、學習上遇到不明白的事,都要用專心致志、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對待,還要不懂就問?鬃忧趯W好問,對事情堅持不懈、一絲不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了《論語》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論語》讀后感14
春節(jié)之中,從當當網上購買到這本夢寐以求的書籍,非常高興。老祖宗的思想,通過南懷瑾給了我以通俗、啟蒙的教育。
南懷瑾,睿智的國學大師,從《易經雜談》到《老子他說》又到《論語別裁》,值得靜心閱讀的書籍。以前看到過一句話,說國學可以治抑郁癥,不信,但,通讀此書,感覺國學確實給人以力量,特別像南師這樣深入淺出解說的.書。每次看國學大師南懷瑾的書,都能不自覺的產生一種自豪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他把《論語》和生活聯系,更加突出現實針對性,我們也比較不會覺得枯燥。南懷瑾是國學大師,我認為他的論語評論較接近孔子原意,他能跳出宋朝的理學思想尤其是朱熹的注解,是難能可貴的,至少能讓今人領略到與宋朝以來不同的孔子思想。我們可以在儒家傳統(tǒng)四書五經的基礎上,學些南懷瑾老師關于佛學的教化。
感恩南懷瑾老師,寫了這樣的好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掃四書五經理解的晦澀。而且南懷瑾老師對論語解譯透徹,比上學時課本上的理解更合乎其理。
如果孔圣人看到如今有大師理順了論語,而且清晰的平反了五四運動對儒家的誤會,讓儒學以現代的視角得以更好的發(fā)揮,造福后人,定當感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讀后感15
1988年,第75位諾貝爾獎獲得主在法國巴黎說:“如果人類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边@個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論語。的確,我讀了大半部論語,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學習的道理。
論語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边@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于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候,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考了95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還有好多同學排在我后面呢。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是不會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華,在我們現在那么發(fā)達的`社會都那么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心得04-14
《論語》的教案02-10
論語座右銘11-10
《論語》教案02-11
論語讀后感05-09
《論語》讀后感07-06
[經典]論語讀后感08-16
論語的讀后感02-27
論語讀后感06-13
論語的讀后感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