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篇,歡迎大家分享。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這是我轉的一篇關于《20xx(上)參加洮北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集體備課學習心得》,看后很受益,希望來我空間的同行們一起分享一下。未經(jīng)作者同意,我就從教育論壇上轉過來,希望作者不會介意。
聽了李主任和黃老師的講解,使我學到了很多,感想也很多。下面就自己的一點心得體會談一談。要想上好一節(jié)課,首先就要想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鐘交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呢?我想這就涉及到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問題。以下是我的一點想法:
1、在教學中要重視操作實踐,關注不同層次學生
作為老師,在每節(jié)教學設計中都要考慮到我們所教的,與學生所需的、應知應會的知識、能力之間是否有關系,有著怎樣的關系,如何使這些關系更密切,怎樣使我們的教為學生的學服務,怎樣的設計安排更有利于學生對當堂內(nèi)容的掌握等等。目前我們的教學中或多或少存在著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學生聽得多,活動參與得少等問題,歸根結底就在于我們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缺乏精講多練的意識和舉措,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們要關注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升度,研究精講多練的方法。
2、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一些措施
精心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不斷的嘗試、探索中獲得新知,多層次的練習讓全體學生發(fā)揮了最大的潛能。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教師還要時時刻刻心中有學生,關注學生,及時進行個別輔導。在做練習時,教師要在學生中進行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尤其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學習習慣不好或是上課走神的同學,看看他們是否掌握了當堂所講的知識,能不能獨立完成練習,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遇到了困難,教師要趁熱打鐵及時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們當堂知識當堂學會,比日后發(fā)現(xiàn)問題再補課效果更佳,而且節(jié)省時間。這樣教師充分利用課堂上做練習的時間,對個別生進行單獨輔導,幫助他們牢固的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3、 三個層次練習
在 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但每個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怎樣使全體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我校正在研究“三個層次練習”,即:“基礎練習:”,“鞏固練習”和“拓展練習”。其中“基礎練習”是與例題的形式完全一樣的練習,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 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得以鞏固,尤其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做這部分練習時可以幫助他們加深理解,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而且堅定了他的學習的信心,又為他們解決稍有難度的題打下了基礎。 “鞏固練習”是與例題有所不同,稍有難度的練習,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剛解了基礎題,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中等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這樣就容易激活他們思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有利于他們思維的發(fā)展。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此時的思維將更加活躍,因為他們要快速解決這個層次的練習也不是十分輕松的了。每節(jié)課的重點就在于解決“鞏固練習”。這是要求大多數(shù)人都應掌握的層次,也是聯(lián)系不同程度學生思維的紐帶和橋梁!巴卣咕毩暋眲t難度較大,富有挑戰(zhàn)性,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思維狀況適當處理,盡量使有困難的學生和中等學生也能夠夠得著、受啟發(fā),又使優(yōu)秀學生有所得,進而訓練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
三個層次的練習使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有機結合起來,同步進行,使教學目標指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整個課堂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低起點使課堂的起始階段人人都能參與,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過多層次的教學,使各類學生都得到發(fā)展,從而達到較高要求。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如有不當之處,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一、加強預習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以前我們在教學中也曾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但是一方面,我們對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重視不夠,只有要求沒有落實,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沒有用到這一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是我們也沒有充分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應有價值,沒有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我們在布置預習任務時不明確,沒有分解學習任務,沒有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對學生的預習能力進行專門的培養(yǎng)。學習高效課堂必須高度重視預習環(huán)節(jié),要加強對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要求、效果檢測等方面的落實,保證預習的效果。
二、 加強展示的精彩
每位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每位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都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信心,都會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都會有新的收獲,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黑板,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讓學生在展示中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展示自己生成的東西,同學之間進行思維的碰撞,產(chǎn)生激情的火花,小組之間、個人之間形成知識的對抗。加強展示的精彩和課堂的生氣。
三、加強課前檢測和當堂反饋
課前檢測和當堂反饋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那么,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既能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又能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從而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預習,去拓展知識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結構體系的整理與提煉
整理、加工、提煉知識結構既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又是鞏固提高學習效果的必然環(huán)節(jié)。在過去的教學中,很容易忽視這一點,結果學生學習的都一些零亂的知識點。這樣的學習結果很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不利于學生認識學習內(nèi)容的實質(zhì)與核心,不利于學生對知識之間進行聯(lián)系,不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因此,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樹立引導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理由,歸納,概括、提煉的意識,要給學生總結概括的時間與空間,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從而讓總結成為學生每一節(jié)課學習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一、限時講授。
限時講授,以學定教,原則上是不能超過學生活動的一半時間。這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一個大致的方向,對課堂的設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但要備得更細致,還要有所取舍。在低段語文教學中,很多課文內(nèi)容都跟學生生活中發(fā)生的事,遇到過的情況類似的,上課時我們還應多與學生交流,從實際出發(fā),綜合考慮,甚至有時我們只要把主要內(nèi)容點明,剩下的`時間,讓學生回憶交流與探究,這也是對學生獲取知識,鞏固知識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
二、先學后教。
我們班一直都有布置預習的環(huán)節(jié),但總覺得對于基礎好的學生,預習是錦上添花,在課堂中他們總是能很快跟上老師思路,并及時提出自己的困惑;但是對于學困生,預習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他們連基本的拼音都無法自己拼讀,更說不上把課文讀一讀,所以到了課堂上就顯得有點不知所措。胡教導的一番話,讓我對自己的方法又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平時,為什么學生不愿意完成預習,是沒有給學生預習的任務?或者任務太多,學生不能完成?也許課前還可以加給學困生五分鐘的預習時間,讓他們的互助伙伴幫助他們一起預習,促進優(yōu)生和學困生的共同進步。
三、問題導學。
對于基礎知識點,我們習慣性地對學生進行灌輸教學,今天胡教導深入淺出的分析,讓我想到,其實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書本的相關知識點,進行知識查找,那樣或許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并且可以找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識點,這時老師再進行講解,學生們會更容易消化。問題導學也要求問的問題要值得問、要有層次、要具有啟發(fā)作用,完成問題應該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三種形式完成。
四、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時,分組很重要,要輪換,要素質(zhì)均勻,要引導學生勇于展示。事實上,這部分是我平時教學中完成最不好的地方。很多時候的合作都流于形式,如何讓合作真正的開展,胡教導提出的寶貴建議,讓我茅塞頓開:可以從口語交際入手,讓學生懂得參與、勇于參與、樂于參與……
這次的培訓,讓我感覺到自己的作為教師的局限性。如何結合《海口市課堂教學指導意見》,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語文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這次培訓后我一直在思考的……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通過12月9日的化學教研會觀摩學習,就如何打造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課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粗淺的體會。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高效課堂”主要研討兩大方面,即教師與學生,也就是教與學,是研究主導和主體及二者的關系。指導學生學習接受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維。有了正確的思維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記憶的也牢固。平常我們談備課,既要備教材、教法,又要備學生、學法,如何備學生?那就是要清楚學生的基礎、思維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課堂”研討,必須首先肯定這兩個方面,即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師方面
1、充分的課前準備
我們知道,沒有準備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向這四十五分鐘要效率,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首先一定不要放過書本,現(xiàn)在高考很多內(nèi)容來源于課本,設置習題時,要保證課堂。對于優(yōu)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zhàn)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基礎差的學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此外還要明確每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是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jié)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diào)整,確保每節(jié)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2、活躍的課堂狀態(tài)
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tài),我認為,這就是一節(jié)高效的課,成功的課。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別剝奪學生的權力,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觀念。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fā)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yè)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shù)募,正是為實現(xiàn)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xiàn)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二、學生方面
1.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lián)系?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習慣
養(yǎng)成主動學習,主動記筆記,做練習的習慣。老師提出問題時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
3、課后鞏固習慣:
堅持先復習后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nèi)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業(yè),這樣做題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教師的充分課堂準備,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高效。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6-15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6-10
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02-02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1-29
關于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2-17
課堂教學模式心得體會12-30
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4-27
有關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3-31
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熱門】02-23
【熱】課堂教學心得體會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