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匯總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應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及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深深體會到:會學勝過學會,學會學習已經成為幼兒園語言教育培養(yǎng)目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組織的語言活動“落葉”,正是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在環(huán)境中產生對語言的興趣,調動幼兒想說、愛說、愿說的欲望,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言。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欣賞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要求幼兒能跟著老師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學習詞匯:“飄落”。
。玻斫馍⑽膬热,產生聯想,促進幼兒想象能力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冊《兒童用書》。
。,多媒體課件及有關錄音。
3,頭飾:小蟲、螞蟻、魚、燕子。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看、聽、說等多種教學形式,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初步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散文,感受散文的語言藝術美。
難點: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引題
采用大風車欄目組為小朋友寄來禮物的形式引入課題,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探索散文內容:
。ǎ保┨岢鲩喿x要求。
(2)幼兒自由閱讀。
。ǎ常┨釂枺耗阍跁峡吹搅耸裁?
2,幼兒完整欣賞配樂朗誦散文(錄音)。
提問:散文叫什么名字?
散文里有哪些小動物?(有-有-還有)
。常鍪径嗝襟w課件,通過聽、看、說幫助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ǎ保┙處熡斜砬榈赝暾收b散文一遍。
。ǎ玻┓謩e出示課件理解內容:
a、課件1,提問:秋風吹來了,樹上的樹葉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ㄘS富詞匯:飄落)
b、課件2,提問:樹葉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
c、課件3,提問:樹葉又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
d、課件4,提問:樹葉還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
e、課件5,提問:樹葉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誰看見了,把它當做什么?
是怎么說的?
。ǎ常┙M織幼兒討論:落葉可以當做房子,當做小船,當做傘和信,落葉還可以給誰當什么?誰能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矗變簩W習朗誦散文:
。ǎ保┙處燁I讀,幼兒跟讀,要求幼兒第一遍跟著老師讀,第二遍鼓勵幼兒聲音響亮一點,第三遍要求用喜悅的心情朗誦,并正確發(fā)出“風、落、涼、當”的音。
(2)分角色朗誦。
5,再次完整欣賞配樂朗誦“落葉”。
(三)、結束部分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幫助他們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2.學習仿編散文詩,激發(fā)幼兒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大自然的欣賞及關愛。
活動準備
1.幻燈片—云的形態(tài)
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站在窗前饒有興趣的對幼兒說:小朋友快來,到老師這里來!
今天老師請你們看一些有趣的東西,你們想看嗎?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
看看窗外的天上有什么?
大樹的葉子為什么會動?
二、觀看后交流
1.你們看到了什么?
(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并用完整的語言回答)
你平時看到的云會動嗎?
。ㄗ層變褐捞炜罩杏酗L,風一吹白云就會移動。)
2.大樹的葉子為什么會動?
。▎l(fā)幼兒講述,大樹的葉子被風一吹就來回的擺動。)
三、欣賞詩朗誦《云彩和風兒》。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
提問:聽了后有什么感覺?
(讓幼兒充分感受散文詩的優(yōu)美意境)
2.配樂詩朗誦
老師配合朗誦用肢體動作表演,幫助其體驗理解。
(1)為什么說云是有趣的云,風是能干的風呢?
(2)散文詩中的風都把云彩變成了什么?
用“吹呀吹,云彩變成什么?”來表述。
。ㄒ龑в變河蒙⑽闹械恼Z句完整的回答)
3.集體跟著老師朗誦散文詩
。1)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散文詩的內容。
。2)請幼兒說說平時還見過云彩變成什么?
用“吹呀吹,云彩變成什么的……”句式來表述。
四、欣賞—云的.形態(tài)
通過課件,讓幼兒欣賞,形狀奇特、變幻莫測、多姿多彩的云。
《云彩和風兒》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真能干。
吹呀吹,云彩變成小帆船,豎起桅桿,揚起風帆,小船飄呀飄,漂到遠處看不見。
吹呀吹,云彩變成了大獅子,躬起身子,張開大口,獅子吼啊,嚇得羊群都逃散。
吹呀吹,云彩變成了胖娃娃,頭戴金帽子,身穿白肚兜兒,跑來跑去,跟太陽公公鬧著玩。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天上的風兒,真能干。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從眉毛、眼睛你、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2、知道五官與表情的關系,會用簡單的方法表現哭與笑兩種不同的表情。
3、能關心他人,愿為好朋友帶來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人的情緒變化,學會關心他人;
難點:能用繪畫的方式變現哭和笑兩種表情。
活動準備
1、 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圓形卡片,彩筆。
2、表現哭和笑的表情圖片。
3、背景音樂《笑比哭好》。
活動過程
1、 教師扮演表情魔術師,現場表演哭、笑兩種表情,引起幼兒對表情的關注。
出示哭、笑兩幅表情圖,說說他們怎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師播放事先錄好的班內幼兒哭鬧和大笑的視頻讓幼兒觀看,回味當時自己的情緒。)
教師小結:笑的時候眉毛、眼睛彎彎的,嘴巴往上翹;哭的時候眉毛眼睛和嘴巴往下拉。
2、知道哭、笑的原因,學會關心他人。
猜猜他們?yōu)槭裁纯?為什么笑呢?怎樣讓哭?小朋友也快樂起來?
你遇到過哪些開心高興的事?那你遇到過傷心的事嗎?講給大家聽聽。
如果好朋友有傷心的事了,想想看,我們怎樣做能讓他快樂起來?
3、照鏡子,再次觀察五官與情緒的變化關系。
照鏡子,說說五官的名稱和位置,做做哭、笑的表情,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眉毛、眼角和嘴巴的細微變化。
4、用繪畫的方法表現兩種表情。
幼兒選擇圓形卡片,根據剛才自己照鏡子所做的表情畫出自己高興、傷心時的心情。
5、創(chuàng)設“心情速遞”展示板。
同伴間互相講述自己制作的心情卡。觀察小伙伴的心情,看看有沒有傷心的伙伴需要我們的關心。
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自由結伴,相互做笑臉,把快樂帶給同伴和朋友。
活動反思
1、活動中讓幼兒自己照鏡子觀察五官的變化,大大提高幼兒的興趣,每個孩子都照著鏡子做各種表情,非常有趣。孩子們在玩中了解到情緒的不同帶動五官的變化。
2、幼兒通過繪畫鞏固表情的不同變化,并從中懂得了關心別人的情感。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準備
24---26片荷葉、32個害蟲袋子、2面旗子、2個大網、2根平衡木、障礙物若干、青蛙手牌16個。
活動目標
培養(yǎng)幼兒合作、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樂于幫助他人的情感。
引導幼兒學習雙腳立定跳和縱跳觸物,發(fā)展跳躍的能力及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通過游戲,讓幼兒知道青蛙吃蚊子、蒼蠅、蝗蟲、青蟲等害蟲,培養(yǎng)幼兒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及情感。
活動過程
一、列隊練習
請幼兒開火車去大森游玩。
二、韻律操:《快樂小青蛙》
1、教師戴上青蛙吊牌變身成青蛙老師和孩子們打招呼。
2、請幼兒說說為什么喜歡青蛙。它是怎樣跳的?小青蛙在小河里會在怎么樣?
3、請幼兒自由選小青蛙吊牌并每人一片荷葉,變身青蛙和老師一起做韻律操。
三、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并練習青蛙跳(雙腳立定跳)
1、請幼兒自主探索在荷葉上青蛙的'各種跳法,并請幼兒示范。
2、教師交待規(guī)則,引導幼兒自主擺放荷葉探索新的跳法,并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小結青蛙跳的各種法式方法。
四、游戲:《小青蛙運輸隊》
1、教師請小青蛙們幫助青蛙阿姨、青蛙叔叔爺爺奶奶們運輸裝有害蟲的袋子。
2、教師交待游戲規(guī)則,說明地情。運完害蟲后的小青蛙們可獲得一只害蟲的獎勵并回到自己的荷葉上練習捉害蟲。(練習縱跳觸物)
3、教師示范后,開始游戲。
4、請幼兒說說青蛙會捉哪些害蟲。
5、教師小結青蛙會捉哪些害蟲,培養(yǎng)幼兒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五、放松活動(放輕音樂)
六、開火車回教室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內容:我們的身體
認識自己,是中班幼兒在集體中能夠獨立學習生活的心理基礎;顒訌恼J識自己的身體著手,到認識自己的能力,為幼兒確立了"我已經長大了"的概念,樹立了"我能行"的信心,產生了我還會長大的期待;顒幼層變涸诓僮髦邪l(fā)現"身體長大"了,在與情景的交流中發(fā)現"本領變大"了,使幼兒在感性活動中獲得直觀的認識,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
活動一:耳朵有什么用目標:
1、能夠知道耳朵的更多用處。
2、能根據散文中部分內容做一做,體驗游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過程:
一、猜謎語,談話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講述謎語。這個謎語就在我們自己身上,猜猜看究竟是什么。
2、原來是我們的耳朵,那么今天我們的小耳朵朋友要跟我們一起學本領了。
二、欣賞散文
1、小耳朵朋友帶來了一首散文送給我們小朋友,他想讓你們知道他的本領有多大呢,我們趕快來聽聽吧!
2、欣賞完散文,請小朋友們說說散文提到小耳朵有哪些用處?
3、除了散文里提到的,你覺得小耳朵還有哪些用處?假如沒有耳朵,將會怎么樣?耳朵會生病嗎?
三、做做玩玩
1、我們的耳朵很想給小朋友們表演它的本領,所以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讓小耳朵來表演。
2、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帶上眼鏡,帶上耳機聽音樂等。
反思:
今天幼兒表現不是很好,散文中提到耳朵的用處,大多他們都沒聽清楚。分析原因:可能是受到散文的局限性,因此幼兒的想象能力沒有發(fā)揮出來,也許是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太高了。建議與措施:今天的活動,使我體會到,孩子們是十分喜歡一些實物的東西,非常喜歡把眼鏡帶在自己的耳朵上玩,但這些實物太少了,不能使所有的幼兒都體驗到其中的`樂趣,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多準備教具。)
活動二:小手歌目標:
1、引導幼兒能按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動作
2、大膽的表演小手歌,愿意與同伴一起進行表演。
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知道你的小手有哪些本領嗎?
二、熟悉歌曲內容
1、今天,老師的兩只小手學會了新的本領,它在問你們的小手:"你們想學這個本領嗎?"
2、聽聽這首歌曲里面都有什么?老師把歌曲前兩段以兒歌形式念一便,兩只手做動作。
3、請已經學會本領的小手跟老師一起念兒歌。
三、學唱歌曲、
1、我的兩只小手說,這首兒歌很好聽的,如果唱給大家聽就更好了。那我們來聽聽唱的好不好?
2、請已經學會本領的幼兒跟我一起唱。
3、和小手一起表演歌曲。
四、創(chuàng)編歌曲
1、小手除了可以做雨傘、雨點,還有什么?(引導幼兒還可以做太陽、蝴蝶等)
2、演唱幼兒創(chuàng)編的歌詞。
反思:
能夠隨音樂配上自己的動作。今天,我找到了這首歌的磁帶,聽到歡快的音樂,幼兒都能根據音樂節(jié)奏動起來,等到熟悉了歌曲內容,配上動作。當我和孩子們用風琴演唱這首歌曲時,孩子們都停留在動作上,而不是注意自己唱的歌,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年齡特點吧!
小百科:身體指人或動物的整個生理組織,有時特指軀干和四肢。
中班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這是主題活動“馬路上的汽車”的一個組成部分,目的是讓幼兒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用藝術的手法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汽車,充分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的樂趣。
活動目標:
1、 能合著快慢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創(chuàng)造性地用身體動作模擬各種汽車。
2、 體驗大膽想象、自由表現的樂趣。
3、 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4、 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 培養(yǎng)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 觀察過各種汽車,玩過各種玩具汽車。
2、 做過“小司機”的音樂游戲,熟悉紅燈、綠燈、轉彎的'音樂信號。
3、 節(jié)奏快慢不同的音樂片斷以及完整的游戲音樂。
活動過程:
1、 在音樂聲中,幼兒拿著玩具汽車互相觀看、自由交談。
2、 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汽車。
、倌阕钕矚g什么汽車,為什么?請你們學一學。
②播放快節(jié)奏的音樂,請幼兒合著節(jié)奏做模仿動作。
、鄢鍪就婢咂,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汽車最主要的特征。
、懿シ趴旃(jié)奏的音樂,引導幼兒合著音樂做動作,并相互學習。
⑤重點模擬兩種汽車,如消防車和警車,引導幼兒充分體驗和表現。
、拊诳旃(jié)奏音樂的伴隨下,幼兒自由表現汽車,音樂一停就擺好造型,相互欣賞。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模仿的是什么車,在干什么。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如“我是警車,在執(zhí)行任務”。
3、 幼兒合著快慢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汽車。
、賱偛盼覀兒现魳废氤隽嗽S多有趣的動作,現在我們仔細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音樂一樣嗎?
②合著慢節(jié)奏的音樂,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汽車,想像此時汽車在干什么,如“消防車要安全回家了”等。
、郜F在我們來完整聽一遍音樂,想一想音樂節(jié)奏快時汽車好像在干什么,音樂節(jié)奏慢時汽車好像在干什么,怎樣用動作來表現。
、芤龑в變焊鶕魳饭(jié)奏的快慢,配上合適的動作。
4、 游戲:快樂的汽車。
①你們工作得真認真,現在該回停車場了。聽,一路上會出現什么情況?
、诮處熡娩撉購棾龈咭、低音和刮音,啟發(fā)幼兒聽辨出綠燈、紅燈和轉彎的音樂信號。
、塾螒蜷_始,教師彈出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鼓勵幼兒邊聽辨節(jié)奏和明顯的音樂信號,邊創(chuàng)造性地游戲。
④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幼兒抱著玩具汽車回“停車場”。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并理解符號“=”、“≠”表示的意義,學習用“=”、“≠”符號表示兩個集合間的數量關系。
2、建立等量觀念。
活動準備:
1、教具:圓點卡片兩張(數量均為10,其中一張的其中一個圓點為可移動的。);符號“=”、“≠”各一個。
2、學具: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感知數量。出示圖一、圖二,引導幼兒目測數群。
師:卡片上有什么?它們一樣多嗎?你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多的.呢?(都是10個圓點)
2、認識“=”。
師:怎么樣讓別人一看就知道紅圓點和綠圓點一樣多呢?
①教師出示等號,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個符號是什么樣的?
師小結:兩條線一樣長,兩條線間距離一樣寬。
②師:誰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等號)
、蹘煟旱忍,表示什么意思呢?師小結:等號就表示一樣多、相等的意思。
、軒煟含F在朱老師把等號放在紅圓點和綠圓點的中間,表示什么意思呢?
師小結:10個紅圓點和10個綠圓點一樣多。
、輲煟哼@個式子怎么讀呢?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念:10個紅圓點等于10個綠圓點。
3、認識“≠”。
、俳處熑サ粢粋綠色的圓點,幼兒觀察。
師:現在還能用等號嗎?為什么不能?
師小結:不一樣多,9個綠圓點不等于10個紅圓點。
師:不一樣多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
②教師出示不等號,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是不等號,它和等號有什么不一樣?(多了一條斜線)
③師:不等號放在這兒表示什么意思?師小結:10個紅圓點和9個綠圓點不一樣多。
、軒煟耗乾F在這個式子該怎么讀呢?師小結:10個紅圓點不等于9個綠圓點。
二、幼兒操作活動。
1、出示“作業(yè)題”,理解題目意思。
師:朱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張作業(yè)紙,請小朋友先看清前后各幾個點子,再想想中間應該填上什么符號。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師:小朋友在數圖形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不能漏掉了一個。
三、活動評價。
請一名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結果,說說是怎么做的,為什么印這一符號。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的教案03-30
中班教案[精選]08-09
【精選】中班教案08-16
中班教案【經典】08-24
中班教案(精選)08-23
【經典】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精選)07-20
中班教案(經典)07-20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精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