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優(yōu)選4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一、目標點擊
1、知識目標
。1)掌握本單元四篇課文的基礎(chǔ)知識。
。2)了解本單元四篇課文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2、能力目標
(1)學習鑒賞科技說明文、科技論文的一些方法。
。2)學習本單元四篇課文的寫作特色。
二、要點回放
1、有關(guān)作者
(1)《數(shù)學與文化》
齊民友,1930年生,安徽蕪湖人,數(shù)學教授,曾任武漢大學校長。
。2)《熵:一種新的世界觀》里夫金和霍華德:是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
(3)《千篇一律與千變?nèi)f化》
梁思成(1901—1972),中國現(xiàn)代建筑學家,建筑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廣東省新會縣人。1923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1924——192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27—1928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回國后從事建筑教育研究工作,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年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建筑系并擔任系主任直到逝世,1940年10月至1947年,美國耶魯大學兼任教授、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廈設(shè)計委員會成員。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shù)科學部學部委員。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研究,為中國建筑史的研究做了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1943年寫成《中國建筑史》一書。他是“人民英雄紀念碑”重要建筑的設(shè)計的領(lǐng)導人之一。著作《梁思成文集》。
。4)《宇宙的未來》
斯蒂芬·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學家。1942年出生于英國牛津,自從患了側(cè)索硬化癥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失望和沮喪,開始了他的宇宙學研究。他后來在相對論、“大爆炸”和黑洞等領(lǐng)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988年出版宇宙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30多年中,他一直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研究,F(xiàn)任牛頓曾經(jīng)擔任過的劍橋大學盧卡斯數(shù)學教授。
2、常見生字詞
生字:熵罄廡膨脹睇
詞語或成語:澤被嘔心瀝血絞盡腦汁深不可測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夷為平地告罄無濟于事萬變不離其宗悠然自得千篇一律左睇右盼荒謬絕倫欲揚先抑雜亂無章尷尬膨脹……
3、課文內(nèi)容
。1)《數(shù)學與文化》:本文論述了數(shù)學作為科學語言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數(shù)學能夠影響人類精神生活的幾個特點,即數(shù)學的確定性、簡單性、抽象性和自我完善性,高度評價了數(shù)學在促進人類思想解放、使人類擺脫宗教迷信、不斷創(chuàng)新的歷史功績,把數(shù)學提到文化興亡、民族盛衰的高度來認識。
。2)《熵:一種新的世界觀》:本文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發(fā),將熵的觀念引申到能源、環(huán)境等領(lǐng)域,對當今世界普遍關(guān)注的能源危機、環(huán)境污染問題表示了深深的憂慮。
。3)《千篇一律與千變?nèi)f化》:本文以介紹建筑創(chuàng)作為主要內(nèi)容。建筑是時空藝術(shù),“千篇一律與千變?nèi)f化”指在時間、空間的綜合持續(xù)中,建筑創(chuàng)作的重復與變化。重復與變化相互矛盾相互統(tǒng)一。如果只強調(diào)重復,作品往往毫無二致;只注重變化,作品往往雜亂無章。一個成功的建筑創(chuàng)作則是重復與變化的辯證統(tǒng)一體。
。4)《宇宙的未來》:這篇講演,從古代巫師的預言,談到近代宗教預言,再改動到對宇宙未來的討論,主要探討了宇宙未來的兩種命運:一是繼續(xù)膨脹下去,一是收縮以至于坍縮成一個點。膨脹還是收縮,取決于宇宙的平均密度。運用天體物理學理論,對宇宙的未來作出科學的論斷。
4、寫法鑒賞
本單元四篇文章是科技說明文和科技論文,寫得都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于作者高明的寫法有關(guān),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數(shù)學與文化》
語言品味:①準確,本文語言正像數(shù)學那樣邏輯謹嚴。
、谏鷦,力求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來闡釋,使文章通俗易懂。
③流暢,文章充滿激情,筆力雄健,氣勢飛動,縱橫馳騁,無所不宜。
(2)《熵:一種新的世界觀》
論證方法:①引用論證
一是引用權(quán)威人士的話,二是引用民間諺語,來增強讀者對科學原理的理解能力。
、诟爬ㄕ撟C
概括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具有簡明扼要的特點。
、鄯治稣撟C
本文用的最多的就是分析論證法。在簡述一個科學道理或提出一個觀點后,作者往往將問題分解開逐一論證。
(3)《千篇一律與千變?nèi)f化》
分析方法:文章分析嚴謹而辯證,比較詳盡地介紹了一些著名建筑的千篇一律與千變?nèi)f化的關(guān)系,看法準確精當。
(4)《宇宙的未來》
本文體現(xiàn)了演講的特點:①生動的導引,開頭從古代的巫術(shù)和近代的宗教預言談起,增加了趣味性,深化了演講的主題——科學地求實精神。
、趪乐?shù)耐评恚疚淖鳛橐黄茖W演講,其最終目的是讓人信服,而嚴謹?shù)耐评韯t能增強說服力,作者沒有對宇宙的未來作明確的預言,正說明演講者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③幽默的語言,本篇演講的語言幽默,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使所論述的問題更易于聽眾接受。
三、方法指津
本單元學習的是科技說明文和論文,這些文章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文質(zhì)兼美,給人以啟迪。學習的方法是提要鉤玄,提要鉤玄是韓愈所倡導的一種閱讀方法,它的意思就是要在閱讀中抓住文章的要點,領(lǐng)會其精神實質(zhì)。
提要鉤玄的方法,具體有指出重點,剖析難點,概括內(nèi)容,提煉觀點,分析觀點等,這就需要把閱讀、理解、分析、判斷、概括、推理等能力融合起來,在當代社會知識爆炸、信息激增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尤其適用。
四、考點例析
[考點]20xx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關(guān)于現(xiàn)代文閱讀的要求
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例析]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題。
人類正面臨著全球變暖的挑戰(zhàn)。聯(lián)合國的一份報告向我們描述了氣候變化產(chǎn)生的災難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擴大,將使非洲成為受影響最廣大的地區(qū);熱帶流行的瘧疾和寄生蟲病將向北蔓延,使歐洲出現(xiàn)流行病;地中海地區(qū)由于嚴重缺水會半沙漠化,滑雪運動在歐洲將蕩然無存;在英國,肆虐的冬季風暴將變得司空見慣,東部的某些地方可能變得過于干旱而無法種植各類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將大大減少甚至干涸,飲用水源遭到破壞;昔日繞道而行的臺風將頻頻襲擊日本,致使短時間內(nèi)大量降水,洪水泛濫,城市淹沒,山體滑坡,交通中斷。而最為嚴重的影響,將是地球上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由于海岸線受侵蝕、海岸被淹沒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遭破壞而被迫離開家園。
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到本世紀末,地球的'平均氣溫將比現(xiàn)在升高3℃。這一預測是以近年來地球氣溫升高的現(xiàn)象和溫室效應為依據(jù)的。溫室效應,在物理學上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而產(chǎn)生的保溫效應。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它可以減少地表熱量向空間散失,使大氣層保持一定的熱能。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的含量直接影響著地表氣溫,當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時,地表氣溫就相應升高。科學家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環(huán)境的演化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全球氣溫將為—40℃,而現(xiàn)在全球平均氣溫為16℃?茖W家們預言,人類如不采取果斷和必要的措施,到20xx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將比1850年工業(yè)革命時增加一倍。
導致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工業(yè)革命開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燃燒量越來越大,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增加。同時,雷擊、蟲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災、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壞也使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的綠色植物遭到破壞。所以,要控制全球變暖,必須改變能源結(jié)構(gòu),大力植樹造林。有科學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溫室效應的加劇。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全球我們必須樹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氣環(huán)境觀念,為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愛護頭頂?shù)倪@片藍天。
。20xx年全國高考卷第7、9題)
1、下列對“溫室效應”這一概念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指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能夠接受陽光的一定的密閉空間中所產(chǎn)生的一種保溫效應。
B、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劇增以后,又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從而使地表氣溫相應升高的效應。
C、指在接受陽光的密閉空間中能夠影響地表氣溫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氣溫相應升高的效應。
D、指大氣層中主要的溫室氣體,通過減少地表熱量向空中散失,在特定密閉空間中產(chǎn)生的保溫效應。
[分析]
此題重點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能力。詞語是構(gòu)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是閱讀的基礎(chǔ)。能否在上下文語境中迅速準確地理解詞語的含義,是閱讀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標志。本文始終圍繞著“全球變暖”這一氣候現(xiàn)象來展開論述。其中涉及“溫室效應”的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是溫室效應,考生對此應該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此題答案應該選A原文中說:“溫室效應,在物理學上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而產(chǎn)生的保溫效應。”這一定義有四個關(guān)鍵詞,即“透射陽光”“密閉空間”“熱交換”“保溫效應”。B項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劇增以后,又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從而使地表氣溫相應升高的效應。只有“熱交換”一個條件,可以排除。C項也與原文意思不符也可以排除。D項只有“熱交換”和“保溫”兩個條件因而也不是正確選項。而A項保留了全部四個條件,只是前后順序作了調(diào)整,“透射”改為“接受”意思基本一樣,所以應選A、
2、下列對“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自身活動所造成的災難”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界各國遲遲不采取果斷和必要的措施,不改變能源結(jié)構(gòu)和大力植樹造林,以致大氣層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
B、1850年工業(yè)革命以來,大量開采和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結(jié)果,大大增加了溫室氣體的含量。
C、由于人類無限制的破壞,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劇消失,沙漠進一步擴大,使得地表氣溫也隨之不斷升高。
D、因雷擊和蟲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災、草地衰退,導致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減少,而人類對此卻束手無策。
[分析]
此題考查對文中重要語句的理解能力。所提供的四個選項,都與生態(tài)平衡和氣候變化有關(guān),有一定的干擾度要準確選出,就要仔細比照原文,看看哪一項所說的生態(tài)變化與人的活動沒有關(guān)系。A項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有關(guān)信息進行的歸納,顯然是人類自身活動所造成的,因而是正確的,可以排除B項中的大量開采和燃燒也都是人的活動,也是正確的。C項直接點明是人類無限制的破壞,也是正確的。D項雖然提到人類,但“雷擊”和“蟲害”卻不是人的活動所造成的,所以不正確。因此,只有D項是正確的選項。
五、遷移練習
閱讀下文,完成1—4題。
現(xiàn)在,在加強改善文藝評論的呼吁中,也涉及評論風格的多樣化,無疑,文藝鑒賞該是其中的一種。文藝評論與文藝鑒賞本是密不可分的。文藝評論雖屬于“論”,但必須以藝術(shù)現(xiàn)象引起的具體感受為出發(fā)點,因而,凡評論必有鑒賞。同時,文藝鑒賞在對于是形象的具體感受中,也必然伴隨著鑒賞者的觀念、傾向、認識、態(tài)度,因而,凡鑒賞也必有評論。但兩者在對文藝作品的感受與認識,又有側(cè)重不同與深淺之別。鑒賞更多的重感性,帶著主觀的個人喜愛;評論更多的重理性,要求客觀的科學分析。文藝鑒賞只是文藝評論的基礎(chǔ),而文藝評論則是文藝鑒賞的深入;評論基于鑒賞,又高于鑒賞。既然如此,有什么必要把某些評論拉回去,戴上一頂“鑒賞式”的帽子呢?這是因為,評論只要不停留在個人喜愛的鑒賞性階段,有著應有的客觀性與科學性,那么,它在風格特征上更多地保持著鑒賞的印記,便自有其特殊的魅力。這首先是它的論述比較具體形象。文藝鑒賞是一種由生動的藝術(shù)形象引起的精神活動,舍棄具體形象、具體感受的抽象思維和邏輯判斷,也就舍棄了鑒賞。因此評論展示作者的審美判斷呈現(xiàn)位“鑒賞式”時,其行文往往是生動形象、具體感人的!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笔且环嗝疵烂畹娘L景畫!但它又不只是自然風光的單純描繪,《唐詩鑒賞集》是這樣賞析的:“細柳新綠,這不是春天的色彩嗎?黃鶯唱和,這不是春天的音樂嗎?白鷺從南方飛回,正是春天的第一批客人;冰消水漲,遠方的船兒不遠萬里而來,正說明人們已經(jīng)開始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活動。這一切形象地構(gòu)成了一個鮮明的主題——春天來了。”這里理性的思考沒有游離生動的形象;相反,正是從生動的形象中引出內(nèi)含的意蘊。這類評論的論述還比較富有個性色彩。文藝鑒賞并不是消極的接受,而是一種積極的感受。鑒賞者在感受作品的基礎(chǔ)上馳騁想象,對藝術(shù)進行再創(chuàng)造。由于鑒賞者的主觀條件不同,這“再創(chuàng)造”也就會呈現(xiàn)出它的差異性,帶著濃厚的主觀色彩,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誠然,文藝評論需要客觀的科學評價,不容主觀偏見;但優(yōu)秀作品本可以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評論,鑒賞中的偏愛,往往使評論跳動著作者特有的觀察、感受與體驗,為評論帶來特有的色彩。當然鑒賞式評論僅僅是評論中的一種,而且,它只能用于評論文藝作品,對文藝思潮、文藝流派、文藝運動等文藝現(xiàn)象,它就無能為力了。同時,它還有自己的缺點,就是由于它容易溺于鑒賞者的偏愛,成為偏見,使評論失去公正的態(tài)度。所以,評論而為鑒賞式,也只限“式”,戴上一頂富有特征的“帽子”,而不能讓帽子成為自身。
1、對文中加線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抽象思維和邏輯判斷”指鑒賞中的理性思維。
B、“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莎士比亞并沒有賦予哈姆雷特明確的性格特征。
C、“評論而為鑒賞式,也只限‘式’,戴上一頂富有特征的‘帽子”’中的“式”和“帽子”含義不同。
D、“讓帽子成為自身”意思是以鑒賞代替評論。
2、作者認為鑒賞中的“再創(chuàng)造”會呈現(xiàn)“差異性”,下面不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A、《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引得無數(shù)人一灑同情之淚,但魯迅說:“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
B、魯迅筆下的“阿Q”,有人認為是階級的典型,有人認為是民族的典型,還有人認為是人類的典型。
C、歌劇《白毛女》中的黃世仁讓人憎恨,喜兒則引人同情。
D、《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達吉亞娜是普希金心目中完美的俄羅斯婦女形象,但在今天的俄羅斯讀者心中卻是褒貶紛紜,莫衷一是。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評論必須以藝術(shù)形象引起的具體感受為出發(fā)點,鑒賞也必然伴隨著鑒賞者的觀念傾向認識和態(tài)度,這種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就是兩者的辯證關(guān)系。
B、鑒賞式評論的“魅力”在于理性的思考伴隨著生動的形象,跳動著作者由鑒賞中的偏愛產(chǎn)生的特有的觀察感受和體驗。
C、“優(yōu)秀作品本可以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評論”,強調(diào)鑒賞式評論應注意角度的變化和內(nèi)容的豐富。
D、鑒賞式評論容易溺于偏愛而成為偏見,使評論失去公正的態(tài)度,所以只能用于評論文藝作品,對其他文藝現(xiàn)象無能為力。
4、對本文論述的中心概括準確的一項是()
A、評論與鑒賞的辯證關(guān)系
B、鑒賞式評論的短與長
C、文藝鑒賞的性質(zhì)與特點
D、提倡鑒賞式評論
參考答案:
1、B2、C3、B4、D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頸厲”等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生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3、抄寫課文中生動有趣的句子,注意積累語言。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新詞。
2、生字詞卡片(或課件)。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單元導讀,梳理要點
1、閱讀單元導語。
2、讀后交流:
你知道了什么?
3、揭題,引入課文。
二、學習生字,初讀課文
1、學習小組檢查生字新詞的預習情況。
2、教師分類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3、指名分自然段試讀。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白鵝?
2、口頭填空:
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的白鵝。
3、你從哪里知道這是一只高傲的白鵝?
四、初識“高傲”
1、朗讀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從哪里看出白鵝的“高傲”。
2、品詞:
伸長頭頸,左顧右盼。
3、表情朗讀: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五、指導書寫
六、作業(yè)
1、多音字組詞。
2、形近字組詞。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這是一首兒童敘事詩,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記敘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全詩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在這首小詩里,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fā)下,幼小的心靈里已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guān)愛,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學情簡析】
在本課的識字中有大多數(shù)字學生已經(jīng)認識,不會很困難,可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是怎么認識這個字的。本課的前后鼻韻母生字較多,如蛋、連與涼、寫、捧、輕、仿、向?qū)W生讀準音較難,注意指導學生區(qū)別。課后我會讀是讓學生體會詞序的變化,學生可能有一定困難。在學生讀完課后我會讀中的三組詞語后,可引導學生照樣子再說幾組詞語,并做找朋友的游戲?qū)⒃~語前后的位置調(diào)換,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這一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從而體會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目標預設(shè)】
1、會認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相關(guān)資料】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課件(小鳥破殼而出的動畫);學生準備: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課。
〖教學重點、難點
會認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教學互動流程
一、揭示課題,認識蛋字
1、板書課題:
(兩只鳥蛋)指導學生齊讀課題,說說你是怎樣認識蛋字的,誰會用蛋字組成詞語。
學生齊讀課題,交流自己如何認識蛋字的。
組詞:
雞蛋、鴨蛋
2、孩子們讀了課題以后,想知道什么?
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
這兩只鳥蛋在什么地方?它們怎么樣了?
二、初讀課文,學習12個生字
1、教師過渡:
孩子們頭腦中有許許多多的小問號,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讀課文,看看能解決哪些?
、 教師提出讀書要求:
借助拼音,試讀課文,小組合作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⑵ 開火車讀詞語:
比一比誰會讀,誰讀得好。
2、出示沒有拼音的課文:
找出不認識的字,小組合作學習。
3、教師傾聽學生的匯報,點撥:
捧、抬、投是提手旁。
冷──涼比較。
三、初學課文,了解內(nèi)容
1、再讀課文。這首小詩講的是什么?請孩子們再讀課文,看看你能解決多少自己的小問號。
學生思考匯報:
講了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只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
2、指導朗讀:
你最喜歡哪個小節(jié),愿意讀的一起讀一讀,讀完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⑴ 愿意讀第一節(jié)的學生一起訊。
⑵ 愿意讀第二節(jié)的學生站起來讀一讀。
、 愿意讀第三節(jié)的學生,相互比賽讀一讀。
3、引導學生美讀小詩:
學生齊讀全文。
體會小詩的美。
四、我會寫
1、出示風、問,說說這些字怎么寫,已學生字中也有這種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孩子們找一找,想想該怎么寫。
學生找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向、連、遠,書空。
試說出寫這些字的筆畫筆順。
2、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寫字:
學生寫字。
比比看誰寫得好,各自擦掉寫得不好的字,重新寫。
五、教學效果測評
師及時糾正讀音,特別注意疊詞的讀法。
學生在小組內(nèi)開火車認讀生詞及課后的我會讀的詞語。
完成我會寫。
六、拓展性學習
1、教師聆聽學生吟誦:
學生吟誦最后一節(jié)詩,想象所描繪的畫面,并畫一幅圖。
2、表揚學生創(chuàng)作的畫:
和小組朋友一起評一評自己的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喜歡朗讀詩歌,能有感情地朗讀本課文,課外喜歡收集詩歌。
2、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2。
〖教學互動流程
一、播放小鳥出世的課件,引入新課
1、教師放課件(小鳥破殼而出的動畫)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想說點什么?
學生觀看,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鳥是由鳥蛋孵出的,一個鳥蛋就是一只小鳥,我們要愛護每一個鳥蛋。
2、教師和學生讀課文:
上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一首小詩,今天我們就一起再來讀讀。
生積極地打開課本,朗讀小詩。
二、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變換詞序的游戲
1、指導學生勾畫句子。寫得如此好的小詩,你最喜歡什么地方,把它勾畫下來,在小組內(nèi)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生欣賞自己喜歡的部分,在小組內(nèi)交流。
2、教師傾聽學生的回答,并做出點撥:
⑴ 第一節(jié):
、 哪些小朋友喜歡第一節(jié)?我們站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喜歡第一節(jié)的小組站起來朗讀。
、 你們讀得真不錯,想不想說些什么?
生談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鳥蛋很好玩,我也想玩。
鳥蛋拿在手里涼涼的,很有趣。
、 教師出示卡片:
(鳥蛋小小的鳥蛋涼涼的),誰愿意來讀讀?
生讀卡片。
、 (課件顯示各種鳥蛋)能不能照卡片上的開式再說一說鳥蛋呢?
學生回答:鳥蛋圓圓的、鳥蛋滑滑的
、 都將詞語的順序調(diào)一調(diào),讀一讀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讀調(diào)換后的.詞語,談發(fā)現(xiàn):
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
、 擴展:
你們還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這樣的詞語嗎?
生交流詞語。
⑵ 指導朗讀第二節(jié),體會焦急的感情:
生匯報讀第二節(jié),比比誰的焦急讀的好,做出焦急的動作,再讀第二節(jié)。
、 引讀第三節(jié):
喜歡的學生大聲朗讀第三節(jié)。
⑷ 指導第四節(jié):
說說如果是你看到這樣的情境,你的心情怎樣,你想說什么?
匯報第四節(jié)談談自己的心情。
三、背誦課文
1、總結(jié)學習了小詩,你喜歡課文中的這個我嗎?為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談自己喜歡的原因。
2、指導背誦小詩寫得好,我的心靈更美,我們一起來背這首詩,看誰背得好?
學生自由背誦課文。
3、師生比賽,能背誦的孩子舉手和教師比賽:
學生和教師比賽背誦。
4、擴展:
除了這首小詩,你還會背哪些?
學生背誦課外詩歌。
四、教學效果測評
教師指導學生填完了以后要讀一讀,看看自己填寫的是否正確:
讀一讀,填一填:
( )的鳥蛋 ( )的楊樹 ( )的太陽 ( )的小河
小小的( ) 高高的( ) 長長的( ) 紅紅的( )
五、拓展性學習
1、教師發(fā)評價表,根據(jù)家長的評價為學生加五星。
2、學生課外收集自己喜歡的詩歌,并朗讀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shè)計
9 兩只鳥蛋
取下鳥蛋──送回鳥蛋
(愛護小鳥)
語文教案 篇4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在這個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新學期。因此,編輯老師為各位老師準備了這篇初一第一學期語文一單元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分歧、信服、霎時、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中具有對稱美的句子及含義豐富的語句。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去品味文中畫面的優(yōu)美和細節(jié)的動人。
2、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圈點勾畫,隨時批注閱讀的心得、體會,讓他們成為閱讀的主體,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評鑒賞能力。
3、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并在寫作中借鑒,選取一角度,學寫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標
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2、指導學生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學習運用選取描寫親情的獨到角度。
【教學難點】
1、揣摩文中一些關(guān)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lián)系語境,在動態(tài)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2、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如何發(fā)現(xiàn)美、品評美,把閱讀的過程當作是美點大追尋的過程,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文章寫得很美,感情也很動人,要通過朗讀去仔細品味、感受本文樸素自然而又醇香悠遠的意蘊。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文章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lǐng)悟必然會遇到困難障礙,因此必要的講解點撥顯得尤為重要。
3、品讀法。課文是美的載體,學習的過程就是探尋美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己品評,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點撥即可。
【教學準備】
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歌帶、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閱讀材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明確課文主旨;品讀課文,美點尋蹤,包括對一些或用詞生動、或句式精美、或辭格豐富、或描寫細膩、或情感豐厚、或意蘊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讀課文,學習說話,表現(xiàn)自己生活中對親情的感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播放《白發(fā)親娘》歌曲,學生邊聽歌,邊欣賞畫面。聽畢,教師深情吟詠: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稱呼;媽媽,是我們每個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們愛媽媽!寒冷的時候,媽媽是棉被;饑餓的時候,媽媽是美食;困難中,媽媽是手杖;黑暗中,媽媽是燭光;幸福中,媽媽是微笑。當我們長大成人時,媽媽衰老了,我們該如何回報媽媽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莫懷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對衰老生命的呵護。(板書文題)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出新字、新詞,利用工具書,掌握音、義。
教師出示投影,檢查學生詞語積累情況。
⑴根據(jù)拼音寫漢字或給加粗的漢字注音:
fēnqí()xìnfú()chāisàn()
霎()時水波粼粼()嫩()芽
熬()過
⑵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教師選兩位同學回答。
明確:
、欧制缧欧鹕hàlínnènáo
⑵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fā)急。
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語氣、語調(diào)、重音,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選一個同學示范讀課文,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chǔ)上適當指導。
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去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注:“/”表示大停頓,“//”表示小的停頓,“///”表示更小的停頓。加粗表示重讀)
3、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循聲低和,體味文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三、請同學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紹課文內(nèi)容
1、先請幾位同學依自己的理解介紹文中的人物:
允許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
、盼,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谱鎸O三代人;
⑶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⑷老年人、中年人、少年;
、纱认榈哪棠,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天真可愛的孫子。
教師在同學表述的基礎(chǔ)上,板書: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師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紹課文的內(nèi)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
、湃酥g深沉的愛;
⑵愛是橋梁,愛是紐帶;
、怯H情、真情、責任感、使命感;
⑷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
、沙林氐呢熑危孕璞池;
、驶ハ鄲圩o、尊重、體貼的一家人;
、诵腋<彝;等等。
四、學生自由品讀課文
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切最生動最形象,給人強烈的美感或強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內(nèi)容,集體交流閱讀心得,教師酌情給予必要的指導點撥。
1、教師指導學生可從用詞生動、句式精美、辭格豐富、描寫細膩、情感豐厚、意蘊深刻、角度獨特、手法別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尋。學會圈點、摘錄及批注。
2、學生自由閱讀,對課文進行“美”點追尋。教師巡視,掌握大概情況。
如:有的集中在對文章語言的賞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選材的角度、情節(jié)的安排、細節(jié)的刻畫;有的著眼于文章寫景的兩個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師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chǔ)上,組織全班同學集體交流,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點撥。如果有些問題,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起他們注意,激發(fā)他們深入探究。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園地》教案02-21
【精選】語文教案09-18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26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24
語文教案【精選】07-25
語文教案07-20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6
語文樂園教案06-08
(精選)語文教案08-17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03